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docx
《202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篇一: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讲解 一、选择题的基本情况 1.目的: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2.组成成分及特点: (1)组成成分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题干即选择题的主体内容,包含除选项以外的所有部分,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是指选择题的选项部分,题肢有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不合题意;本身正确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特点 从高考选择题的答题指导语看“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2、题目要求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表明是最佳选择。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3.类型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漫画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古文诗词型,计算型,组合型,正误型等。 二、解题的基本要求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
3、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对于选择题,一般说来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在审完题干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使人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合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有些同学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
4、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先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三、解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
5、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在审题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要求: (1)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型、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的意图。 其次,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审题型。即审查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以确定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 例12022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
6、会发言人赵启正发布新闻并就政协话语权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不属于政协话语权范畴的是() A执政为民 B政治协商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答案:A。例1是事例材料型,并且是逆向选择题。 审题意,即抓住题目立意,全面理解题意。在审题意中要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例2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在2022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
7、在世银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反映() A我国积极参与一切国际组织的活动 B我国是一个对维护世界安全负责任的大国 C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C。例2中题干的材料信息量较多,有时间,地点,数据对比等,抓住其题意,此材料的中心在于展示中国在世行中的权力加大、地位提升。 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 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例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民主
8、”,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 ;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 ;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例3.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坚持先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这一做法正确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A、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B、内外因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答案:B。例3的内容范围限定在“辩证法”,与此范围无关
9、的选项就要先排除。 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关键词在题干中有表明行为主体,核心事件的,如“企业、劳动者、党、政府、人大代表、中华文化、文化修养、物质、认识、矛盾等”;有在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 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例4当前,我国文化市场有“三俗”的倾向,即“庸俗”、“媚俗”、“低俗”。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消费者在文化消
10、费时应当() 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提高文化辨别的眼力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选择具有传统价值的文化 A B C D 答案:C。例4关键词有:消费者(行为主体关键词)、文化消费(范围关键词)、应当(动词关键词)。 审导语(即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 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三明逻辑取向,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
11、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的某一个。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例5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广东某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 调整经营战略,利用资源优势 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A B CD 答案:C。例5的导语是“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这说明我们要在材料提到的种种措施中,挑选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而材料中没提到的
12、,或是不能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帮助的措施,就不在答案选择之列。 2.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 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肢多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 (1)“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2)“肯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3)“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千万不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政治 选择题 答题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