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篇一: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论李清照作品中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摘 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一朵耀眼奇葩。她作品中情感格调对比鲜明,在词中,她是抒情圣手,语言巨匠,意境细美清新,以花自况,主要呈现出清丽芳婉的阴柔美;而在诗赋中驰骋议论,典雅凝炼,其强劲情感,豪壮风骨,俨然一位叱诧风云的须眉男子,颇具大丈夫气概,呈现出豪放俊逸的刚健美。阳刚与阴柔的完美统一,全面展示出李清照的多面性格和人格魅力。 关键字:李清照 诗词文赋 阳刚 阴柔 Title :On the works of Li Qingzhao and the
2、 masculine Yiou Abstract: Li Qingzhao China's literary scene is a dazzling wonderful work. She works in the emotional tone sharp contrast, in the words, she is lyrical Inn, language Maestro, the U.S. fresh fine mood to spend the state, clearing the main show-wan Lifang Yiou the United States and
3、 in Shifu driving in discussions, elegant condensate Lian, their strong feelings, Haozhuang strength of character, like a situation of Chicha Xu Mei men, rather Taizhang Fu spirit, and display of uninhibited Yi Gang aerobics. Yiou masculine and the perfect unity, Li Qingzhao fully demonstrate the mu
4、ltifaceted character and personal charm. Key words: Li Qingzhao;Poetry Wen Fu;Masculine;Yiou 论李清照作品中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打破了男性长期统治文坛的格局,成为两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奇葩。如果说“文如其人”李清照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思想情怀。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大多散失,现存仅八十多首,作为我国宋朝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的词作广受赞誉,有人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1】”。历来人们评价她,往往只重视她的词作,而
5、忽视了她的诗赋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的只是她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文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她另一种情感:阳刚格调和爱国激情。下面我们就从诗、词、文、赋方面纵观李清照的思想情感展示其人格魅力。 一、闺阁及爱情词中的阴柔美 李清照独特人生非常经历和审美经验,使她成为一个独具风格的审美创造的主体。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敏感,来自于自然健全个性的率直性情,再加上她所受的良好文化与文学的熏染,使她能够深入细致地把握和感受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的内心世界,创造出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营造出一种情韵细美的意境。 李清照以少女和少妇的神秘美妙心态,捕捉生活中的真与美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甜蜜爱情的大胆追求。
6、宋代统治者用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更剥夺了女性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女性都“安守本分”,把封建理学施加在她们身上的束缚政策视为合情合理,逆来顺受,即使对美好生活有感于怀也不敢表现出来。而李清照则不同,她生长于仕宦家庭,父母都很有文化修养,使她的天才得以培养和表现,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意趣。对大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以一种纯真的童心去领会,表现在作品中则超颖不俗,清新灵秀,独出群芳之上。她走出闺房,玩赏美景,饮酒惜花,写诗赋词,如男子一般毫不掩饰地抒写其内心情怀。 肯定生活,把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积淀在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生活的内容里,李清照以此去体验生活,捕捉美的生活形象,讴歌生活。
7、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妙龄女郎,一个与生活共欢乐的少女。她含羞而不完全拘谨,礼教的阴影笼罩和向往接触现实异性的复杂心里渗透在“和羞走”、“倚门望,却把青梅嗅”的细节之中,含蓄委婉,朴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一样,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致和认识,在这欢快明朗的艺术境界中表现了出来。如梦令表现得更加充分: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女词人回忆她的一次乐游:她驾着兰舟到溪亭与友人一起赏景饮酒,谴发词兴。这藕花深处如何?那是炎炎暑天中的一片
8、清凉境界: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争渡,争渡”不料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相亲相偕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荷叶,火红的芙蕖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另一首怨王孙在貌似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描写之中,浸透着词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挚留恋和无限热爱,也透示着青年女性特有的纯真、自然的天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秋
9、日湖上之作,写得笔致清研,含情吐媚,通篇都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它是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女献给大自然的一曲赞美之歌。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幅湖上秋色图,但它却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诗与画都是艺术,既然有其艺术上的共性,就有其分野。这首词中所蕴含的诗情,是任何画家都无法描绘出来的。这里充分显示抒情作品在传达感情上的长处,在作者眼中,水光山色都有生命的感情,与人亲近。眠沙的鸥鹭不愿与人离开,人归处时,它也不忍回头望一望。在这里,作者凭借移情作用,把人物形象虚化了,主人公热爱大自然及生活的抒情形象由感情移入外物得到表现。 李清照拥有令人艳羡的爱情及婚姻,在封建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她的许多词描写爱情,其
