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篇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王英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
2、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
3、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同时也正是喜欢结 交朋友,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的年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朋友、关心他人等美好品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3、以朗读为主线,
4、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三、说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2板书诗题。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板书:送 4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
5、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5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质疑问难。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c)、唯(wi)。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把你学到的、理解的告诉大家。教 师相机引导、点拨。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
6、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3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
7、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4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指导朗读前两句。 5、品析第 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紧扣诗题中的“送”字,写得充分饱满。诗
8、人用了十分经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最动人的江上送行画面。诗人眼看着孟浩然登上了孤独的小舟,风鼓白帆,船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但诗人并没有立即离去,他久久伫立江岸,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李白此时会默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空白处写上一两句话。(拓展) 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 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赏读
9、全诗,背诵全诗) 四、回归整体 回顾全诗,归纳升华。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送 孟浩然 黄鹤楼 依依惜别 扬州 这节课的板书简化了课文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出作者的思想,做到了板书的目的性、条理性、概括性,既紧扣课文内容,挑选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篇二: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 吕云娇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
10、点:认识备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音乐送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深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离别吗? 生:爸爸妈妈出差了,小伙伴搬家了,好朋友转学了. 师:说说离别时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很伤心;很难过;不舍;牵挂;心都要碎了.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
11、别又是什么呢? (课件一) 二、读懂诗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 2、谁来读读诗题 。(课件3)注意读准“孟”“陵”字,齐读三遍。谁还想读读诗题? 3、字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节奏来。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 4、全班齐读诗题。 5、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是谁送谁?在什么地方送?(板书) “之”是什么意思?(去)去什么地方去?(广陵) 广陵是哪?其实就是诗中所说的扬州扬州是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会。“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6、同学们,你们弄懂题目的意思了吗?那题目是什么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7、
12、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虽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才华出众。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课件4)但有一日,孟浩然要辞别李白到扬州去了。(课件5)面对这样的离别,他们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一起读。 8、过渡:读懂诗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的诗句中来进 一步了解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打开书,自由地地读读这首诗,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诗句 (3)借助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课件6)谁愿意读读这首诗? 3、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我们
13、知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有节奏地朗读才能把诗读得更美。(还有谁愿意读) 4、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边听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情景? 5、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哪几句描写了孟浩然在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一二句) 哪几句写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情景?(三四句) 6、(过渡)我们先来细细品读一二句(课件7) 四、 解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1、自由读读前两句。知道诗中的“故人”指的就是谁? 2、知道黄鹤楼在 哪吗?介绍黄鹤楼: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看看诗句中还有哪个词你不理解?理解“西辞” (看地图
14、:“辞”是辞别的意思。之所以说“西辞”是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 4、这场送别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是什么季节?(烟花三月) 5、烟花三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欣赏烟花三月的美景。 6、欣赏了烟花三月的美景,你能用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吗? 7、瞧,简单的“烟花”二字就能让我们想象出如此绚丽多彩的美景。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呀呀! 8、展示课件:我们能把诗中的“烟花”换成“鲜花”吗?为什么?表达的意思生动些,烟花指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李白当时在长江边送孟浩然,江边水气大,像“烟”一样,水气缭绕着鲜花,有一种诗意美。“烟”也可能是雾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黄鹤楼 浩然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