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中考数学考纲变化对照2017(共9页).docx
《安徽省2018年中考数学考纲变化对照2017(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年中考数学考纲变化对照2017(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2018年中考数学考纲变化对照表2018年考试纲要2017年考试纲要说明一、数与代数(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1)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B)(1)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B)没有变化(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C)(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C)没有变化(3)科学记数法(B)(3)科学记数法(B)没有变化2.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C)(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C)没有变化(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C)(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C)没有变化(3)有理数的
2、运算律(C)(3)有理数的运算律(C)没有变化(4)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C)(4)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C)没有变化(二)实数3.数的开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A)(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A)没有变化(2)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表示(B)(2)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表示(B)没有变化(3)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A)(3)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A)没有变化(4)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和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B)(4)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和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B)没有变化4.实数(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
3、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A)(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A)没有变化(2)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C)(2)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C)没有变化(3)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C)(3)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C)没有变化(4)近似数(A)(4)近似数(A)没有变化5.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A)(1)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A)没有变化(2)用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四则运算(B)(2)用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四则运算(B)没有变化(三)代数式6.代数式(1)用字母表
4、示数的意义,代数式(B)(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代数式(B)没有变化(2)代数式的值(B)(2)代数式的值(B)没有变化(四)整式与分式7.整式(1)整式的概念(B)(1)整式的概念(B)没有变化(2)整式的加、减运算(C)(2)整式的加、减运算(C)没有变化(3)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A)(3)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A)没有变化(4)乘法公式(C)(4)乘法公式(C)没有变化(5)整式的乘法运算(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C)(5)整式的乘法运算(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C)没有变化8.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意义(A)(1)因
5、式分解的意义(A)没有变化(2)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C)(2)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C)没有变化9.分式(1)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A)(1)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A)没有变化(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与通分(C)(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与通分(C)没有变化(3)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C)(3)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C)没有变化(五)方程与不等式10.方程与方程组(1)等式的基本性质(C)(1)等式的基本性质(C)没有变化(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C)(2)一元一次方程的
6、解法(B)目标要求由理解(B)改为掌握(C)(3)估算方程的解(B)(3)估算方程的解(B)没有变化(4)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C)(4)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C)没有变化(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C)(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C)没有变化(6)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C)(6)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C)没有变化(7)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B)2018新增(8)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并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合理(C)(8)列方程(组)解应
7、用题,并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合理(C)没有变化1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意义(A)(1)不等式的意义(A)没有变化(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B)(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B)没有变化(3)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C)(3)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C)没有变化(4)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C)(4)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C)没有变化(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C)(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C)没有变化(6)列不等式解简单的应用题(C)(6)列不等式解简单的应用题(C)没有变化(六)函数12.函数及其表示(1)常量、变量的
8、意义(A)(1)常量、变量的意义(A)没有变化(2)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A)(2)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A)没有变化(3)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C)(3)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C)没有变化(4)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C)(4)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C)没有变化(5)求函数值(B)(5)求函数值(B)没有变化(6)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C)(6)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C)没有变化(7)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C)(7)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C)没有变化13.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意义
9、(A)(1)一次函数的意义(C)目标水平由掌握(C)改为了解(A)(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C)(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C)没有变化(3)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C)(3)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C)没有变化(4)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C)(4)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C)没有变化(5)正比例函数(B)(5)正比例函数(B)没有变化(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B)(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B)没有变化(7)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D)(7)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D)没有变化14.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A)(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A)没有变化(
10、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C)(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C)没有变化(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C)(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C)没有变化(4)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C)(4)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C)没有变化15.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意义(A)(1)二次函数的意义(A)没有变化(2)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B)(2)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B)没有变化(3)二次函数的性质(A)(3)二次函数的性质(A)没有变化(4)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C)(4)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C)没有变化(5)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B)(5)
11、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B)没有变化(6)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D)(6)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D)没有变化(7)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B)(7)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B)没有变化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性质1.点、线、面(1)几何体、平面、直线、点(A)(1)几何体、平面、直线、点(A)没有变化(2)线段的长短比较(B)(2)线段的长短比较(B)没有变化(3)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的中点(B)(3)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的中点(B)没有变化(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没有变化(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5)两点之间线
12、段最短(C)没有变化(6)两点间的距离(B)(6)两点间的距离(B)没有变化(7)度量两点间的距离(C)(7)度量两点间的距离(C)没有变化2.角(1)角的概念及表示(B)(1)角的概念及表示(B)没有变化(2)比较角的大小(C)(2)比较角的大小(C)没有变化(3)度、分、秒之间换算(B)(3)度、分、秒之间换算(B)没有变化(4)计算角的和与差(B)(4)计算角的和与差(B)没有变化3.相交线与平行线(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B)(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B)没有变化(2)对顶角、余角和补角的性质(C)(2)对顶角、余角和补角的性质(C)没有变化(3)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
13、离(B)(3)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B)没有变化(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B)(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B)没有变化(5)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C)(5)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C)没有变化(6)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C)(6)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C)没有变化(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没有变化(8)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A)(8)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A)没有变化(9)平行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C)(9)平行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C)没有变化(10)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14、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C)(10)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C)没有变化(11)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C)(11)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C)没有变化(1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A)(1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A)没有变化(13)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C)(13)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C)没有变化(1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1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没有变化4.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B)(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B)没有变化(2)三角形的稳定性(A)(2)三角形的稳定性(A)没有变化(
15、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没有变化(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C)(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C)没有变化(5)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5)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没有变化(6)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B)(6)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B)没有变化(7)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SSS、AAS)和性质(D)(7)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SSS、AAS)和性质(D)没有变化(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C)(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C)没有变化(9)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A)(9)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8 年中 数学 变化 对照 20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