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程重点资料整理(共10页).doc
《区域经济学教程重点资料整理(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教程重点资料整理(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
2、人口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增长极: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是指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
3、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相关知识)P126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生产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行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T=Px/Py*100%, T表示贸易条件。Px表示输出商品的价格总指数,Py表示输入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如果一个地区的T值不断增加,则意味着该区域输出商
4、品价格总水平比输入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幅度大,说明区域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意味着区域贸易条件恶化)区域经济合作: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区域经济发展: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区域经济政策: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区域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
5、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关联性 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2)整体性 由于城镇体系的各个城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社会联系,决定了各个城镇之间必然由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连结。(3)层次性 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包括行政级别层次和规模层次两个方面。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工业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包括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属第二产业。区域空间结构: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经济区: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
6、特色的经济地域。经济区划: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他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安排。它包括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体系等多方面内容。投资环境: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地区形象塑造:对地区形象的科学的总结和设计,是将已经存在的地区特征归纳,总结出来,并设计出一个鲜明的
7、表达方式,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简答题 1、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农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孤立化方法研究而形成的。通过四个假定,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素决定的。数学表达式为P=V(E+T)。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等。工业区位论韦伯认为:运费,劳动费和聚集因素都会对工业布局产生影响。首先,如果原料指数大于1,则工业为原料地指向,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则工业以消费地为指向;其次,如果劳动指数越大
8、,则通过节约劳动费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如果企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越分散。市场区位论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产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是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2、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的产生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创始人之一的艾萨德教授将纯理论的推导带入到对空间上的区域的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分布和其空间结构的研究,并设计出区域分析和应用的模型。为区域经济学进入主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
9、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位置确定之后很难被移动;社会资源的流动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流动资本。(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的分布于所有的区域。(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由于距离因素的影响,产品与服务的流动,必须付出相应的流动成本。为了减少距离成本,产品和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十分必要。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区域管理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其理论的
10、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其一是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其二是不完全竞争;其三是运输成本。由于这三个基石,克鲁格曼指出中心外围均衡的条件,依赖于制造品在支出中的份额,以倒数衡量的运输成本和成反比的均衡规模经济。 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有五大传统,并依照这五个方面向前发展: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累因果关系,当地外部经济,地租与土地利用。4、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1)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4)资源缺乏型5、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 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二) 人力资源开
11、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三) 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6、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上述案例用到哪几种增长机制?)(一) 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二) 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三) 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四) 先行地区的增长的拉动机制7、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1)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8、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2)受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9、增长极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
12、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实际上,任何一个增长极都同时存在着极化效应的扩散效应,两者的综合效应称为溢出效应。如果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为负值,表明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点的聚集作用较强,反之,则溢出效应为正值,表明增长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要素产生了向周围极化区域的回流。10、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P60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规律P6312、区域经济
13、发展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二)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三)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3、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P75(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时代)14、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P78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各产
14、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有可能考计算题),如果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弹性小于1,意味着人们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在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该产业产品相对处于萎缩状态。(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创造财富能力的增长状况的不同,以及它们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比关系的变化。只要技术进步过程不断变化,那么三次产业之间的演变规律就会客观的起作用。15、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化可
15、分为三个过程。(一) 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这就是著名的的霍夫曼定理)(二) 深加工化过程(在重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结构又表现为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行为主,这就是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化过程)(三) 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不仅表现为所有制造业部门都采用越来越高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工艺并实现自动化,而且表现为大批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体。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经济学 教程 重点 资料 整理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