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docx





《2022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篇一:画壁邹宗良 画壁与柯勒律治之花 邹宗良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讨论一下聊斋志异中出现的“柯勒律治之花”这样一个命题。 柯勒律治是什么人?是生活在十八到十九世纪的一位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被人们称为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天堂,并且收到一枝鲜花作为他曾经到过那里的物证。设若在梦醒之后,那枝鲜花还在他的手中,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柯勒律治所说的这种得到了曾经到过天堂的物证的假设,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样性质的问题,中国唐代的作家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一书
2、中就已经提出来了。段成式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吃了两个樱桃,等他醒来时发现樱桃核就在身边,那又会怎么样呢? 唐代作家段成式所作的这种假设并没有被西方人发现,但柯勒律治所说的这种文学现象却引起了很多的西方作家和评论家的关注。其中,十九世纪的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就写过一篇叫做柯勒律治之花的文章,把柯勒律治所提出的这个命题称为“柯勒律治之花”。 我们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存在共同性或者说共通性的,比如柯勒律治所揭示的,被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称为“柯勒律治之花”的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也曾经屡屡出现在中国古今以来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不妨先拿金庸的小说来做一
3、个例子。 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节:武当山的张真人张三丰,在汉水上救了明教中人常遇春的命,常遇春于是约了中了玄冥神掌、命不久长的张无忌一起到蝴蝶谷去找明教的神医胡青牛治病。胡青牛有个外号,叫做“见死不救”,因为他曾经立过规矩,只治疗明教的人,对于明教之外的人,他是见死不救的。张无忌不是明教中人,虽然他中了玄冥神掌,命在旦夕,胡青牛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拒绝给他进行治疗。但是带了张无忌前来的常遇春是一个义气很重的人,既然张无忌的病不能得到救治,所以他也干脆拒绝接受治疗,要和张无忌一起等死。 但是小说就写,说张无忌所中的玄冥神掌之毒不是一种常见的毒,胡青牛作为一个医学高手,不治这
4、样的怪毒他感到心中发痒,所以他也偷偷地对张无忌做 一些治疗,虽然不能治好他的毒,但却能苟延他的性命。这样,张无忌就在蝴蝶谷里看起了医书,学着给常遇春治病。张无忌学医是初出茅庐,他开出的药虽然很对症,但因为他不懂得君臣佐使这一套中医理论,他开的方子煎出的药,往往药力太过猛烈,让常遇春很受不了,但常遇春还是咬着牙坚持接受治疗。张无忌后来成了一代名医,但这时候刚刚学医,医术还不行,所以他虽然治好了常遇春的病,但却没有完全去除病根。在写了这样的治病经过之后,金庸在小说里就说,明史里的常遇春传是这样记载的,说常遇春“年未四十而死”。常遇春之所以壮年死去,就是因为张无忌给他治病的时候医术尚浅,留下了病根所
5、致。 常遇春是什么人呢?是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明代的开国功臣。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1368年建立的,1368年这一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军事上取得了两大胜利。一个胜利,是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占领了广东、广西,统一了南半部中国;另一个胜利也是决定性的胜利,是大将军徐达和常遇春率领二十万大军大举北伐,一举消灭了元朝政权。徐达和常遇春统帅的北伐大军是从上一年,也就是1637年的十月从南京出发北上的,他们一路上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在1368年的二月平定了山东,四月又向西平定了河南。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北伐大军又在这年的闰(run)七月挥师北上。这一年的夏历,也就是中国的农历闰一个月,闰七月,
6、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就在这个闰七月里出兵,直取元代的都城大都。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现在的北京城里还保留着元大都的一段城墙遗址。因为大军兵临城下,到闰七月的二十八日,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就离开元大都仓皇北顾,逃到了长城以北的沙漠里边。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元大都,宣告了自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以来长达108年,元代建立国号以来长达98年的元代政权的灭亡。 倚天屠龙记里写到的常遇春是小说人物,和历史上真实的常遇春自然会有种种的不同。但是金庸在创作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是注意到了把虚构的常遇春和历史上的常遇春融合为一的。特别是他说,因为张无忌治病没有完全治好,使得常遇春年未四十而
