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光电效应_光电效应ppt_光电效应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光电效应_光电效应ppt_光电效应课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光电效应_光电效应ppt_光电效应课件篇一: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课件 知识背景:1887年,赫兹在证明麦克斯韦波动理论的实验中,首次发现了光电效应。当时,赫兹注意到,用光特别是紫外光照射处在火花间隙下的电极,会使火花容易从电极间通过。勒纳于1900年对这个效应也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光电效应应是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而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上图即为实验装置图,入射光通过石英窗照射到金属表面(阴极)时,就有电子发射出来,当有电子到达阳极时,外电路就有电流。若光电效应应仅此而已,则并没有什么惊奇之处。事实上,从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结果,用经典的电磁理论却无法解释。 光电效应课件的一些
2、重要的演示结果如下: (1) 当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照强度不变时,随着电压的增 大,电路内的电流也在增大,但是不会无限增大,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是饱和电流。当光照强度再增大时,饱和电流的值也会相应的增大。 (2) 当外加正向电压V足够大时,从阴极发射的电子将全 部到达阳极,光电流i达到饱和。课件演示发现,在入射光频率v一定时,饱和电流i与光强I 成正比。 (3) 通常即使加上反向电压,回路中还是有电流,但当反 向电压大于一临界值时,电流为零,此临界值称为截止电压-V。课件演示发现:当入射光频率v一定时,同种金属阴极材料的截止电压-V相同,与光强无关。 (4) 尽管对特定的金属阴极材料,截止
3、电压-V与光强度I 无关,但它与入射频率v成正比。从课件演示可以看到每一种阴极材料,都分别有确定的截止频率v0,称为观点效应的红线。入射光频率v必须大于此值,才能产生光电流,否则,不论光强多大,都无光电流。v0随着阴极材料的不同而改变。 (4) 解释上述问题理论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设。这个假设认为,当光照到阴极表面时,所发射的一个电子是从一个单一能量量子获得能量。这种能量量子被称为光子,它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v有关,大小为=hv,h为普朗克常量。 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当光入射到阴极表面时,光子被电子吸收,电子获得了hv的能量。由于电子受到阴极表面的束缚,因此电子要想发射出来
4、,首先要克服这种引力作工,这部分工称为逸出功,用A0 表示。电子所 获得的hv能量,一部风被用于克服逸出功,另一部分则成为初动能:hv=(1/2)mv2+A0。上式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应用此式,光电效应就能够很好的解释。 解释问题: (1) 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 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增大。但是光电流不会无线增大,要受到光电子数量的约束,有一个最大的值,这个值就是饱和电流。所以,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根据光子假设,入射光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表面积的光能)决定于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单位时间里通过的金属表面的光子数也就增多, 于是,光子
5、与金属中的电子碰撞的次数也增多,篇二: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认识。 (2) 测量普朗克常量h。 【实验仪器】 ZKY-GD-4光电效应实验仪,其组成为:微电流放大器,光电管工作电源,光电管,滤色片,汞灯。如下图所示。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构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I-有一电压U0,当电压。 (2)当成正比。 关系如图2所示。从
6、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 时,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U0,被称为截止 后,I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3所示。 (4)截止电压U0与频率 的关系如图4所示, 与 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 限值生。 (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 ,在开始照 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 秒的数量级。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被称
7、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 的光子具有能量E = h,h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被金属中 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余下的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1) 式中,A为金属的逸出功,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由该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才为零,此时有关系: (2) 阳极电位高于截止电压后,随着阳
