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的研究-傅联英.pdf





《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的研究-傅联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的研究-傅联英.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 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的研究傅联英(华侨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摘 要:信用卡是一项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现有研究多数止步于信用卡的消费溢价效应,尚未关注其终极福祉效应。文章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分析了信用卡支付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其并联机制和串联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条件混合过程模型评估了信用卡支付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识别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用卡支付显著侵蚀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幸福侵蚀效应是通过串联机制而非并联机制传导的。具体来说,信用卡支付经由欲望膨胀渠道和消费实现渠道所构成的串联机制,降
2、低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另外,信用卡支付的幸福侵蚀效应会因使用动机、家中地位以及城乡和地区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关键词: 信用卡支付;主观幸福感;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并联机制;串联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952(2018)03003213DOI: 10.16538/ki.jfe.2018.03.003一、引 言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破解了国人“先储蓄后消费”的观念桎梏,“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消费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消费金融市场中,传统的信用卡支付依然是历久弥新的天然媒介,“信用卡+”几乎覆盖了除房贷和车贷之外的所有应用场景。信用卡支付能够“花明天的
3、钱、圆今天的梦”,有效地突破即期流动性约束,从而满足跨期消费需要,提升持卡人生活品质。然而,在物质主义消费观的支配下,信用卡这盏“阿拉丁神灯”极易蜕变为“潘多拉魔盒”。理论上,隐形且无痛的信用卡支付会催生收支幻觉,诱致持卡人过度消费而陷入卡债牢笼(Prelec和Loewenstein,1998;Lo和Harvey,2011),甚至走上绝路。上述理论推断和经验证据表明,信用卡消费对持卡人经济生活的影响绝非中性。那么,我们应该基于何种标准来评价信用卡支付的非中性效应?信用卡支付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其作用机理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将深刻地影响消费者的持卡用卡决策、发卡银行的营销策略设计和规制机构的监管政
4、策制定,亟待科学地回答。当前,人们在评价信用卡民生意义时持有“神化”与“妖化”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两者的分歧源自评价基准的差异:前者聚焦于功能标准,后者则强调结果标准。本文认为,欲准确评价信用卡支付的民生意义,一种科学且可行的思路是实证考察信用卡支付对持卡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理由有三:首先,增进幸福感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支付的目的也正是期望通过跨期配置金融资源来实现幸福感最大化。其次,崇尚“透支未来”理念的信用消费行为显然与我国“量入为出”、“知足常乐”的传统价收稿日期 :2017-06-22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GL009)作者简介 :傅联英(19
5、83 ),男,江西赣州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第 44 卷 第 3 期财经研究Vol. 44 No. 32018 年 3 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r. 2018 32 万方数据值观相冲突。对信用卡终极福利效应的关注,有助于理解转型背景下中国居民复杂而矛盾的负债消费动机与后果,并提出相应的福利增进措施。最后,主观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个体异质性,能够有效地刻画效用。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评价标准,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Samuelson,1967)揭示信用卡福祉效应的决定机理,阐述信用卡支付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串联机制和并联机制;在此基础上
6、,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评估信用卡支付的净福利效应。考虑了内生性的条件混合过程回归结果表明,信用卡支付显著地侵蚀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信用卡支付的幸福侵蚀效应是通过串联机制而非并联机制传导的,信用卡支付经由欲望膨胀渠道和消费实现渠道构成的串联机制,导致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本文与既有文献的差异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突破了现有研究局限于分析信用卡支付的中间目标效应藩篱,进一步考察了信用卡支付对主观幸福感这一终极目标的影响;其次,本文基于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来识别并联机制和串联机制并分解影响强度,增进了我们对信用卡福利效应决定机制的理解;最后,本文充分考虑
7、了信用卡支付决策潜在的内生性,有效地保证了结果的可信性与稳健性。二、文献回顾与机理分析受制于主观量表开发难题,学术界关于信用卡支付的效果评价文献甚寡。为数不多的实证工作阐述了信用卡支付的消费溢价效应及其形成机理,评估了信用卡支付的潜在代价,研究结论验证了消费溢价效应的存在性(Prelec和Simester,2001;Karlan和Zinman,2010;Lo和Harvey,2011;Shah等,2016),同时也发现了信用卡支付所产生的抑郁、焦虑、婚姻与家庭失和等隐性成本(Hodson和Dwyer,2014)。上述文献为评析信用卡支付的经济效应、辨识其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必要的逻辑链条和证据支撑
