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docx
《2022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 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汉代王充所著论衡•书虚曾说:传书言:齐桓公负妇人而朝诸候。此言桓公之淫乱无礼甚也云负妇人于背,虚矣!桓公朝诸候之时,或南面坐,妇人立于后也。世俗传云,则曰负妇人于背矣。此则夔一足、宋丁公凿井得一人之语也。本来,齐桓公负妇人而朝诸候是说齐桓公上朝时背朝着妇人,夔一足是说唐虞时,善调音乐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宋丁公凿井得一人说宋丁公挖井(这件事情的结果是)节省(等于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但在传言中却变成了齐桓公背着妇人上朝、善调音乐的夔只有一只脚、宋丁公挖井挖出一个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以讹传讹的语词歧义,是由于古汉语中经常使用具有多
2、义的单字所造成的。而这也涉及到言语行为过程中的语境问题。如前所述,人们在沟通交际、谈说论辩的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传达自己的主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以及沟通、交际、谈说论辩双方共同具有的知识等因素。我们将这种语言环境称之为语境。而所谓的语词歧义是指,一个多义词在使用时不能表明它所表达的是哪一种含义,因而使人对其含义可以做多种意义的解释的语言现象。比如上述的这些话,负即可以解释为背朝着,又可以解释为背着;足 即可以解释为足够,又可以解释为脚;人 即可以解释为一般意义上的人,又可以解释为劳动力。但是,一个多义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究竟表达的是哪一
3、种含义,应该是确定的,这是思维规律中同一律对概念所提出的逻辑要求: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它反映什么对象就只能反映什么对象。虽然一个多义词可以表达不止一个含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语境,仍然可以限定并知晓它所表达的是哪一种含义。沟通交际的双方完全可以从确定的语境中理解所使用词汇的含义。如上述的负妇人、夔一足、凿井得一人,完全可以从确定的语境中了解它们的含义。相互替换它们就会造成模糊语境的逻辑错误。在现实的沟通交际中,语境有时会影响沟通交际的方向。例如: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的状元考试,殿试选定孙日恭为状元,邢宽为榜眼。但张榜公布时,状元却换成了邢宽。什么原因?原来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清浊 不分 模糊 语境 诡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