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2022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022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案1、观潮 教学设计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
2、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四、教学用具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五、教学方法:变序式。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
3、、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理解词义。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顿时:立刻。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
4、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
5、、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四)布置作业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导言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二)讲读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课文。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6、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三)讲课课文第二段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2.讲读第一层(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
7、: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3.讲读第二层(1)谈话: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音大,浪大)(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
8、的词语。(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板书:闷雷一条白线越来越大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5)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一瞬
9、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板书:浪罕见,声巨大。(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再放潮
10、来时的录像片。)(8)学生议答。(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4.讲读课文第三层。(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5.练习读第二段。第三课时(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1.有
11、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3.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
12、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四)读写练习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2、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的画卷中。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
13、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体会可以到月色下的意境美。教学建议: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过程与方法】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
14、词语。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
15、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3.板书课题:走月亮。4.齐读课题。二、学生自读课文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3.点名分段读课文
16、,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三、集体交流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设计:走月亮走月亮:月下散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难点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
17、,感受月光下的美。二、初步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并思考: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2.引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18、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齐读这几句话。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生回答。(puX)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再次指名读。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二)
19、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重点引导: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秋部编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