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分析(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分析(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分析徐应林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各方面竞争压力大、要求高,使人心理负担加重,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大多深有同感,压力一大教师自然容易烦躁、头痛、失眠等。我们一旦有了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不仅自身健康状况下降,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与工作学习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相关的。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让教师认识到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有效的预防心里障碍的产生,积极调节不良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
2、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概念,作了一个概括: (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统一与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日
3、常化标准:“五快”、“三良”。“五快”就是: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2、学科化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乐观;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注意集中,反应适度;完整统一的人格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3、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意识水平
4、。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
5、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
6、践中逐步提高。 、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三、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创造力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1、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
7、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2、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情绪乐观,不易受暗示,情绪波动不大;情感丰富、深刻而平稳。面对矛盾有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3、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和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相处,人际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4、良好的自我意识: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5、坚强的意志品质: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6、丰富的创造力:能适应当前发展
8、、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我经常能听到同事这样唠叨着。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
9、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18的甚至有跳槽的意向。此后,诸多的调查研究得出近似的结论。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案例:2004年3月19日,河北省曲周县候村镇东高固一小学教师“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强迫她所教班级42名学生伸出手来,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2007年,山西一位青年教师,业务基础好,教学成绩不错,但因为若干年前派送出国深造时落选,自认为是学校领导歧视压制的结果,转而迁怒到学生身上,常在课堂上无端辱骂学生,甚至驱赶学生,与家长、学生闹到严重对立的地步。2009年6月,我市一位中年女教师因自己的钥匙不见
10、了,把全班54名小学生关在教室里,除非交回或揭发出“盗”钥匙者,否则不许回家吃午饭。3、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反应:、常见反应:抑郁、焦虑、担心、精神不振、脆弱、自卑、自负、易怒、情绪来源不明、记忆力减退、思维水平下降、高血压、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典型反应:职业倦怠教师面对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五、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压力。1、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有调查显示: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努力认同新的价值取向,顺乎自然理智。 、要善于应用多种方法调节情
11、绪:控制呼吸法、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沐浴唱歌法、肌肉放松法、摆脱常规法、情绪控制法、合理宣泄法、换位思考认同法、推移时间遗忘法、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众人面前理智法、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智慧缓解法。 、学会宽容。首先宽容自己:“我是凡人”,允许自己不如别人。其次宽容他人:百岁老人的共同经验“善待自己,善待 他人,人际关系良好”。再则宽容于物质的待遇:“知足”,懂得“舍去”。最后宽容于精神的给予:“人存良心天照应”;心底无私天地宽;学会“放下”。孔子曰:“仁者寿”、“大德必大寿”尽人事而听天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会休息等于不会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和保健意识。“生命在于运动” 、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随时有事可做,有事可乐;也能丰富完善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每天完成笑的作业。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希望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地对待,既干好教育教学工作,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实现教学与健康双丰收、双赢。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