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史晋川 黄良浩(二)需求结构特征与经济效益提升效益提升是投资扩大的根本动力。如果经济效益保持稳定或者下降,投资率不可能持续提高。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较好,可以解释1978-1995年18年间增长的30%一58%。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TFP增长持续下滑,与1995年之前年均增长3.2%4.5%相比,1995年之后每年仅增长0.6%一2.8%,TFP增长对GDP增长的相对贡献下降,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投资增长拉动,投资增长与TFP增长偏离程度不断加大。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时期中
2、国实体经济投资并未过度。其理由是:第一,中国人均资本存量还很低。2008年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3928.4元,相当于美国的7.5%,远低于实际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比率(18.1%)。第二,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2008年全国还有乡村人口7.2亿,占总人口的54.3%,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比为11.3%,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只有持续加大公共设施投资,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任务。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通过估测改革开放时期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等9个系列指标,指出近时期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发生了真实持续的增长,表明中国产业投资还存在很大空间。第三,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引导
3、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促进经济增长,消减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压力,具有重大意义。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还很大,但为什么TFP增长还持续减缓?这主要是资源配置不当。一直以来,中国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发展生产,生产经营比较粗放,没有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联动机制。国内低端市场饱和后,不少产业产能过剩,于是企业纷纷转向国际市场。国际低端市场十分广阔,从而导致中国产业分工陷入低端锁定状况。一些学者发现出口与生产率增长关系不显著,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投资率提升,主要是出口带动下的粗放式扩张,不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创新带动下的
4、集约式扩张。粗放式扩张增加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出现“资本过剩”假象,导致TFP增长减缓。(三)需求结构特征与产业结构升级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10.5个百分点,除改革开放初期出现补足性发展以外,随后形态基本符合规律走势。在加入WTO之前,第三产业占比变化基本符合规律走势,1978-2001年,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13.7个百分点,但加入WTO后,第三产业占比出现了从提升到下降的逆转,2002-2008年持续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在4个转型周期出现了下降和上升的反复,特别是2002年,第二产业占比出现了从下降到上升的逆转,6年提高3.8个百分点
5、。由此可见,加入WTO后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变化出现了逆转(见图8)。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高。近五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平均为42.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东亚、东南亚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占比明显偏小,基本上比东亚、东南亚地区低14个百分点左右,比西欧地区低20个百分点左右,比北美地区低30个百分点左右。1970-2008年,世界各区域服务业比重都稳步提升,只有中国服务业比重波动频繁,2008年服务业比重还不及北美、西欧、东亚和东南亚等区域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国产业结构存在
6、较大偏差。从经济理论上看,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拉力。一是消费需求升级拉动。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随着居民收入增加,需求弹性高的行业增长较快,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产业技术升级拉动。不同行业技术进步快慢不同,技术进步越快、劳动生产率越高的行业规模扩张越快,它们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贡献度便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技术升级不可能逆转,因此导致产业结构升级逆转的主要因素只能是消费需求调整。史晋川认为,从“九五”规划后期开始,中国消费结构就开始从“吃穿(用)”向“住行”转变,但大多数企业并未顺势调整产业结构,而是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发展出口,采取用国际市场需求替代国内市
7、场需求的发展策略。这一发展策略导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脱离了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带动,更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形成低端锁定,从而导致近十年来中国经济规模持续较快增长,但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的格局。(四)需求结构特征与收入分配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是当前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图9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低于GDP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69.5%,比1978年下降了2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21.0%,比1978年下降了14.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从1978年的2.6倍扩大到3.3倍,如果考虑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等公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需求 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 方式 转变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