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正文起先 学习目标: 1、设身处地、绽开想像,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对话与沟通,感受积累文本的语言; 2、创设情境、主动体验,于投入地朗读中感受小露珠乐观无私的品行,体会着对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动,设身处地,绽开想像;以童趣引导,和谐共生,感悟意境,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主动的引导学生与文本、情境、思想对话,引发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现文本内涵理解的无痕;在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去读书、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读指导,体现朗读指导的无痕;在词语的教学上注意体会、感受,以反复的呈现、运用中学习和驾驭,体现教学的无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
2、本和积累语言,培育学生语言的灵性,绽放语文的无穷魅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引读 感知文本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昨天相识的伙伴出示课件:露珠和小露珠。有什么不一样?(引导体验小露珠的可爱)亲切地和它打招呼吧!(读题)让我们一起走近小露珠吧。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课文,看看哪个小挚友把小露珠读得最投入,读得最生动。(生自由读文) 2、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小露珠啊?(漂亮、可爱、黄豆大的、闪亮、珍宝一样、圆润、透亮)学生书写四个最满足的词。 二、设身处地 进入文本 1、过渡(结合课件):夜幕驾临了,小露珠出现在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了。露珠就这样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
3、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2、一度感受:这时候,小露珠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啊?(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动物们是怎样向小露珠打招呼的?(指导读好三句话)我现在就是一颗小露珠,哪个小动物主动和我打招呼。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宝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3、二度感受:这三个小动物在夸小露珠的什么呀?板书:闪亮、透亮、圆润 4、三度感受: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有创意地按句式说话。(拓展:小蚂蚁、小兔子、小麻雀、蚯蚓)全部的小动物都喜爱小露珠,这是为什么? 三、感性复现 深化文本 1、过渡:除了小动物们喜爱小露珠,
4、植物们也喜爱小露珠呢!仔细地充分地读一读,看看谁来了?(生自由读文) 2、让我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吧!(演示课件)金黄的向日葵。板书:金黄。有了小露珠,金黄的向日葵就更加金黄了。(抽生说)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指导读文:喜爱的语气) 3、引:什么叫光彩熠熠?还想到哪个词语,比较和光彩熠的异同(结合图片)是啊,你看这是白天的小花,它怎么了?而小露珠来了,它又怎么样了?(感受:特别精神、生气勃勃)指导读文:读出植物们在小露珠的帮忙下特别精神、生气勃勃的景象。 4、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们,你得到了露珠的滋润,要感谢谁呀小露珠。那我们就当一回花草树木,给小露珠写几句感谢的话吧。(
5、配乐书写)反馈小结。 四、拓展迁移 升华文本 1、植物们都感谢了小露珠,但是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了。你身上的小露珠不见了,是什么样的心情啊?(缺憾、惋惜)带着这种感觉把心情读出来。 2、金黄的向日葵你舍得小露珠去吗?碧绿的白杨树你舍得小露珠去吗?各种各样的植物们你们舍得小露珠去吗?你来挽留吧!(感情朗读:设身处地的挽留) 向日葵向它点点头、白杨树向它招招手、喇叭花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3、大家深情的挽留还是留不住小露珠的脚步啊。自由读小露珠的话。拓展想像:小露珠在想什么呢? 4、老师也写了一首露珠赞:(配乐听一
6、听)。 夜幕驾临,我静静静地来了, 附在树梢上,落在草丛里, 躺在荷叶上,悬在风铃中 黑夜漫漫,我渐渐地长大了, 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亮, 像珍宝那么圆润,像群星那么绚丽。 黎明时分,映着五彩的霞光, 我将静静地消逝。 你不要哀痛,不要惋惜, 经过一个黑夜,我又会重新凝合, 清清爽爽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一样的光彩熠熠, 一样的晶莹透亮,一样的秀丽奇妙! 5、积累练习:摘抄课文中的美丽词语和句子;自由选择背诵你喜爱的课文段落。 【教学感悟】 带着体会和感悟走向学生,只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感悟,设身处地,绽开想像;以童趣引导,和谐共生,感悟意境,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
7、主动的引导学生与文本、情境、思想对话,这样地读书,才能“该激扬处激扬,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才能引发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如涓涓泉水,似幽幽琴声,像融融春光,把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教化无痕之界。在教学中老师应带着一颗本真的心灵、无华的灵魂,倘佯在学生的心间,引领着学生走向文本,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那一颗活跃的心,参加阅读、品尝和感悟,那么学生语言习得就成为一种自然的绽放,一种身心的愉悦! 27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依次,以青年人
8、“特殊”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相识的不断深化,一位勤奋专注、画技超群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钦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很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羡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终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茅塞顿开。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爱好,也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殊”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
9、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育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视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相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澄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尝“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视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视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0、,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殊有味道,我想许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假如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唯恐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剧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溢吸引力的题目。 2、其次遍读:带着任务细致读。 要求:(1)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1、。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其次组词:澄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沟通: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异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异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异?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
12、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假如,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信任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原委是一位怎样奇妙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特别简洁。可就是这么简洁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显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肯定要四平八稳,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
13、、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原委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常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
14、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探讨。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须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显明,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索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终确定把学习作者视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实力,取得肯定的
15、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仿照。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驾驭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会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老师要能够刚好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接着教化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