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一历史复习提纲.docx





《2022初一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一历史复习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
2、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
3、: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 (3)崇尚节
4、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蔬菜品种增加;“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人口:百万人 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
5、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在今天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他们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6、 1、吐蕃的风俗习惯 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鉴真经过6次努力东渡日本获得成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
7、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他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又名千佛洞,有大量精美的壁
8、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
9、币。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人口的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引进中原先进的生
10、产技术; 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统治者的措施;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11、3、货币制度的变化(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篇二: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要点1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
12、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这种制 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4) 3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 用兽皮缝制衣服 。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13、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14、(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15、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形势图)p36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形势图)p38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16、,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 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33、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曾,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 36、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17、做“金文”,也称“铭文”。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图(p56) 40、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年的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43、 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
18、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4、在渔阳戍边,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45、秦自统一以来在全国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在中央设三个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 46、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统一的文字叫小篆。 47、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钱币进行了统一,统一的钱币叫圆形方孔钱。 48、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军事防御。(当时主要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初一 历史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