8、。然而,稍显不足的是,既有研究局限于分析信用卡支付的中间目标效应,未能进一步考察其对主观幸福感这一终极目标的影响。信用卡支付福祉效应的决定机制、内生性、异质性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一般性决定机制,苏格拉底古老而朴素的幸福观认为,幸福的秘诀不在于索获更多,而在于知足寡欲。Samuelson(1967)则将苏格拉底的幸福观理论化,并使用经济学术语将其表述为著名的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幸福=物质消费欲望苏格拉底幸福秘诀和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均直观地揭示了主观幸福感的二分法决定机制。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格拉底的幸福秘诀固定住了物质消费的影响,更加重视欲望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清心寡欲方能提升
9、幸福感。Samuelson(1967)则将物质消费与欲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出其幸福公式伊始就特别强调指出,正是物质消费和消费欲望两股交织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评价。萨缪尔森幸福公式提示我们,消费欲望只是影响持卡人主观幸福感的渠道之一,忽视物质消费则极有可能陷入一元论误区,从而片面地理解主观幸福感的决定机制。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本文认为信用卡支付影响持卡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渠道有两条:一方面,信用卡支付扩张了消费可行集,助推持卡人实现更多的商品消费组合,从而增进了主观傅联英: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此处出自后人所传诵的苏格拉底格言:The secret of happine
10、ss, you see, is not found in seeking more, but in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enjoy less。 33 万方数据幸福感;另一方面,信用卡支付能够产生收入幻觉、缓解支付痛楚,驱使持卡人消费欲望膨胀,进而降低主观幸福感。我们不妨将第一条作用渠道称为“消费实现渠道”,将第二条作用渠道称为“欲望膨胀渠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消费实现渠道和欲望膨胀渠道之间究竟呈现何种关系?对此,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只强调了两者的共同作用,但并未具体而清晰地界定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连接方式与逻辑次序。直觉上,消费实现渠道和欲望膨胀渠道可以并行不悖、
11、独立运行,由此形成并联机制(见图1a)。而逻辑上,消费实现渠道也可能影响欲望膨胀渠道,两者之间构成串联机制(见图1b)。对于串联机制,本文是这样理解的:一方面,物质消费的持续满足(已实现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消费欲望(未实现的消费);另一方面,连续消费单一商品所产生的满足感无法逃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满足前进、受挫回归”理论(Maslow,1943),这会激发持卡人对其他产品与服务(包括精神产品等)的消费欲望,激活其更高层次的消费动机。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文认为串联机制是有时序、有重点的二分法,消费实现渠道是欲望膨胀渠道的前置机制,欲望膨胀渠道是信用卡支付影响主观幸
12、福感的主导渠道。据此可推断,信用卡支付的净福利效应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上述两条作用渠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作用方向与强度对比。三、信用卡支付的福祉效应评价与机制识别我们将运用条件混合过程方法(Conditional Mixed Process)(Roodman,2011),评估信用卡支付的福利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采用因果中介效应方法(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Kohler等,2011;Imai和Yamamoto,2013)来识别其中的作用机制。(一)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本文分析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
13、调查。2011年的调查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在全国25个省、80个县(区)、320个社区全面展开,围绕主观态度、家庭收支、资产负债、保险保障、消费信贷、支付方式等问题访问了8 438户家庭。与美国消费金融调查类似,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的各主观问项均具有非常具体、明确、独立的测量意向(完整的调查问卷见http:/ 井联机制(b) 串联机制图 1 信用卡支付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此处并联和串联均来源于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词汇。其中,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其特点是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而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
14、联电路,其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2018 年第 3 期 34 万方数据效度。有关该数据更多、更全面的介绍与应用工作可参见甘犁等(2013)及李江一等(2015)。本文根据家庭代码和个人编码对数据进行合并与匹配,构建了包含个人特质和家庭特征信息的微观数据集。考虑到信用卡发卡机构在信贷审批方面的年龄标准,本文剔除了年龄在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受访者,共得到了21 033个样本观测值。为了缓解变量奇异值的影响,本文对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资产数据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直观起见,我们将主观幸福感、健康状况、风险厌恶态度、自我控制意识和安全感等5个有序变量的数值进行了处理,数值越大,
15、对应的程度越高。(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按照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主观幸福感是一类心理感受,无法计量而只能排序,并且各位序之间是互斥的。Ordered Probit模型适用于分析因变量类型为有序数据的情形。不过,采用该模型分析信用卡支付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时,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双向因果关系、样本选择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不准确。例如,对待金钱和债务的态度、物质主义价值观等影响信用卡支付决策的遗漏变量可能同时影响主观幸福感。我们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如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本文将主观幸福感决定方程和信用卡支付选择方程设定成如下形式:Happiness = 0 + 1Creditp
