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篇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
2、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
3、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和谐社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与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各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的社会状态。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另外,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将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而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这就为社会变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但同时,在和谐的背后,依然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
5、矛盾和问题存在,为了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党必须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 目前,在以和平为主题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这一系列现状,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6、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只有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
7、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 2)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纪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篇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 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意义 一
8、、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1 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 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 第三,和谐的社会不
9、仅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而且开放并充满活力。 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重大意义,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四位一体
10、”,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宏伟目标和重大任务。我们党早就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而我们党现在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矛盾, 一个是经济目标、一个是社会目标,二者是一鸟两翼,互为前提的关系,“小康”包涵着“和谐”,“小康社会”期待着“和谐社会”的到来,而和谐的社会无疑会推动和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 第三,构建社会主
11、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完成执政任务、巩固执政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始终走在人民和时代的前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意激发社会话力,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 第
12、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丰富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会提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问题。我们党提出并正在着手解决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既触及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触及了社会建设层面存在的不和谐之处。“
13、五个统筹”渗透和推进到社会结构层面,必然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意味着在我国将要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格局,这大大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在建国
14、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于物质严重匮乏、人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客观现状,我国采取了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满足人们必要的物质需求便成了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中心任务。应当说, 当时作出的这种选择是合乎客观实际的。当然,这不等于说在社会和谐方面不存在问题,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问题,它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时至今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过剩的经济代替了过去短缺经济,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潮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和对人类文
15、明进步进程的新贡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联合国先后提出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发展指数” 之后,一些国家(如北欧国家)提出了“社会和谐” 的理念。可以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机理和实现途径,不仅将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作出新贡献,而且也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理想社会和文明进步进程作出的新贡献。 三、 构
16、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 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还不很发达,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17、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5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在发展中充分注意统筹发展的原则。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改革稳定的目的是求发展。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也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能力的过程。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6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所在。特别是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社会经济成分在不断多样化,新旧体制,各种思想、思潮相互激荡,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结束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我们付出极大努力持之以恒的伟大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去不断实践,才能得以逐步实现。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要通过发扬光大天人调谐
19、思想,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最终使人类永久性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发展危机、生存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366 2黎 滢.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22 ,2 :156157 3李英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视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2,6:1821 4刘伟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科技创新导报,2022,10:251 5党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政研广角党建天地,2022,67:6667 6纪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甘肃农业,2022,261(04):161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