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docx
《2022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篇一: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 行风险管理 摘要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特征、基本条件及所产生的风险分析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利率改革;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概念的界定和基本条件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从概念来说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
2、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 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及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
3、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 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显然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
4、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4.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
5、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导但这种手 段不宜用得过多以免干扰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在上述内容当中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普通商业的价格机制影响到的只是整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而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其价格机制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臵效率从微观层面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定价权是其基本的权利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其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妥善经营也就无从谈起;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就成为无源之本更重要的是计划利率将始终是国有银行缺乏效率的客观理由而从金融调控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周期由计划周期向市场周期转
6、变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具有越来越强的不可控性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间接金融调控才能增强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调控的敏感度和对基准利率的敏感度从而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果 利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价格它不仅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而且对提高宏、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根本含义是放松利率管制直到最后彻底放开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但是利率市场化又是一柄双刃剑在 条件成熟时放开利率则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起着良性循环作用反之则对宏观经济起着负面作用甚至出现失控局面因此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利率市场化基本处于经济改革顺序中的最后阶段正确选择利率改革时机
7、和把握其顺序是其成败关键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情况下推行改革的顺序时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机会大一些否则改革有失败的可能宏观不稳特别是市场主体的改革没有到位时采取利率市场化企图以此为突破口摆脱困境往往会事与愿违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顺序应该是先市场主体改革后价格体系改革先实体经济部门改革后综合部门改革在实现全面利率市场化之前还应该是基本完成企业体制改革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 2.利率市场化要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健全的市场主体前提下通过培育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创造更多的金融工具然后逐步将银行存贷利率管制放开实现利率由市场供求自由决定在缺乏金融市场的培育和深化条
8、件下仅依靠原有市场主体吸收推行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的利率上涨的负面效应是不可能的在缺乏市场基础情况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经营都很难应付利率自由化过程带来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成本 篇二: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中央银行用计划手段确定的受管制的利率变为由金融机构依据自身的资金供求情况、头寸状况、盈利及风险等因素自行调节、自行控制的利率,并使其成为引导资金配置的基本指标。它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及风险结构应当由市场自发地进行选择。(3)同业拆借利率或长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4)政府或中
9、央银行拥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其中,金融机构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金融产业在WTO框架下走向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已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和坚定方向。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实质性阶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体部署,其改革的基本顺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 计划于2022年基本完成。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但从短期看,对银行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将产生较大冲击,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呈上升趋势。因此,商业银
10、行应充分利用当前的过渡时期,参照巴塞尔协议的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强化内部控制手段,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大体从1996年开始。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同年国债开始尝试市场发行,一年期以上国债发行利率实行市场招标。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 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利率 市场化 风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