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17个省份收入分组数据-赖志花.pdf





《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17个省份收入分组数据-赖志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17个省份收入分组数据-赖志花.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1卷第6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 1月 JOURNAL OF BEU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0131 No6NOV2016doi:1016299j1009-61 16201606013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17个省份收入分组数据赖志花(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 要: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
2、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Y-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差距;高收入组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多;通货膨胀有利于转移性收入“正向分配”效应的实现。关键词:通货膨胀;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可支配收入;分
3、项收入;收入份额;广义矩估计中图分类号:F036;F8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6)06-0112一11一、引 言国内外学者对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间的相关研究仍未达成一致的结论,Galli&Hoeven(2001)称之为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之谜。Albanesi(2007)1在家庭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假设下,构建了政治经济学模型研究通货膨胀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的核心在于货币经济中收入不平等是劳动生产率持久的、外生的增函数,受到交易技术影响,穷人持有更多的货币以保证其购买力。在政府博弈决策过程中,弱化了穷人的议价地位。由于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当收入不
4、平等处于较高水平时,低收人家庭更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从而使他们在议价中的地位进一步恶化。Heer&Siissmuth(2007)。在Erosa&Ventura(2002)1模型的基础上,强调完全不同的通货膨胀再分配渠道,不是强调高财富代理人和低财富代理人的信用成本差异,而是强调“Feldstein channel”(较高的通货膨胀加重了税收负担)和股票市场上配置投资组合的交易成本,认为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财富不平等会进一步加剧。Easterly&Fischer(2001)。基于38个国家民意调查的家庭数据,研究发现穷人比富人更加关注通货膨胀问题。相对于穷人,富人能够更好地规避通货膨胀的冲
5、击或从中获益,这主要是由于富人能够有效地使用金融工具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货币是穷人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这部分收入是由国家初次分配获得的,基本上无力抵御通货膨胀冲击。Desai et a1(2005)1采用1960-1999年100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中央银行独立性、收入不平等和通货膨胀间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民主国家,低通货膨胀时收入不平等程度也相对较低,而通货膨胀较高时收入不平等程度也相应较高。但是,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抑制由收入不平等引起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龚六堂等(2005)o、赵留彦(2008)旧1等从理论上指出当通货膨胀进一步
6、上行到较高水平时,大幅降低了社会福利损收稿日期:2016-0520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l5YJ022;HBl6GL04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3120410)。作者简介:赖志花(1976一),女,浙江龙游人,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112万方数据第31卷第6期 赖志花: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研究失;黄智淋、赖小琼(2011)一。利用1979-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指出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张克中、冯俊诚(2010)叫等指出食品价格上涨使穷人受损,从而扩大了穷人与富人间的
7、相对不平等;张伟等(2014)构建了一个两类不同消费者、两期的基本经济模型,指出乐观的(悲观的)消费者情绪影响物价波动,并且对物价的影响程度与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关: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其对物价的影响程度越大,从而可以获得更高收益,即通货膨胀会加大居民收入不平等。然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时,较少考虑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效应。实际上,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购买力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进而导致收入不平等状态改变。因此,为了更加精确地检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忽略通货膨胀的异质性,那么调节居民收入不平
8、等的政策可能严重失真。二、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基本假设各个家庭在预算约束下,选择自身的消费路径、资本存量及货币持有量等,从而实现其一生效用现值的最大化,即: 。 ,卜0max盹(c。)=max卢尚(1)I 20 l 2U V其中,c。指的是第i个家庭在t期的消费,参数卢是主观贴现因子,1届0(即家庭在消费决策时认为现在比未来更重要)。各个家庭受到如下的预算约束:。“+k“+1+mh+1PI=Aor(k“)+(16)k“+(mn+fn)P。 (2)其中,m。、m。指的是家庭持有的货币余额;k“+。、kit指的是家庭所拥有的实际资本存量;下。指的是家庭从政府获得的名义转移