8、极电位的升高,阳极对阴极发射的电子的收集作用越强,光电流随之上升;当阳极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已把阴极发射的光 电子几乎全收集到阳极,再增加 时I不再变化,光电流出现饱和,饱和光电 流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成正比。光子的能量 <A时,电子不能脱离金属,因而没有光电流产生。产生光电 =A/h。 效应的最低频率(截止频率)是 将(2)式代入(1)式可得: (3) 此式表明截止电压 是频率 的线性函数,直线斜率k = h/e,只要用实 验方法得出不同的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直线斜率,就可算出普朗克常数h。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实验步骤】 1、 测试前准备 1)将实
9、验仪及汞灯电源接通(汞灯及光电管暗盒遮光盖盖上),预热20min。 2)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 3)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连接起来 (红红,蓝蓝)。 4)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所选档位,进行测试前调零。调零时应将光电管暗盒电流输出端K与实验仪微电流输入端(后面板上)断开,且必须断开连线的实验仪一端。旋转“调零” 旋钮使电流指示为000.0。 5)调节好后,用高频匹配电缆将电流输入连接起来,按“调零确认/系统清零”键,系统进入测试状态。 如果要动态显示采集曲线,需将实验仪的“信号输出”端口接至示波器的“Y”输入端,“同步输出”
10、端口接至示波器的“外触发”输入端。示波器“触发源”开关拨至“外”,“Y衰减”旋钮拨至约“1V/格”,“扫描时间”旋钮拨至约“20s/格”。此时示波器将用轮流扫描的方式显示5个存储区中存储的曲线,横轴代表电压 2、测普朗克常数h: 测量截止电压时,“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状态键应为截止电压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应处于 1) 手动测量 使“手动/自动”模式键处于手动模式。 将直径4mm的光阑及365.0nm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 A档。 ,纵轴代表电流I。 此时电压表显示的值,单位为伏;电流表显示与对应的电流值I,单位为所选择的的值,、键用于选择调节位, “电
11、流量程”。用电压调节键、可调节、键用于调节值的大小。 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 的值,并将数据记于表1中。为尽快找到 , 的值,调节时应 从高位到低位,先确定高位的值,再顺次往低位调节。 依次换上365.0 nm,435.8 nm,546.1nm,404.7 nm的滤色片,重复以上测量步骤。 2) 自动测量 按“手动/自动”模式键切换到自动模式。 此时电流表左边的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处于自动测量扫描范围设置状态,用电压 调节键可设置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注:显区左边设置起始电压,右边设置终止电压) 实验仪设有5个数据存储区
12、,每个存储区可存储500组数据,由指示灯表示其状态。灯亮表示该存储区已存有数据,灯不亮为空存储区,灯闪烁表示系统预选的或正在存储数据的存储区。 设置好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后,按动相应的存储区按键,仪器将先清除存储区原有数据,等待约30秒,然后按4mV的步长自动扫描,并显示、存储相应的电压、电流值。扫描完成后,仪器自动进入数据查询状态,此时查询指示灯亮,显示区显示扫描起始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用电压调节键改变电压值,就可查阅到在测试过程中,扫描电压为当前显示值时相应的电流值。读取电流为零时对应的数据记于表1中。 表1 U0 关系光阑孔= mm ,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U 的值,并将 按“查询”键
13、,查询指示灯灭,系统回复到扫描范围设置状态,可进行下一次测量。将仪器与示波器连接,可观察到 为负值时各谱线在选定的扫描范围内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此时,将“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 状态键切换至伏安特性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应拨至 A档,并重新调零。 将直径4mm的光阑及所选谱线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入口上。测伏安特性曲线可 选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之一,测量的最大范围为-150V。手动测量时每隔0.5V记录一组数据,自动测量时步长为1V。记录所测 及I的数据。 从低到高调节电压,记录电流从零到非零点所对应的电压值并作为第一组数据,以 后电压没变化一定值
14、(可选为1V)记录一组数据到数据记录表中。 换上546nm的滤色片,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在 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记录同一谱线、同一入射距离、光 阑分别为2mm,4mm,8mm时对应的电流值于数据记录表中。 在 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并记录同一谱线、同一光阑、不同入 射距离时对应的电流值于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处理】 (1)求普朗克常数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光缆孔?4mm 与 关系数据记录表 由实验数据得到的截止电压U0与光频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截止电压与光频率的关系曲线 篇三: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W=h*v0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是光频率为