16、ayi + 2Xi +i;Happiness= jkj 1Happiness kj(1)Creditpayi = 0 + 1Zi + 2Xi + i(2)Happiness Happiness= 1;2;3;4;5kj Happiness Happiness k1 Happiness= 1k1Happiness k2 Happiness= 2其中,方程(1)的因变量 为潜在的、不可观测的真实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当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本文采用国际通行的五分类主观量表来刻画主观幸福感层级, ,分别表示“非常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非常幸福”,取值越高表明主观幸福感
17、越强。 表示 的分界点,若 ,则 ;若,则 ;依此类推。Creditpayii i方程(2)的因变量 表示受访对象i在消费时是否采用信用卡支付,若是则取值为1,若否则取值为0;Xi表示一组控制变量,涵盖了受访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主观态度等;Zi为排他性工具变量,它(们)只影响个体的信用卡支付决策而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和 分别为方程(1)和方程(2)的随机扰动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本文采用条件混合过程方法对方程(1)和方程(2)构成的方程组进行估计。条件混合过程方法在多方程、多层次回归情形下的优势非常明显,它适用于拟合似不相关、工具变量等联立方程组。本文方程(1)和方程(2)的因变量属于不同
18、类型,方程(1)的因变量类型是有序Probit,方程(2)的因变量类型是二元Probit,并且方程(2)的因变量同时出现在方程(1)的右边。因此,条件混合过程方法适用于本文研究问题。为了干净地识别净因果效应,需要引入工具变量。良好的工具变量必须外生于因变量主观幸福感,同时与内生变量信用卡支付高度相关。本文根据Bayer和Ross(2009)的原理及方法,人工构造了工具变量 虚拟朋友圈信用卡支付的平均概率。基本原理如下:基于可观测且外生的变量(年龄、性别、东中西经济区域、城乡户籍、拆迁与否、是否当地大姓以及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将全部样本分成1 440个组群(3个年龄组2个教育组3个区域组2个城乡
19、组2个拆迁组2个大姓组10个排行组),为组群内每一个受访者匹配一批与之具有相同特征的虚拟朋友,计算其虚拟朋友圈平均的信用卡支付倾向(概率或比率),该平均值就是工具变量的取值。该工具变量的有效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同质性社会交往理论(McPherson等,2001;Wu等,20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分类后的样本具有高度近似的特征,每一个受访者的信用卡支付倾向(概率)与该受访者虚拟朋友的平均信用卡支付倾向高度相关。傅联英:信用卡支付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 35 万方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工具变量的构造完全基于外生的可观测因素,该工具变量与主观幸福感方程的随机扰
20、动项无关。为了捕获那些可能同时影响信用卡支付决策与主观幸福感的可观测异质性,需要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根据幸福经济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本文在基准模型中引入了受访者的年龄及其平方项、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风险态度、自控能力、通货膨胀预期、社会交往(社会资本)、家庭资产(刘宏等,2013)、可支配收入水平、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是否有工作、是否拥有养老保险、是否拥有多套住房(李涛等,2011;廖理等,2013)、是否有房贷、当地治安状况、政府专项转移支付等变量,以尽可能地控制受访者的个人特征、经济状况、态度与信念、人际关系特征以及政府公共产品(服务)与公共政策。需要
21、说明的是,本文的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指标是根据持卡人可支配收入计算得到的赫芬达尔指数,表示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此外,本文在基准模型和后续的稳健性检验模型中还控制了地区(省份)固定效应。变量定义见表1。(三)描述性统计与初步分析采用信用卡支付的受访者有1 755人,占全样本的8.34%,其中3.93%的信用卡用户感觉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66.95%的信用卡用户感觉幸福或非常幸福;使用其他支付工具的受访者为表 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Mean0 Mean1 组间差异Happiness 主观幸福感: 15,数值越大表示幸福感越强 3.676 3.794 0.118*FriendCPR
22、 工具变量:虚拟朋友圈采用信用卡支付的概率 0.070 0.227 0.157*Age 年龄:受访年份( 2011年) 出生年份 40.850 38.758 2.092*Sex 性别: 1为男性, 0为女性 0.502 0.489 0.013Edu 受教育程度: 19,最低为文盲,最高为博士 3.410 5.386 1.977*Married 婚姻状况: 1为正常婚姻, 0为未婚、分居等 0.212 0.177 0.036*BodyCond 健康状况: 15,数值越大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3.359 3.676 0.317*RiskAtt 风险态度: 15,数值越大表示越厌恶风险 3.941 3.
23、061 0.880*SelfControl 自我控制: 13,数值越大表示自控能力越强 2.145 2.447 0.302*CPIExp 通胀预期: 15,数值越高,预期通胀下降越多 1.983 1.762 0.221*Social 社会交往:传统佳节时家庭成员收到的他人礼金 0.099 0.214 0.115*Asset 家庭资产:包括房屋、有价证券 等 22项 1.601 3.283 1.682*Yincome 绝对收入:税后薪资及奖金补贴等可支配收入 1.050 1.591 0.541*hhiYincome 收入不平等:按绝对收入计算的赫芬达尔指数 0.020 0.012 0.008*J
24、ob 工作情况: 1表示有正式工作, 0表示无工作 0.705 0.734 0.029*EndowFd 养老保险: 1为有社会养老保险, 0为无社保 0.736 0.925 0.189*MultHos 多套住房: 1为至少有两套住房, 0为无多套房 0.038 0.116 0.078*HosLoan 房贷情况: 1为有房贷, 0为无房贷 0.001 0.013 0.011*Sosecurity 安全感: 15,数值越高,所在地社会治安越好 3.469 3.614 0.144*Gtransfer 转移支付:过去一年获得 的 9项政府补贴总和 0.093 0.106 0.014注: * 、*和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用卡 支付 如何 影响 主观 幸福感 基于 萨缪尔森 幸福 公式 研究 傅联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