9、支付;P。为价格水平;A以k。)是家庭生产函数,满足稻田条件;Ai指的是家庭能力,由家庭的初始禀赋(财富和社会地位)和后天人力资本差异所决定。与此同时,部分商品的消费家庭必须以现金支付,因而其受到现金预付约束(CIA)。c。+肛i|。+。一(18)k。!生;!(3)其中,肛i指的是家庭生产过程中的现金支付比率。当pi=0时,则表示家庭用货币支付所消费的全部商品;当肛i=1时,则表示家庭不仅用货币支付所消费的全部商品,而且支付所投资的全部商品。家庭投资过程中肛;的大小受到家庭能力和通货膨胀程度的影响。因而,本文假定:z。=芦(Ai,1T),pj:0,0p1。其中,当p:0则意味着家庭货币支付比率
10、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即当通货膨胀不断攀升时,家庭现金支付的比率会越高。(二)通货膨胀与总收入不平等家庭在预算约束式(2)和(3)条件下,实现式(1)。本文采用Bellman原理求解无穷期限的离散时间优化问题,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以得到: -Yi=Ai半音【出等业】者(4)求解一Y;对叮r的弹性系数,可以得到:dYl一yi d 1r俨dcr,r一而面了丌而f0,卢一1o p当仃0时,这种状态是通常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均衡收入随着通货膨胀加剧而减少。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收入家庭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结构效应,求解式(5)对肛。的一阶导数: 掣=啬面爿捌圳61,舢; 1一a陬f+(+仃一卢
11、)2p;。、7式(6)表明均衡收入对通货膨胀的弹性系数与货币支付比率成正比,即当货币支付比率增加时,均衡收入对通货膨胀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也随着上升。在通货膨胀环境中,相对于高收入水平家庭,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均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中等收入水平家庭货币支付比率低于高收入水平家庭所致。11 3万方数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三)通货膨胀与分项收入不平等在考虑劳动所得税情况下,家庭的均衡收入如下: 一Yi+=黜1(7)= I,) 1一s( +r) 7(1)通货膨胀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首先对式(7)求解对储蓄率的偏导数,然后将式(5)除以这个偏导数,可以得到通货膨胀对储
12、蓄率的弹性系数如下:dssdlrTra 仃 (1一s)1一s(1+r)1一d届uf一+(1+仃一卢) sr弦0:二k0似。 I、。式(8)表明通货膨胀波动幅度对储蓄率的影响。如果货币支付比例肛i较大(较低的个体能力,往往是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则储蓄率的降低幅度较大。如果货币支付比例肛i较小(较高的个体能力,往往是高收入水平家庭),储蓄率的降低幅度较小。这主要是由于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相对于高收入水平家庭,中低收入水平家庭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幅缩水。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大量增加,恩格尔系数上升,同时减少储蓄率,从而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购买力的下降;而高收入水平家庭储
13、蓄变动很小。(2)通货膨胀对家庭投资收益的影响。首先对式(7)求解对家庭投资收益的偏导数,然后将式(5)除以这个偏导数可得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率的弹性系数为:drr d 订 1一s(1+r)dTrTr 1一a届嵋一+(1+7r一卢) sr弦0:二k0“。 I、式(9)说明通货膨胀变动率对投资收益变动率的影响。如果货币支付比例肛i较大(较低的家庭能力,往往是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则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较大。而货币支付比例肛i较小(较高的家庭能力,往往是高收入水平家庭),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较小。(3)通货膨胀对家庭劳动收入的影响。首先对式(7)求解对家庭劳动收入的偏导数,然后将式(5)除以这个偏导数
14、可得: _dw:一旦当_g-(仃7r),实际转移收入则减少,反而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三、实证分析(一)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通货膨胀环境中,由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识别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居民收入差距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抵御通货膨胀冲击能力受到家庭初始禀赋(财富和社会地位)和后天差异(人力资本)影响。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非完善,信贷市场存在“身份歧视”,相对于高收入水平家庭,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往往更难获得银行信贷,从而形成“门槛效应”。因而,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信贷比例更低;并且使中低收入水平家庭为抵御通货膨胀冲击所选择金融工具的范围更窄,其以银
15、行存款为主的家庭资产组合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通货膨胀环境中,高收入水平家庭在收入分布中位置下降幅度较小,而中低收入水平家庭下降幅度较大,从而加剧居民收入不平等。为了探究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本文借鉴Fields(2007)纠测度收人流动性的方法,由于收入份额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因而采用相对稳定的“经济地位”变动反映不同收入水平组在收入分布中所处的位置。因而,基础模型设定如下:Repn=Po+卢lIn+卢2,碗,:。Educ“+p3InfFd。+成,见一l+卢5 Jf恐f。一lEduc“+口6矾。一lFd“+IIZjI+alRep。一l+秽i+占“(14)其中,下标i和
