《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语言通俗但艺术情趣和审美品尝都很高的说明文。作者经过周密的视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苏州园林在不同中的共同点,再现它的画意美,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才智和我国园林艺术的超群。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观赏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会我国江南园林的漂亮风貌。 2、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依次,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有详细的感观,从而激发学生观赏并
2、酷爱祖国绚丽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学习由整体把握到详细揣摩的读书方法。 五、教学难点 初步的鉴赏实力的培育。 六、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说明文。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先让学生们驾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依次,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精确性的特点,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在说明文中描写、争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为学习本单元的说明文作铺垫。) 七、课前打算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诞生字词,做积累字词学问的读书摘录卡。 查阅有关叶圣陶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获得直观的相识。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
3、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园林”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巡游休息的风景区。我国江苏的苏州以“园林城市”的美称著名天下,曾有人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有谁去过苏州园林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苏州园林这一幅漂亮的图画。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完之后请说说,从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多媒体课件显示,学生看完后谈看到的景物和感受: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镂窗廊子等。) (老师点拨)是啊,屏幕上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美的世界。今日,我们最主要的是要观赏叶圣陶先生是如何用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美的成因。 (简介作者)苏
4、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言。有谁知道什么叫“序文”?(学生回答,老师点拨)读一本书肯定要读序文,最好读两遍。读正文之前先读一遍,可以心中有数,知道读正文的时候该留意哪些地方,应当如何去理解,读完正文再读一遍,可以回忆一下正文的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大门”,激其情,引其思,使课堂充溢语文课特有的情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多媒体显示课件)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借助工具书查阅不懂的生字词,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
5、信息、关键词语圈点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沟通。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举手。 (1)有哪些字词的读音不明白的须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的请提出来,或者你自己驾驭了也可以提示同学们留意。(学生提出,师生之间共同解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屏幕显示生字词)(留意“壑”的书写、“嶂”-“障”。) (2)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巡游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指导学生圈点划线) (3)那么,在这一幅图画中,都有哪些内容呢?请依据课文(3-9段)找出来,最好每一个内容用一个短语概括。(学生按自然段找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6、)(多媒体显示) 点题 总 分 不止以上写的这些(标本)(一幅完备的图画)(4)除了2-9段,那么文章的第一段和最终一段写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如此来读文章,就把长文章读“短”了,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文思路很清晰,先说苏州园林的地位,再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依据园林的组成部分分类加以说明,最终以“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由总到分的说明依次,从各部分看,按由主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的说明依次,使文章条理清楚。这样,读者不仅领会到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
7、获得详细感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过渡)历年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的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而叶圣陶先生是从鉴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也就是“无论从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对苏州园林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我们也以一个鉴赏者的角度来观赏这篇美文,请同学们再度课文,说说你认为哪幅画写得最美,为什么?(也就是你认为哪段文字写得最美,为什么?)(请学生们沟通)(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哪段文字写得最好”引导学生观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自由地发表看法。) (镜头: 二、精读课文:鉴赏品尝) (1)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
8、文,觉得假山和池沼这幅画写得最美(也就是课文的第4段),为什么呢?因为:(镜头显示) 结构美(老师参加到探讨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又起到示范的作用。) 第一,层次很清晰。你们看,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对第一句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晰楚。你们再看,在写假山时,也是按总说、分说的依次写的。 其次,从多角度说。譬如假山这部分,首先正面写假山。写假山“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协作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写,就是“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副副画。 最终,从游客的
9、角度写。游客攀登时,能观赏到、领会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身在山中”。 (2)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巡游者的角度来写呢?(学生思索回答,老师点拨。) 我们再回头看这段文字的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协作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全部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了设计者、匠师,写了巡游者后,才可以把苏州园林的美都表现出来。 (3)我还喜爱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屏幕显示:鱼戏莲叶间) 语言美 一、概括性强。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
10、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艺术”指创建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溢画意,这就是艺术。 二、精练而形象。如这段的结尾一句“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鱼戏莲叶间”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澄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戏”字用得特别形象,它将鱼儿那种顽皮、玩耍、嬉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唯恐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把这景色的画意写出来了。它强调的是画,是画中之景。还有一个“又”字特殊要留意,它强调这是许很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又”字,里面涵盖
11、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好像也充溢画意。我想这与文章的内容是相吻合的。(当然,语言之美还不只这两点,还表现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如“重峦叠嶂”,说明) 三、精确严密。如大多运用活水的“大多”。(品尝语言,以点带面) (4)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尝的基础上来集体朗读第4段,留意读音清楚,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殊是有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留意读清晰。(学生齐读第4段) 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许多方法。今日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 (5)接下来,请同学们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任选你最喜爱的一段文字,从这两个角度来作鉴
12、赏。(指导学生写出来,而后说,学生发言,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学生鉴赏一段,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评,而后指导朗读。) 我们读书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读: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是了解;而其次步是再读课文,也就是精读课文,是鉴赏,是品尝。我们读书就是这样读的。 三、拓展训练: 1、下面我们来进行说话训练:我当小导游。 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有巡游过苏州园林,也没有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尽量用课文的原话介绍这张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指导学生看封面插图说话,按总-分的依次) 面对全班说,师生赐予评价。 布置口头作业
13、,回家对父母说,请他们指导和评价。 2、质疑: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解疑-学贵有疑。(学生质疑) 结束语: 同学们,今日的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堂课上同学们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初步驾驭了从结构美和语言美两方面鉴赏课文的方法,可以说这堂课我们不仅赏美景,而且品美文,感受到有“优秀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这种美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学习与借鉴。下课之后,大家还可以就自己感爱好的问题深化思索,使阅读更深化一步。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今日的作业是以我们的学校为说明对象,写一则短文。要求是:抓住教学楼、试验楼、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总说,后分说;字数为200字左右。(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