15、h*v0 的光子的能量。 克服逸出功之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Kmax 为 Kmax=hv-W=h(v-v0) 其中,hv 是光频率为 v的光子所带有并且被电子吸收的能量。 实际物理要求动能必须是正值,因此,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光电效应才能发生。 光电效应原文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爱因斯坦 1905年3月 在物理学家关于气体或其他有重物体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同麦克斯韦关于所谓空虚空间中的电磁过程的理论之间,有着深刻的形式上的分歧。这就是,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状态是由数目很大但还是有限个数的原子和电子的坐标和速度来完全确定的;与此相反,为了确定一个空间的电磁状态,我们就需要用连
16、续的空间函数,因此,为了完全确定一个空间的电磁状态,就不能认为有限个数的物理量就足够了。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对于一切纯电磁现象因而也对于光来说,应当把能量看作是连续的空间函数,而按照物理学家的看法,一个有重客体的能量,则应当用其中原子和电子所带能量的总和来表示。一个有重物体的能量不可能分成任意多个、任意小的部分,而按照光的麦克斯韦理论(或者更一般地说,按照任何波动理论),从一个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则是在一个不断增大的体积中连续地分布的。 用连续空间函数来运算的光的波动理论,在描述纯悴的光学现象时,已被证明是十分卓越的,似乎很难用任何别的理论来替换。可是,不应当忘记,光学观测都同时间平均
17、值有关,而不是同瞬时值有关,而且尽管衍射、反射、折射、色散等等理论完全为实验所证实,但仍可以设想,当人们把用连续空间函数进行运算的光的理论应用到光的产生和转化的现象上去时,这个理论会导致和经验相矛盾。 确实现在在我看来,关于黑体辐射,光致发光、紫外光产生阴极射线,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光的产生和转化的现象的观察,如果用光的能量在空间中不是连续分布的这种假说来解释似乎就更好理解。按照这里所设想的假设,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能够运动,但不能再分割,而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下面我将叙述一下我的
18、思考过程,并且援引一些引导我走上这条道路的事实,我希望这里所要说明的观点对一些研究工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或许会显得 有用。1关于“黑体辐射”理论的一个困难 让我们首先仍采用麦克斯韦理论和电子论的观点来考察下述情况。设在一个由完全反射壁围住的空间中,有一定数目的气体分子和电子,它们能够自由地运动,而且当它们彼此很靠近时,相互施以保守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们能够象气体分子运动理论中的气体分子那样相互碰撞。此外,还假设有一定数目的电子被某些力束缚在这空间中一些相距很远的点上,力的方向指向这些点,其大小同电子与各点的距离成正比。当自由的气体分子和电子很靠近这些束缚电子时,这些电子同自由的分子和电子之间也
19、应当发生保守力的相互作用。我们称这些束缚在空间点上的电子为“振子”;它们发射一定周期的电磁波,也吸收同样周期的电磁波。 根据有关光的产生的现代观点,在我们所考察的空间中,按照麦克斯韦理论处于动态平衡情况下的辐射,应当与“黑体辐射”完全等同至少当我们把一切具有应加以考虑的频率的振子都看作存在时是这样。 我们暂且不考虑振子发射和吸收的辐射,而深入探讨同分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或碰憧)相适应的动态平衡的条件问题。气体分子运动理论为动态平衡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电子振子的平均动能必须等于一个气体分子平移运动的平均动能。如果我们把电子振子的运动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振动,那末我们求得这样一个线性分振动的能量的
20、平均值 为 这里R是绝对气体常数,N是克当量的“实际分子”数,而T是绝对温度。由于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对于时间的平均值相等,所以能量 等于自由单原子气体分子的动能的 。如果现在不论由于哪一种原因在我们的情况下由于辐射过程使一个振子的能量具有大于或小于的时间平均值,那末,它同自由电子和分子的碰撞将导致气体得到或丧失平均不等于零的能量。因此,在我们所考察的情况中,只有当每一个振子都具有平均能量时,动态平衡才有可能。 现在我们进一步对振子同空间中存在的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类似的考虑。普朗克(Planck)先生曾假定辐射可以看作是一种所能想象得到的最无序的过程,在这种假定下,他推导出了这种情况下动态平衡的
21、条件。他找到: 这里是本征频率为的一个振子(每一个振动分量) 的平均能量,c是光速,是频率,而 = 是频率介于和 之间的那部分辐射在每个单位体积中的能量。 频率为的辐射,如果其能量总的说来既不是持续增加,又不是持续减少,那么,下式 必定成立。 作为动态平衡的条件而找到的这个关系,不但不符合经验,而且它还表明,在我们的图象中,根本不可能谈到以太和物质之间有什么确定的能量分布。因为振子的振动数范围选得愈广,空间中辐射能就会变得愈大,而在极限情况下我们得到: 2关于普朋克对基本常数的确定 下面我们要指出普朗克先生所作出的对基本常数的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他所创立的黑体辐射理论不相关的。 迄今为止,所有经验都能满足的关于 的普朗克公式是: 其中, 对于大的 值,即对于大的波长和辐射密度,这个公式在极限情况下变成下面的形式: 光电效应_光电效应ppt_光电效应课件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