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鄂教版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我将东徙 徙: (2)乡人皆恶我鸣 恶: (3)子能更鸣,可矣 子: 更: (4)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溉汲: (5)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道: 闻: 2解释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子将安之 安:之: (2)乡人皆恶我鸣 皆: (3)东徙,犹恶子之声 犹: (4)闻之于宋君 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将安之? (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第二部分: (一) 枭逢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本文显然属虚构的故事,是一则 。(按文学作品分类来看) 7枭要向东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枭东徙? 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续写故事的结局。 9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
3、的看法。 (二) 瞎子摸象 涅槃经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言如绳。 注释: 萝菔:萝卜。箕:簸箕。臼:舂米的石臼。 10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注释。 时众盲各以手触(A摸 B接触)( ) 汝见象类何物?(A象 B相同)( ) 11用现代汉语叙述画线部分的内容。 12这个成语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3你身边有没有“瞎子摸象”这样的现象呢?请举出一两例。 短文两篇答案 1(1)迁移(2)讨厌(3)你;改变(4)洗涤、打水(5)说;听 2(1)哪里;到(2
4、)都(3)还是(4)表被动,“被” 3(1)你将要到哪里去呢?(2)同乡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3)有个听到这件事并把它向外传播的人。(4)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5)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4反对态度。鸠的看法很对;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是积极的生活之道。 5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启示是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6寓言 7周围人很讨厌他,他与环境格格不入。枭东徙,是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8略 9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自身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适应人!所以,应该通过改变、提高自己,达到
5、适应生存的目的。 10AA 11提示:可以大胆想象瞎子摸象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 12示例:看待事物要有全局的眼光,切忌以偏概全。 13、略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短文两篇练习 鄂教版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 导学练测资料包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x?:迁移,搬迁。 枭xi?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将,打算,准备。之,到。 犹:还。 溉g?i汲j?:洗涤东西和打水。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闻,听到。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
6、人都说这件事。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今江苏沛县人。皇家后裔。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
7、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 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 德”、“尊贤”、“修文”、“谈丛”等。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
8、,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说苑的编著目的是劝善惩恶,弘扬教化,它虽被归入“儒家类书”,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局限于儒家的思想学说,还兼收诸子百家的观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枭逢鸠这则寓言,通过袅的故事告诉
9、人们:(1)事情由本质决定,不是因地点、环境决定。(2)没有自知之明,不在主观上改了自己的观点,只想从客观上改变环境,结果是不能解决问题的。(3)一个人沾染上坏毛病,如能力求改正,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若一味埋怨环境,迁怒别人既无济于事,也没有出路。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 二、文章脉络 短文枭逢鸠以鸠与枭的二问二答,鸠的一句评论作结。只叙事,不点出寓意。课文将其分为5节,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l、2节):鸠问枭答(一),知枭东迁。 第二层(第3、4)节:鸠问枭答(二),知枭东迁原因。 第三层(第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 2022 年级 语文 上册 23 短文 同步 练习 答案 鄂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