10、中有描摹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的,也有撰写自己与丈夫离别的相思。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美丽动人的外貌,也展示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深幽的感情。词语新鲜生动而不失朴实。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多么真挚、大胆、热烈,从而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机盎然。 又如她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
11、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已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还有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写的那种“欲说还休”的境界,委婉含蓄的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 总之,李清照词意境的精工细美,描述的婉转灵动,语言的通俗流畅,令许多
12、男性大家都望尘莫及。 二、诗、词、文、赋的阳刚美 李清照丝毫不是那种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呆板,缺乏生命力的女性,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她心胸阔大,眼界宽广,虽身在闺阁,而心系社稷。 李清照一生跨越了北宋末与南宋初,其时政治形势风云多变,朝廷腐败,党争激烈,金人趁虚而入,国土沦丧,内忧外患,社会日趋衰落。目睹国事变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这位胸怀大志的奇女子不能无动于衷。但社会不允许女流之辈参与政治,没有机会在政坛上“指点江山”,她便把一腔爱国赤诚赋予“激扬文字”中,这使李清照的诗词有了非同一般女性的爱国激情。 (一)、洞察时事,远见卓识 李清照有两首非常出色的咏史诗浯溪中兴颂
13、诗和张文潜。虽然她当时年仅十六岁左右,但大处落墨,颇有风骨,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在这两首诗里,李清照从大处落笔,不再重弹“女色亡国”的老调,分析了唐王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和唐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以及奸臣误国的危险。对唐玄宗天宝年间腐败的政治局面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批判:“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宫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不仅敏锐的批判了元结大唐中兴颂错误地歌颂唐肃宗平息安史之乱是唐室“中兴”的看法,她爽快的亮出自己的见解: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认为像尧舜那样功德大如天的君王,不必用区区文字记载,其德泽自在人心,并以“姓名谁复
14、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的诗句,肯定了平定安史之乱者乃是众多不知姓名的健儿猛将,获得胜利是以其宝贵生命换来的。 李清照不仅“史识“可嘉,诗艺亦很高,无一句不体现出诗人卓越的见解和凝炼的笔力。如:“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包含着微妙的历史内容,她能把皇室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通过高力士的身世变迁表现的既含蓄又透彻。借古说今,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一个阅历不深的少女能有如此高的思想水平,如此深刻的见解,如此非凡的政治洞察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因此古代评论家也认为:“二诗其气横溢”寒夜录,“以妇人而侧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2】。 (二)、诗赋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靖康之难,李清照和千千万万
15、的民众卷入离乱中,战火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由一位闺阁才媛,变成“漂流随入伍”的难民。宋室南渡,国土沦丧,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铸造了李清照诗中的爱国主义旋律。 金人的入侵给中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于江南,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外推行卖国的罪行,激起了当时所有爱国人士的不满和愤怒。李清照在避乱南下期间,面对残破河山,对朝廷的行径十分愤怒,写下了一些爱国诗歌以刺当世。 她的诗既有托古讽今干预时政的:“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又有反对投降主张一战的:“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
16、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 篇二:李清照 清照(10841155?)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
17、(1101)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
18、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 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
20、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
21、,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 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创作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从李清照北宋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是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
22、治的清醒认识,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她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宣和三年写于莱州的感怀诗,表达了对于官场庸俗生活的厌恶。另外,在早年她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总之,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
23、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到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2022 李清照 中兴 颂诗 张文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