7、死,就把虚构的和真实的常遇春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了。使我们感到倚天屠龙记里的常遇春就是那个历史上的真实的人物。 我们说聊斋志异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把虚构的情景和真实的情节融为一体,让人感到、觉得就是那些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同样是那样的真实可信。 关于聊斋志异里具有柯勒律治之花性质的创作,我们可以看一看蒲松龄笔下的画壁这篇小说。 画壁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江西人,名叫孟龙潭,和一位姓朱的举人一起来到了京城。这一天,他们来到京城的一座寺庙里游玩,见寺庙不大,只有一位老僧住在这里。见有客人前来观光,老僧就带着他们在寺庙里四处行走参观。于是孟龙潭就看到这寺庙里的壁画画的十分生动传神,壁画上的人物都
8、栩栩如生。 特别是东墙上的壁画,画了一些散花的天女。其中有一位“垂髫”者,也就是披着头发、年龄不大的散花天女,作者写她“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好像要活动起来的样子。 那位同行的朱举人看到这位散花天女,不觉十分的痴迷,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壁画上,到了壁画所画的世界里。然后,他就看到了一重重的佛殿楼阁,看到有一位老僧坐在佛堂的座位上讲说佛法,周围围了一圈的人在听他讲说,这位朱举人自己也就掺杂在众人之中听老僧讲佛法。一会,就觉得有人在轻轻地拽他的 衣服。回头一看,原来是壁画上那位垂髫的仙女。仙女冲他一笑,然后转身就走。朱举人不自觉地就跟着那位仙女往前走。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回廊,看到仙女走进了一
9、间小屋里。朱举人踌躇不前,不敢冒昧的跟进去,这时候却又看到那位少女回过头来,举着手里的花远远的招呼他。于是,朱举人就壮着胆子走进屋里,和这位画中人成其欢好。 事后,仙女让朱举人留在屋里,自己关上门离去,到了晚上,又来和朱举人相会。但是两个人偷偷约会这件事,两天之后就被少女的同伴发现了。她们跑到少女住的小屋里搜出了朱举人,并且把那位垂髫少女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发髻,把她打扮成了一个少妇的样子。 朱举人和这位被妆扮成少妇的仙女在仙界偷情,引发了一件事。就是有一位金甲使者,脸色漆黑,手执铜锤铁链,前来查看、搜检有没有人藏匿了下界的凡人。那些女伴们都给这位仙女掩饰这件事,少女则把朱举人藏到了床底下。金甲
10、使者进屋里搜查,也没有把朱举人搜出来。朱举人由于在床底下趴的时间长了,憋得耳朵里嗡嗡直响,两眼乱冒金星,实在是难以忍受。但是他不敢乱动,只盼着少女早点回来,早点让自己从床底下出来。 和朱举人一起到寺院里来游玩的孟龙潭,因为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自己的同伴朱举人,所以就问那位寺院里的老僧。老僧笑着说,他去听讲经说法去了。孟龙潭就问他,在什么地方听讲经说法?老僧说,离这里不远。过了一会,老僧就用手敲墙上的画壁,大声喊道,朱施主,你怎么游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呀?随着喊声,就见画壁上出现了朱举人的画像,好像在那里侧耳倾听。老僧又喊道,你的同伴等你等了好久了!话音刚落,就见朱举人从壁画上轻轻的飘落下来。回到地
11、面上,他仍然心如死灰,状同木偶,瞪着两眼,两腿发软。同伴孟龙潭见到他这幅模样,吓了一大跳,慢慢的问他,才知道朱举人刚才正趴在床底下憋得难受,就听到大声敲击墙壁的声音,所以就走出屋子来打探消息,结果却从壁画中走了下来。 同伴孟龙潭听完了朱举人讲述的事情经过,两个人又一同看壁画上那位垂髫的仙女,却发现她头上的发髻已经梳得高高的,不再是原来垂髫的样子了。朱举人问那位老僧,说这究竟是什么缘故?老僧说,幻境是从人的心里生出来的,我怎么会知道呢?朱举人心里很是郁闷,孟龙潭也觉得心里害怕,两个人只好起身走下一级一级的台阶,走出了这座寺院。 画壁写的是很短的一个故事,但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人以陆游诗中所说
12、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这个故事最让人惊奇的是,朱举人一番冒险的艳遇本来是一件虚幻的事,但是当他走出画壁之后,却看到壁画上那位拈花的少女竟然真的变成了少妇的发型,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奇怪极了。 我们说,蒲松龄是一位具有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杰出作家,他所创作的画壁的故事和其中的人物都可谓精警动人,启人深思。画壁写的是一个“幻由人生”的故事,蒲松龄在这个故事中为我们展示的就是许多中外作家都曾写到的虚幻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聊斋志异里的一朵“柯勒律治之花”。 这个故事,在作者蒲松龄看来,应该是颇具一些“庄生梦蝶”的意境和色彩的。在庄子的齐物论篇就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说庄子曾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聊斋志异 原文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