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 篇1:2022接着教化中学政治教学设计模版 我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2:中学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老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意对学生教化理念的推广,培育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起同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亲密沟通,相互协作,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子。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老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肯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实行肯定的
2、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阅历到形成肯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阅历,通过对中学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索,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二、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化改革的呼专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的问题都须要我们去思索。在中
3、学政治教学的过渡期,开展中学政治教学要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这对于提高 篇3:全国中学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中学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事物是改变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 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沟通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学问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问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学问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主动思索,增加辩证思维实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问探究、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详
4、细事物,在推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推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推断新旧事物的相识误区。 2、实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相识三大领域来相识事物是改变发展的,培育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实力;通过对改变与发展的分析推断以及学问网络的构建,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实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探讨,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实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推断和行为选择的实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探讨中,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子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
5、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改变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推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简单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瞒性,假如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辨别和相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改变
6、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探讨,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探讨后体会到“事物是改变发展的”道理,老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学问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探讨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相识都是改变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改变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改变发展的,从而使学生相识到整个世界都是改变发展的。 (2)供应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 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
7、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推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相识到发展与运动、改变的区分,得动身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驾驭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学问网络,老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改变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育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依据老师所供应的资源,学生合作沟通,作出推断,深化分析,使学生体会学问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和辩证思维实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
8、习学问,构建学问体系,理顺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实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索探讨,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学问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索探讨,进一步归纳出推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学问的相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长,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
9、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事物是改变发展的教学点评 严伯霓 1.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以 “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学问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长,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驾驭学问、培育实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体现互动生成,敬重学生主体。通过老师供应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
10、会到事物是改变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详细事物,进一步相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学问的生成过程。 3.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留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绽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索探讨,走出推断新旧事物的相识误区。 4.发挥德育功能,培育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辩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索;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相识和理性分析,培育学生的主子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
11、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气。 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肖志农李 静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其次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其次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究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沟通、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须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
12、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相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实力目标 (1)分析推断实力:结合详细实例初步具备分析推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实力。 (2)实践探究实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相识、构建学问的实力。 (3)思辨创新实力:结合详细实例初步具备正确相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酷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关注世界文
13、化发展。 (2)主动参与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主动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殊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看法。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子的主动性、主动
14、性和创建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视察文化现象、体验冲突冲突、引发辩证思索、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学问、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学问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学问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阅历,激发同学们的创建热忱,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究培育同学们的思辨实力、实践实力和社会责
15、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究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协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品 评 与 思 辩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观赏、玩味中,积累困难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缺憾 反方:缺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缺憾,还是缺憾多过惊喜,都须要在传统文
16、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合 作 与 探 究 体 验 与 践 行 现场调查: 1您最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2您最不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3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突破?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学问,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 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打算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
17、出详细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运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觉文化创新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对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学问小结 学问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留意主办方传统文化、
18、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幻想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 (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显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情;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
19、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与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的中学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样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闻名特级政治老师、本届优质课中学评审组主任沙福敏老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变更了老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需把握好老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行取的。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肯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 趣味中学政治教学案例 中学政治教学案例 优秀 趣味中学政治教学案例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反思 中学政治教学设计36 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反思版 中学政治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