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导学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导学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二) 产业转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活动方案创设情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思考:a、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b、吸引三家境外企业考虑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什么?c、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一)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
2、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二)类型: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三)根本目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_、_、_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
3、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看课本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a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b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内部交易成本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地区差异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发达国家社
4、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a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b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
5、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料供应,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原因: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典例: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
6、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图512)。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
7、时间大大缩短。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图513),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图514)。思考a按照图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
8、工环节,为什么?b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 说明图513和图514的阅读及思考,同学们应该明确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产业国际分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
9、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并且危害长久。这些环境污染事件是重化工业环境污染严重爆发的结果。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
10、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图515)。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三、课堂检测: 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业D.制糖工业(2)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11、)A.交通运输B.劳动力价格C.原料D.市场2.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硅谷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A.硅谷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B.硅谷土地短缺,而迁入地具有劳动力、土地、住房便宜的优势条件C.为使工厂更接近原料地、能源供应地和市场D.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条件3.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污染A.B.C.D.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
12、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B. 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C. 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D. 通过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发展某种产业,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延长。5.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有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交通便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好西部地区工人工资水平低A、 B、 C、 D、6、自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这种产业转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 B、使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7、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四、课堂小结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五、作业 作业本 第四节
14、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
15、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
16、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
17、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
18、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19、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