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一量,教案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量一量,教案反思 篇1: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打算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生把须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实行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详细指导简单出现的问题,老师要一步一步
2、师范,或请会的小挚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篇2: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斟酌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 绵阳市西山路小学-刘骄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相识身边的物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 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育估测的实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材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2.教学难点:借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课前打算: 1.提前分好小组 。 2.打算好测量记录表 。 3.打
3、算好测量工具。 4.提前让学生相识测量的各种工具。 旧知复习,引起冲突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个长度单位,谁来说说看?谁能比出1厘 米?那1米呢? 学生用手分别比出1厘米,1米, 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明确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师:孩子们比得真好,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能比出60厘米吗? 假如老师告知你课桌的长约为60厘米,你能比吗? 孩子们,要了解生活中其它事物的长度,只记住1厘米和1米,够吗?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引起学生学习爱好,明白只记住1米和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须要了解身边其他物体的长度。假如我们对身边的这些常见
4、的物体长度熟识了,就可以借助他们了解和相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师:今日我们量一量,比一比身边熟识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老师希望孩子们通过这节课不仅能熟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还能用这些长度和高度去估计我们没法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板书:量一量,比一比) 引入新课,揭示主题 量一量,建立长度概念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哪些长度或高度了呢? 请你们视察一下,在教室里我们熟识的事物,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和 高度呢?并且我们还要将他们测量出来。 熟识的物体有许多,但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要全班一起来合作测量出我 们这些物体的长度,我们已经分成了10个小组,组内探讨你们最想选择测量的是哪一个物体? 汇
5、报分小组任务 你们手中已经拿到了我们今日的任务单,请你们把小组选择的测量物体写 (1)师:孩子们,你们选择物体的长度和高也许有多少,你们能先估一估吗?请 你写在记录单的相对应估一估一栏,估的时候肯定要留意单上合适的长 度单位。 想要知道估得准不精确,该怎么办?下面进行我们的测量活动。 (2)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小组探讨,依据每个小组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说说缘由。 (3)测量活动 明确任务和分工,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上。测量完请迅交回测量工具,小组整理数据完后,请坐好!比一比,哪组测得精确,哪组纪律最好,哪组最先完成任务。测量完毕,对小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误差大,利用错
6、误资源进行订正,确定正确地结果。 孩子们的测量方法可能不规范,那么这些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只是一个较为接近的数,为了以后用起来便利,我们把这这些测量结果看成整十数。 刚才我们已经用测量工具了解我们身边熟识的物体长度和高度,但假如我们还想知道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有时测量也不是很便利,该怎么办呢? 比如:我们刚才测量过门的高度了,在测量的时候小挚友就发觉自己的身高够不着,那假如想要知道我们老师的高,测量就不便利了,你能想个什么样的方法,不测量就能知道教室的高也许是多少呢?(小组探讨) 在不便利测量的时候,我们更要用擅长发觉的眼光去找寻身边已经知道物体长度或高度作标准去比一比,估一估。那么今日我们测量
7、的就是身边熟识的物体,你觉得记住他们的长度或高度有用吗? 记一记,深化长度观念。 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让孩子明白熟识的物体可以作为测量标准去估计其 他的长度或高度。 用一用,深化数学阅历 快看啊!可爱的小精灵给孩子们带了一个神奇的任务盒子,想打开吗?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假如不用尺子,你们会用身边熟识物体的长度为测量标准,来描述这个长度吗? 让学生利用已知的身边的事物对6米进行描述。(以一庹长等作为标准来描述) 突出以什么作为标准,量的结果大约是6米。 想要感受一下以一庹长为标准,鳄鱼的身长是多少吗? 先出示一庹长图,再出示肩宽图,让孩子们比较哪种方法更合适、
8、更便利? 小结:看来用我们熟识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其他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加直观清晰的知道其他事物的究竟有多长,有多高。 练习:自主选择探讨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日我们进行了一些好玩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识的事物长度或高度来描述簇新事物的长度高度。 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效果预料 预设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能估计和测量熟识身边一些事物的长度,能利用身边熟识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教学反思 本次实践活动课能够顺当的进行,我们在课前相应的作好了充分的打算。首先,应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自愿为前提,为学
9、生提前分好了小 组,明确了小组各成员在实践活动课中的任务,都有测量活动的机会。其次,做好物质方面的打算,打算了足够数量的活动记录单、米尺、卷尺、皮尺、软尺等。最终,为学生供应探讨的活动素材,也选择了学生感爱好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数学阅历。 本次课注意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在活动进行时,出现了许多种问题,如:不同的学生可能测得的数据不同,如何相识整理这些数据,怎样把数据以恰当的方式记录下来等,这些都是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过的。当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时,如何选择恰当的“单位”,这些“单位”如何累加在一起,假如不够用怎么办等问题,都在活动中出现。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关注,并采纳小组合作的
10、方式分析探讨了问。这样的活动过程的指导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才智,还提高活动实践的实效性。 经验了数学活动未必就获得了数学阅历,这就须要学生自己对实践活动有内省和反思的过程。在本次课的活动中,老师刚好的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并了解学生是否熟知了一些常见长用的“测量标准”、驾驭测量方法、形成了对某些“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等。我们让学生自己总结沟通本次课的收获,并以数学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记录下来,提升数学阅历。 篇3: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相识了线段,形成了
11、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相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意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相识上,而要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相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育估测实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供应了牢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验。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留
12、意引导学生在测量之前先估测、步测同时留意把测量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测量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沟通中明确:每人“身上的尺”长度不一,并通过举例、估测来体会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绽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爱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为了更有效培育学生的估测实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 我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
13、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实力。估测也是须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在开展活动课前,我还曾有担忧,因为活动课的改变因素太多了,学生会太吵、太喧闹,但结果比我预想中还好,大家爱好很好,都主动合作,这应当归结于课前打算和支配吧。我觉得,老师对各项活动打算充分,对学生活动状况的预料到位。老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到位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想,只要肯专心,我们的课堂肯定会越来越好。 量一量,教案反思 量一量教案 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 量一量(材料) 量一量,找规律教学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估一估 量一量 估一估 量一量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