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其次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这几篇课文和练习2组成。 教材分析:本单元支配的3篇课文为本册的“科技之光”篇。其中的梦圆飞天课文是一则通讯报导。课文按事情发展的依次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幻想的无比喜悦与骄傲。引导学生解题是感悟全文的起先。“梦圆飞天”即在飞天上面圆了梦。 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飞天”的幻想,希望能飞上太空,遨游苍穹,探究人类未知的奇妙。如今幻想成真,“神舟”5号放射胜利,航天英雄杨利伟
2、乘坐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又胜利返回,真正圆了飞天之梦。 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骄傲。”“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骄傲。”一篇短文两次写到我们中国人的“脸”。浩瀚的太空从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幻想,今朝最终成真了。”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科学事业的历史跨越!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支配材料。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与火星相比较得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想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依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
3、并孕育出声明而火星却不能。 克隆之谜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培育学生勤于思索、酷爱科学的精神。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高等动物可不行以克隆呢?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迷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迷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能把学生的个人学问和干脆阅历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敬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查资料,升华情感,激发学生酷爱科
4、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能把学生的个人学问和干脆阅历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敬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查资料,升华情感,激发学生酷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和驾驭与课文相干的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详细的语言材料体会“神舟”5号放射胜利时人们无比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 4、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
5、探究宇宙奇妙的爱好和培育科学探讨的志向。 5、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育学生勤于思索、酷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和驾驭与课文相干的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飞船放射胜利时人们无比激烈、骄傲的场面,明白“孪生兄弟的含义。”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3、体会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口语交际的实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1、体会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奇思妙想地说,丰富相关学问。 2、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培育学生勤于思索酷爱科学的精神。 方法措施:
6、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尽兴尽情畅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 2、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以启发、探讨教学法为主,设计详细的教学思路。 3、培育学生阅读爱好,加高校生课外阅读量。 教学打算:投影片、录音磁带、挂图等。 课时支配: 5、梦圆飞天 3课时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课时 7、克隆之谜 2课时 习作二 1课时 练习2 2课时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神舟”5号放射胜利时人们无比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
7、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飞船放射胜利时的激烈人心的画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感受神舟5号放射过程中的激烈人心的场面。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打算: 1、查阅神舟五号飞天的资料以及自己感爱好的航天航空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知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叙述依次,知道课文描述了神舟5号放射过程中的哪几个激烈人心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
8、肯定有许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老师板书:圆) (神州五号、六号飞天,折服珠穆朗马峰、举办奥运会、举办世博会) 2、今日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出激烈、傲慢的心情。 (2)这篇课题原委是什么意思吗?老师信任大家读了课文肯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依据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多读几遍,并在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
9、名读,齐读。 (2)出示带有多音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名读,相机订正学生读错的音,齐读。 载(zi zi人航天放射场 人们的心弦绷(bng bng)得紧紧的 大漠震颤(zhn chn) 向在太空中工作同行(xng hang)们问好!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幻想,今朝(cho zho)最终成真了! 3、指名按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通读顺句子,并随文沟通个别词语的意思,如朝夕相处、待命出征、蕴含、直指苍穹、浩瀚、澎湃等词语的意思。 4、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最终实现了。 (2)文中有一句话精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课件:中华
10、民族千年的飞天幻想,今朝最终成真了!(学生读)留意最终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3)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最终一段。 三、再读课文。 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幻想的,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画面。 2、初步沟通一下自己的感受。 老师相机板书:送行放射问候描述(太空景色) 四、指导写字。 1、老师指导学生书写“乳”、“划”,留意两个字的钩的区分,一个是弯钩,一个是斜钩。 2、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11、、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放射胜利时人们无比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怎么样的依次写的?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沟通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情。 人多壮丽: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骄傲”。朗读时引导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
12、达出来。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对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肃穆庄重的神情。) 6、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打算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决意志和必胜信念。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精读课文其次部分 1、最激烈人心的时候立刻就要到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放射升空了,读读课文其次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绽开自主学习 3、沟通发言 (1)指导读好“随
13、着放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靠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好像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2) 反复让学生演练“ 十、 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指名读,分角色读。 (3)播放放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4)再指导朗读,留意绽开想象,读出气概。 (5)“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剧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5、齐读其次部分。 6、课堂小练笔,神舟五号放射胜利了,假如此时你就在现场,看着这激烈人心的画面,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沟通,评价。 教学反
14、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感受神舟五号放射胜利带给国人的无比喜悦和骄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留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烈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指名读、齐读。 4、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奇妙和地球的漂亮。
15、2)、沟通自己知道的太空学问。 3)老师小结,激发学生爱学习、爱科学探究的热忱。 5、齐读第三部分。 二、朗读课文最终一部分 指导学生读出骄傲感。体会“最终”,体会今朝的胜利凝合着几代中国人的努力。 三、总结 课文学到最终,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试着写一写,然后沟通。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背诵。 2、补充习题 一、 二、四。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放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板书设计: 梦圆飞天 送行-放射-问候- 教学反思: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
16、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奇妙的爱好和培育科学探讨的志向。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绽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晰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习以为常”、“集体大逃亡”等词语在本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板
17、书“火星”,在群星绚烂的茫茫宇宙中,信任火星是我们人类最为熟知的星星之一,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指名沟通。 2、看来同学们的课外学问特别丰富。从你们的沟通中我也感受到你们对探究宇宙奇妙的那股热忱。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和火星有关的一篇课文,信任你读了以后,会更燃起你对宇宙的探讨爱好。板书完整课题。指名读,齐读。 说明破折号的作用。什么是“孪生兄弟“?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让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和句子。(3)边读边思索:课文为什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 2、
18、检查自学状况。 (1) 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区分“熔”和“溶”,依据偏旁让学生来说说这两个字的区分,并分别组词。 “挟”,留意读音,理解字义,并给其组词。 (2) 在书本上描红,老师相机指导。 (3) 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读,齐读,沟通自己所知道的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相机正音,指导读通句子。 5、沟通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火星的哪些学问? 师相机板书:相像有水和生命 水的来源 不同留不住水找不到生命?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19、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能相识火星,了解火星,知道为什么要把火星说成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对探究宇宙奇妙的爱好和热忱。 3、感受科普说明文用词的精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地球和火星的图片,相识它们吗?这颗是地球,这颗是火星。我们把这两颗星球称作是孪生兄弟。 二、学习第一段。 1、过渡: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原委哪里长得像呢?他们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它们像在哪里?(板书:相同之处) (学生沟通,并出示:)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2、能不能用你们的
20、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像多) 4、难怪(引读)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随着探究的不断迈进,科学家果真发觉这兄弟俩除了长得像,还有一个相同之处。你知道吗?(指名回答)你从哪知道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立刻就知道了火星和地球上水的来源?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大声读一读。 2、沟通,出示句子 (1)或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
21、最初的水。 (2)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3、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读出他们有相同处?谁来读读,让我们听明白。 (指名读、齐读) 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知道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水的来源。(板书) 4、地球上有水,这已经毋庸置疑,但火星上曾经有水是怎么知道的?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1)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想,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学家探讨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觉火星上有干枯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赛过今日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火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备课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