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docx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视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 视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娴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学问点。 学生比照学问点看书: (一)相识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1、地球的形态: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
2、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更便利相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便利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除极点外,全部的纬线都是园;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 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
3、道向南北两极度数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特别的纬线:北回来线(北纬23.50N);南回来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
4、用“W”表示。 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典型题目讲解。 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 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来线 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 (二)综合题 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仪上有许多点和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点和线的名称:A为北极点;B为 南极点;C为纬线纬线;D为经线经线。 (2)图中E点位于F点的西南方向;A点位于E点
5、的东北方向。 图1 图2 4、读图2地球仪经纬网图推断: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西经600,纬度北纬600 ; B:经度00 ,纬度00 ; C、经度东经400;纬度南纬400 。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 地,位于东半球上的是BC地 位于西半球的是A 地。 (3)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 三、课堂总结 回顾所讲学问点。 四、课外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 D) A、赤道 B、北回来线 C、南回来线 D、本初子午线 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
6、线 D、1600E经线 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 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确定是( D) A、1800 B、00 C、200W D、1600E (二)填空题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三)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5、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600S,300W;乙图中,B地位于东(东或西)半球。 6、B地在A地的东北方向。 其次节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
7、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复习目标: 了解地 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 地理意义 复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复习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变更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验昼夜更
8、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改变 (P9) 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 A、四季的改变 B、昼夜长短的改变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地球为不透亮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 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耀的状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缘由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的交替 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地球 地图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