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课程设计.docx
《2022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课程设计篇一:课程设计目的 第一章 引 言 1.1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和过程控制及仪表两门专业必修课程及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等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工程应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整合各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的能力,并按要求编写相关的设计说明书、技术文档和总结报告等。 1.2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
2、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技术。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标准GB7665-1987对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感器或被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首先离不开采集设备工作信息,因此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至关重要,如果把计算机看作是自动化系统的“大脑”,信道看作是“神经网络”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自动化系统的“五官”。无法对现场数据进行准确、可靠、实时测量,监控也就无从谈起了。 1
3、 1.3 PLC 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名称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现代制造业必须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生产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这便要求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极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可编程控制器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出现的,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 在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制造业,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这套装置设备体积庞大,可靠性差,同时维护不便,而且,完全由逻辑硬件构成,接线十分复杂。一旦生产过程某一环节发生改变,控制装置就要重新设计改造
4、。随着汽车生产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汽车型号频繁改进,传统控制系统捉襟见肘,弊端日益放大,最终PLC 应运而生。它开创性地引入程序控制功能,使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工业生产控制领域应用。 早期PLC仅仅是替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完成顺序控制、定时等任务,但是其简单易懂、安装方便、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显示、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得PLC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器性能的飞速发展,PLC的软、硬件功能不能丰富、完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正式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
5、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或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 2 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技术发展至今已十分成熟,生产PLC产品的厂家多达200多个,其中较著名有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美国的Rockwell自动化公司所属的A-B(Allen Bradly)公司、GE-Fanuc公司、法国的施耐德(Schneider)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欧姆龙(OMRON)公司。 1.4 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
6、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人机接口软件)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使用户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种类繁多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开发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时,一旦工业被控对象有变动,
7、就必须修改其控制系统的源程序,导致其开发周期长;已开发成功的工控软件又由于每个控制项目的不同而使其重复使用率很低,导致它的价格昂贵。通用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对象和控制目的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3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 2.1 集成温度传感器介绍与选型 目前主要采用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它内部采用差分对管等线性化技术及激光校准手段等,测温电路十分简单可靠。这类传感器在生产时已经校准,可省去标定工序,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它有多种输出:如电流型、电压型、PWM型、数字型等可供用户选择。本论文着重分析电压
8、型集成温度传感器主要特点及一些典型应用。 2.1.1 集成温度传感器LM35概述 LM35概述 LM35系列适合用密封的TO-46晶体管封装,而LM35C就适合于塑料TO-92晶体管封装它们有如下的特点:(1)直接用摄氏温度校准;(2)线性+l0.mV/比例因数;(3)保证0.5精度(在+25时);(4)-55+150额定范围;(5)适用于遥控设备;(6)因晶体片微调而低费用;(7)工作在430V; (8)小于60A漏泄电流;(9)较低自热,在静止空气中0.08; (10)只有1/4非线性值:(11)低阻抗输出1mA:负载时0.1。 参数: 电源电压:+35V-0.2V 输出电压:+6V-1.
9、0V 输出电流:l0mA 输出阻抗:1mA负载时0.1 漏泄电流:小于60A 比例因数:线性+10.0mV/ 特定工作温度范围:LM35,LM35A为-55+150; 4 LM35C,LM35CA为-40+110;LM35D为0+101。 2.1.2 LM35工作原理 LM35系列的内部框图如图2所示。由VT1、VT2构成了温度传感器,二者的发射结面积之比为10:1。A2是电压放大器。R1、R2分别为VT1和VT2发射结压降的取样电阻。VD是电流源的温度补偿二极管。由VT3和R3、R4组成了发射极输出式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晶体管VT1、VT2的发射结正向压降之差UBE,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课程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