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共19页).doc
《急救护理学课程(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课程(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一、课程标识课程代码2023适用专业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授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48学时,为必修课程,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执笔
2、人医学系专任教师:制定日期2014年9月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二课程概况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
3、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
4、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由于当时急救护理教学人员学历低,师资力量薄弱,此时的急救
5、护理学课程教学是靠医护配合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讲授的,由到美国参加过师资培训的黄建群教授等医生讲解急危重症及心肺复苏等课程的主体内容,由护理教师讲解有关急救护理学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学时。实践课时24学时。此阶段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医护分界明显,不能很好地融合现代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的理念,对培养21世纪的高护人才有不足之处。2002年急救护理学课程在吸取临床医学教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了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等突出急救特色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大量融入了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授课教师由高学历毕业的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担任,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以评判性
6、思维方式,解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始终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不断引进国内外最新急诊护理学内容,运用美国急诊护理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急救护理学知识一直是国内外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急救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课占有很大的比重。遵循“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为此急救护理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急救实验教学设备,以生动、直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每学年安排24学时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3,从而满足了培养21世纪应用型高级
7、护理人才的需求。经过二十多年来教学方法的探索,急救护理学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求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历届护理学生的青睐。在每年毕业前的学生高级选修课中,急诊科急救护理学专业都是接收学生人数最多的科室。在今后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尝试与改革,为本课程的建设提高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教学内容丰富创新(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定位:急救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8、程。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爱岗敬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2.知识目标:具有“生命第一,时效为先”急救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急救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能力。3.能力目标:掌握急救的基本技术、技能;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病情、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急症护理的职业本领。(
9、二)理论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 设计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结构日趋老化,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急重症病人无论在数量及严重程度上都在日益增加,在此发展趋势下,我们保持急救护理学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整部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急”字上,以突出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及急救技术配合应用的特色,并结合欧美等国家急救护理教学先进理念,建立了更具特点、更趋合理的新的教学内容框架。 教学内容安排(36学时)理论课程名称学时数急诊分诊2学时心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4学时创伤与急救2学时急性腹痛2学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学时急性心脏衰竭和冠状动脉综合症2学时严重心律失常2学时高血糖危象2学时甲状腺危象
10、2学时中枢神经系统急症2学时呼吸系统急症4学时机械通气2学时急性中毒2学时有机磷中毒2学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学时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1学时(三)实践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 设计思想: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是急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向国际看齐,建立高效率的急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利用齐全的实验模型(如气管插管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心电监护、除颤仪等),通过教师分小组示教(每位教师带教10位学生)、指导每位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自评与互评、实验室开放、老师提问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危急重症抢救情景设计、小组
11、作业和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整体综合急救能力。教学内容安排:急救护理学的实践部分共有10项操作,总学时为24学时。具体内容和相应的学时数如下:实践课程名称学时数急诊护理管理4学时、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的应用4学时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4学时心电图机、心律失常识别、输液泵4学时整体抢救与配合4学时急诊个案护理4学时四教学条件优越(一)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论使用教材1. 张波主编 急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2. 周秀华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参考教材1. 王一镗主编 急诊医学第三版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2.
12、 王佩燕主编 急诊医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 2005年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 配套实验教材:护理部与急诊科自编讲义急救护理基本操作,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此配套实验教材简明、易懂,有助于学生学习。(二)实践教学环境急诊科配有专用教室一间,教室里配有各种教学设施,有CMB项目资助的全套初级与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教学设备,包括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气管插管模型4个、危险性心律失常计算机演示仪器2台、心电图机5台、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负压吸引器等仪器若干台。(三)临床教学环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为培养高级医
13、疗护理技术人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急诊科为“急救护理学”的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1拥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基础和科研条件,完善的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急救护理学的临床实践活动,机会充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全面照顾病人的能力;2拥有充足的病员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能充分满足本课程学生课间见习和临床实习的需要;3拥有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设备,所开展的新型医疗技术以及相应的护理实践,能及时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中相关内容,可保证“急救护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并对急救护理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相应的促进作用;4拥有高水平的临床师资,临床带教教师均具备较高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力、人际沟
14、通能力、教学能力及人格特质,能够满足学生的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需要,能保证“急救护理学”的临床教学质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讲授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训练急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因此我们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下列改革:(一)教学方法1.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设置到有
15、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应用PBL教学法,教师根据病情可能发生、发展的规律,应用临床思维来启迪、引导学生,学生经过课前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并适当查阅文献、课外资料,同学间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相互发表见解并激烈讨论等精心准备,课堂上又通过自述事例、每位学生发言及回答他组学生的提问及老师的引导等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而化理论为实践,促进了学生多项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急性心肌梗死”模拟病例,让学生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并且对所应采取的急救护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护理 课程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