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共12页).doc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四版重点知识1、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2、 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
2、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4、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
3、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5、 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呈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
4、会学,防止一切照搬,也要避免一切排斥。6、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答:1、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安排;2、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社会需求,由此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社会劳动、投资的重要主题,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够;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存在。7、“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不同观点答:人类例外
5、范式:1、人类不同于其它动物,他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有文化。2、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是无限的,韦华德变迁相对于生物特征的变化更为迅速;3、因此人群的差异是有文化的社会引起的,并非从来就有的,而且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社会加以改变,甚至被消除;4、文化的积累意味着进步可以无限制继续下去,并使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种认识导致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环境的负荷能力可以无限增长,予取予求,从而否定匮乏的可能性。新生态范式:1、社会生活是由许多相互依赖的生物群落构成的,人类只是众多生物物种中的一种;2、复杂的因果关系及自然之网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产生预期不到的后果3、世界是有限度,因此经济增
6、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自然的和生物学上的潜在限制。这种范式的区分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工业社会中人类认识的偏差,而且实际上为开创环境社会学这门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8、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9、 简述“社会”的概念?答: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相同特征的许多人的集合,是空名而非实体,实实在在存在的只有个人。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马克思: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不单单是个人的堆积和简单相加。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
7、配、交换、消费中产生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构成。10、 怎样理解社会功能?答:整合功能:文化整合、规范整合和功能整合。交流功能:创造了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和规范,使人类互动得以进行。导向功能:行为规范进行导向。继承和发展功能:文化通过社会得以积累和发展。11、 什么是社会运行?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现为社会多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功能的发挥。12、怎样对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答: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
8、要原则。13、 试析血缘、地缘、业缘的关系?答: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情况下,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不同。地缘关系:以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封闭性和开放性之分。业缘关系: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14、 什么是文化?答: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其特点是人类后天习得,并为人类所共有。15、 文化可以区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答: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16、 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答:超生理性和超个性:
9、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全括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象征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不同的要素构成,按照一定规律或规则形成一个综合整体;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利用,发生纵向或横向的传递过程;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地变迁之中。17、 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答:1、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物质文化。2、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18、文化分析有哪些视角?答:“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震惊”、“边际文化”、“文化整合”。19、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答: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
10、能;教育和教化功能。20、 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答: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特征:动态性、整体性、经验性。21、 田野调查在社会研究中有何意义?答:将社会理论化再把理论应用于社会改造的科学。着重于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从现象文化人类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文化史的研究,它追溯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的整体。22、 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答:社会指标体系:是指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灰社会某方面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根据规划建立指标体系;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社会指标体系;根据理论建立社会指标体系。23、 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答: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
11、成的。个体的社会华丽不应该脱离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发展处个性与自我。互动是社会形成的条件。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能一层层地加筑起整个社会。24、 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其含义?答:基本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预期社会化:学习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发展社会化:以初始社会化为基础,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5、 “个体化的社会”来临
12、的趋势、特征?答: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2、经济活动性质的转变。3、社会生产体系的轻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4、社会劳动部门的白领化、年轻化、女性化。5、劳动方式的自主化和个体化。6、就业方式的开放性和选择性。26、 怎样理解社会化和个体化的基本关系?答:社会化和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理论的刻画;社会化和个体化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化的超越。27、 个体化有哪些重要的机制?答:自主机制;能动机制;选择机制;创新机制。28、 什么是社会角色?答: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
13、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9、 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的问题?答:角色冲突:角色扮演过程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正常进行,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解决方法:减少承担的角色个数。角色不清:扮演者和大众都不清楚角色的行为标准。解决方法:长期互动。角色中断: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解决方法:多做心理准备。角色失败:被迫半路退出或无法继续扮演的情况。解决方法:端正心态,进行新的角色扮演。30、 网络时代互动的特点?答: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匿名性好;符号性;自由、自治性。31、 简述互动的含义、特点、类型答:含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
14、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特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必须有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类型: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人机互动和群体互动;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互动的目的;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人际关系性质;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应。32、 如何具体描述社会互动的过程?答: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定向阶段,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评价阶段,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控制阶段,解决行为选择问题。三阶段并非直线发展,互动过程分析可能要同时涉及工作任务领域和社会情绪领域;多人互动中互动的对象和方面,具有较
15、强的选择性。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33、 什么是社会网络和功能?答: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功能:社会资源获取功能;组织管理辅助功能;日常生活联系功能。34、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社会群体: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特征: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相互交往;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一定的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的能力。35、 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答:
16、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度-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内群体与外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所做的区分-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36、 什么叫做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答: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表现为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成员把群体目标自觉的看做自己的目标,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个人与群之间的利益关系;群体成员与其领导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概论 郑杭生 第四 重点 知识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