16、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的第t年;移;表示地区效应;Cit是随机干扰项;Z。是控制变量矩阵;各变量具体定义和赋值见表1。(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现有官方统计资料详细地给出了城镇和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组调查数据,由于城镇数据的连贯性、完整性较优,所以本文仅探究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等4个省份收人数据是按五等分公布的;河北、山西、吉林、山东、湖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市城市居民收入是按分组区间公布,使得无法计算这10个省份的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的收入份额。因而,删除这14个省份。数据均来自于1996-20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
17、融统计年鉴等,样本的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表1变名称与定义说明115万方数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表2仅给出了最高、最低和中等收入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分项收入份额及部分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我国最穷10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仅为368,而富有10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为2222,说明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各收入组的标准差分别为0。007 9、0026 8,这说明各省份贫穷的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大体相当,各省份最高收人组城镇居民收入份额波动程度最大,这说明各省份富有(最高收入组)的城镇居民调整收入的能力最强。城镇最穷的10人口占有工薪收入份额仅为317,而最富有
18、的10人口工薪收入份额高达2194,相对于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份额的变动而言,各收入组工薪收入份额的离散性最小。相对于其他来源收入,低收入组在经营净收人中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营净收入缓解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最穷的10人口的财产性收入份额仅为187,而最富有的10城镇人口份额却高达4531,这说明在各来源中,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中分布的不平等最为严重。城镇通货膨胀率的均值为253,标准差为0023 1,中位数为3,最大值为8,在爬行通货膨胀和温和通货1 1 6膨胀之间波动。因而,样本数据适合分析通货膨胀波动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和分项收入份额的影
19、响效应异质性。(三)模型估计为了考察收入不平等的累积效应,本文在式(14)中引入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从而产生随机解释变量问题,即出现了内生变量作为模型解释变量,而且会引发内生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的相关性问题。如果对上述模型仍然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方法估计,所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无法满足无偏性和一致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Arellano&Bover(1995)15提出的广义矩估计(GMM)。表3报告了通货膨胀对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效应的检验结果。从估计结果可知,解释变量的符号与预期相符,且相关检验的统计量符合要求。在1显著性水平下,Sargan检验无法拒绝工具量有效性的原假设,AR
20、(2)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符合系统GMM使用的约束条件。这意味着,系统GMM的估计结果是稳健且可靠的。1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份额的影响分析回归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组城镇万方数据第31卷第6期 赖志花!堡丝些些皇!里苎篁星垦!竺仝至兰竺竺窒一表3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效应变量 最低收入组 低收入组 中等偏下组 中等收入组 中等偏上组 两收入组 最雨JK八俎坛: 一0505 0 一0028 4。 一0243 9 一1430 8”一2085 5”一0317 0”0362 8慨一l 一0320 2 0461 9”0325 5hPg。 一01
21、474 一0118 1“ 一0184 20071 20176 8”0556 2”0171 9Znp。2 0007 7”0006 0”0010 1 一0000 8 一0007 3 一0029 7”一0009 7Fd。Fd“xInfFd“x吮一lOpen“EducnEducn坛Educ。xl时。UrbandGov“Rep。一lAR(I)一0005 7一0000 90001 60008 3”0037 90011 40001 60114 9”0090 8 一0153 50378 4”0596 3”0268 5”0127 10004 1”0005 60023 9+0036 8”01464 0475 9”
22、0053 4一0002 9 一0003 7 一0003 90017 9”一0066 1”00250”0062 7一0003 6 一0000 1。0000 10062 20035 2”0008 30007 30791 2 一0006 10048 2 1864 9” 2335 40037 30017 4一0030 2 一0014 8 一0021 5 一0778 4” 一0243 7” 一0002 1一0024 3一0045 300054 一0030 2 一0193 5” 一0073 4”0007 20357 5“0082 8 0252 3 0190 6 0591 20536 9 0578 8033
23、7 4”一0749 6 1040 8 0620 5 0366 2 1314 8 0506 9 1175 0AR(21 0132 5 0518 1 0106 2 1085 2 1399 8 0。859 8 0101 0Sargan检验 7618 7 9716 8 12408 9 4099 5 4792 3 0773 8 12080 9Wald检验 12765 1079” 5906 3886 16393 18906 10455注:、”、分别表示在l、5、10水平下显著。居民即期效应存在差异性,通货膨胀对最低收入组、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人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城镇居民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货膨胀 中国 城镇 居民收入 不平等 研究 基于 17 省份 收入 分组 数据 赖志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