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隙碎笔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隙碎笔读后感 灵魂的洗礼,生命的追问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的一部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全书共六部分,两百三十六则。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通俗易懂并且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关于我们人生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繁琐的推理或考证,也没有精致的段落,有的只是朴实的陈述与精辟的思索,甚至是对于生命的幽默的调侃。 命运与生活 李泽厚说:“哲学探究命运,文学表达命运,宗教信仰命运。”病隙碎笔开篇第一句,便是“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生戏剧须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行以随意调换。”我们常听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作者把生活比作戏剧,我能读到的就是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
2、,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诞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作者承认生活存在差别的,接受上帝支配的命运,不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病痛、残疾,作者并没有自卑与怨恨,而是以他豁达乐观的心态理智地去面对,并将之呈现与我们的眼前。他对生活的坦然与豁达,使我对他的坚毅的意志无比敬佩。一个每隔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他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他的身体里去的人,他如此坚毅的活下来,莫非不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吗? 作者曾这样调侃:“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定会驾临的节日。”他对生命的豁达,对死亡
3、的正视,从自然层面上升到一个哲理层面,从而超越了个体与自身的命运局限,提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道理,过程的精彩才是生命的精彩,“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建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建精彩的过程”。此岸与彼岸之间,史铁生选择了彼岸,但是彼岸只能去跋涉,不能抵达,目的只是过程的方向,创建了过程,也就创建了生命的奇迹。他把死亡是一个节日,就似乎苦读时盼望有一个轻松的暑假。是的,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亦有不能承受之轻。死不带去的一副皮囊,有时反而禁锢着人的心,灵魂。人生在世,庸庸碌碌还是叱咤风云,最终终归要
4、化尘化土,那么,与其把死亡说成是生命的结束,倒不如说成是一个漫长的节日来 的豁达了吧。只不过,这个节日就像夏日午后的小睡,一经睡去,不知道何时再醒来了。 尘世如同浮云,人生弹指即过,是福是劫是祸?齐克果曾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走这条道跨过叹息桥进入永恒。” 死亡是我们的生命的一部分,它在长路的终点守候着我们,我们是无法拒绝的。这是我们唯一的路,我们无法回避,只有径直地走过去。但当我们走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一路播种一路耕耘,让身后的路鲜花遍地插柳成荫。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只在乎过程本身,结果怎么样,那都是次要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感受我们一生应当感受的,经验应当经验的。在历史的洪潮中,我们每
5、一个人都是从无中来,回无中去,谁也不是谁,就像在过100年谁又会记起我们呢?亲情、爱情、友情,才是我们在这短暂的行程中最真实的存在。人生就像那把三弦琴,一头连着希望,一头连着生命,两头绷紧了,人生才叮叮当当的充溢生气。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忏悔与反省 “凡你描写他人描写得(或指责他人指责得)精确所谓一语道破,入木三分,惟妙惟俏之处,你都可以沿着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在自己的心底找到类似的安葬。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透彻。”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能描写或指责得“一语道破,入木三分”,要不就是因为在自己身上看到、反省到真实
6、存在的劣根性,要不就是自己极为熟识的人有此劣根性。人最为了解的,应当是自己;而除开自身,便是极为熟稔的人。要不你怎么能把别人的所思所想分析得如此之透彻?莫非对于一个仅仅见过几次面的人甚至是毫不相识的人,你就能做到对他彻底的分析,如解剖过他一般?若真能如此,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说明便是,此人具有特异功能,他有读心术这门高深的绝技。在武侠电影或连续剧中,我们常能看到身怀此绝技的人,任何人在他面前,毫无隐私可言,特别可怕。然而现实中呢?在现实中,会读心术这一类对我来说是恐怖的绝技的人,也许是不存在的。那么,即使你是多么有天赋、有实力的心理学家或逻辑学家,也无法推断到一颗生疏的、困难的心的声音吧。全部的深
7、刻的描写,都是从忏悔和反省中来的。 看到这一段文字,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先生鲁迅。上世纪初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我们在先生的作品中可以说是窥尽全部。先生出于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他发表过的那么多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国民性的弱点理解得相当透彻,相当深刻,简直是“一语道破,入木三分”。那么些小说,把国民性的弱点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先生创建的阿Q这么个典型的人物,集中表现国民的劣根性。阿Q性格形成的缘由,除了封建的政治、经济等缘由外,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能将阿Q描写得如此透彻,即使是一个世纪后的现在,我们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莫非不是因为先生自己身上有阿Q的某
8、些劣根性?先生在深厚的剧烈的自我反省中看到自己一些落后的、消极的思想,并加之他对自己所处的当时的社会醒悟理智的相识,才能写得如此尖锐与暴露。 无论是作者所说的“忏悔”,还是鲁迅先生的自省,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都是必需的。前段时间的“小悦悦事务”,已经被探讨过许多回了。有人这暴露了当代社会的冷漠,有人说是父母的看管不善,有人说是交通学问不普及,还有道德的缺失经过这些年的扶跌倒老人反被诬告的事务层出不穷,之前有位网友发布了一条说说:“生命的宽度就在于:走在路上,望见一个老人摔倒,全部人都上去扶她,让她一时不知道该讹谁!” 只有忏悔和反省,才能削减这类事务的发生。 爱情与欲望 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残疾
9、人的爱情与欲望的问题,最终上升到全部的人。就我个人而言,提到性与爱,在国外,不得不提的是情人的作者,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我看过的是早年王道乾先生翻译的版本,译得极好,可以说是诗意满篇。在情人这一薄薄的一小本子里,杜拉斯极尽描写之能事,将性爱描述成一种文化,一种爱情的表达仪式,真是露骨而又大胆,却无丝毫龌龊之感。在这本病隙碎笔中,作者也有这样的表述:“性已经成长为一种语言,已经化身为心灵最重要的表达与祈告了。当然是表达爱愿。”而在国内,我最情愿想到的是90年头在高校校内里高校生争相打印、传阅的黄金时代了。作为文坛边缘第一人的王小波,对杜拉斯也是极为推崇的。虽然小波自己也 说了,自己描写性爱,
10、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在非性的年头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正如饥饿的年头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这两位作家对性的描写,既不媚俗,又不肮脏,而是将性作为人的一部分来诠释。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性假如得不到,就会成为人性的障碍。残疾人也是人,是人就该有人性,应当勇于追求自己应有的人性。史铁生告知我们,残疾人也有争取爱情和欲望的权利。我想我们该做的,就是以正常人的眼光看待残缺(包括心灵的残缺和身体的残缺)的人。 史铁生说佛,说上帝,他好像对于这些,并无确定的界限。对于佛法,他敬重,却没有皈依,因为自认无知。对于上帝,他的相识是,上帝不许诺荣光和福乐,但会给你希望。对于宗教上的
11、信仰,史铁生好像并无一个坚决的推断,是或者否。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况味,是那种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呼喊,是穿越苦难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在病痛中书写的对生命的了悟,质朴无华的文字,冷静睿智的思索,表达了他对人生各种不同境遇的体验和感受。他用志气去超越苦痛的才智,以我现在的人生阅历,是绝不能很好得地理解的。但又何妨,就把阅读病隙碎笔当成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命的追问,虽然我对它认知浅薄。 最终,就让我以他的一句很出名的一句话作结尾:“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