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扩充民主实现乡村善治--基于广东省下围村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研究-肖滨.pdf
《以扩充民主实现乡村善治--基于广东省下围村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研究-肖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扩充民主实现乡村善治--基于广东省下围村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研究-肖滨.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年第期总第 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以扩充民主实现乡村“善治”基于广东省下围村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研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肖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治与地方治理;方木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战略、路径与对策”(编号: )。肖滨方木欢摘要:村民自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相当程度的成就,但由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以化解的问题与矛盾而逐步陷入困境中,其主要体现为民主与治理未能有效
2、连接。为克服民主与治理关系被割裂的难题,学界相继提出了优化民主选举、制度化参与、缩小民主规模等路径,但在实践上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另辟蹊径。曾经深陷派系纷争的下围村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后,从“问题村”走向“良治村”的故事是个具有典型性意义的案例,其对如何在基层自治中搭建民主与治理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实现民主的扩充,将共享、公议、公平、公开、监督与问责六个元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逻辑结构完整、权力运行有序的流程图,从而将民主与治理有效连接起来,使乡村治理逐渐走向了“善治”。关键词:扩充民主;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民主选举;民主治理;善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3、 文章编号: ( ) 一、文献评论与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村民自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农村地区的发展显现或潜伏着诸多不确定性,村民自治不断显现新的问题和矛盾,致使村民自治陷入困境中,其现象主要表现为村民选举过程中的黑金化和宗族化使选举处于低层次高烈度的常态;利益纠纷引起的派系斗争使村民自治举步维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为政;小村官大腐败;接连不断的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通过大量研究,学界认为这一困境的实质是民主与治理未能有效连接:村民自治本来一开始就承载了民主与治理的双重使命,但在实践中由于过度偏重于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目标追求,反而降低了
4、治理绩效,造成民主与治理两者的有机联系被割裂,村民自治由此逐步陷入困境。(一)文献评论学界有不少学者对民主与治理的关系展开研究。贺雪峰总结了对村民自治的关注有两种分野,一种是从外部关注村民自治即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民主方面,另一种是从内部关注村民自治即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治理方面。现实中对村民自治民主方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治理方面的关注。王金红认为,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国内研究村民自治制度问题的学者大多集中于民主方面,从而忽略村民自治长远的发展目标以及农村的整体发展需要。村民自治制度要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绩效,其所蕴涵的民主力量必须同专业化组织和科学化手段紧密结合。随后,王金红等继续深化这方面研
5、究,利用“反向民主”的理论框架来反思我国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发展,指出从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一开始就承载了强烈的治理期待和民主构想这双重使命,既要弥补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治理机制的缺失,也要肩负让农民当家作主的重任。但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我们把重心放在民主选举上,与治理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基础性制度却没有构建起来,结果造成民主的巩固提升同治理的实际绩效相互脱节、互不支持。为科学认识农村民主治理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有些学者对农村民主治理的因素及其制度评估体系进行了量化研究。郭正林提出,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不仅需要衡量民主制度的进步,也要衡量和评估这种民主进步所推动的乡村
6、社会全面发展的程度。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明确界定“治理”的含义,还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估指标。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分配、公共参与及社会秩序四个基本方面。肖唐镖等利用 年三波全国农村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村庄“一事一议”的开展力度不大、日常治理过程中乡村关系日益松散等等。他认为,影响基层民主治理及其绩效的因素是多元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结构、政治基础和区域地理是四类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处理好民主与治理的关系是基层自治有序运转的关键所在,而如何寻找合适的路径在民主与治理之间搭建桥梁,并以此实现农村“善治”的目标就显得
7、尤为紧迫和重要。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发现大致有以下三种路径:一是优化选举。自 世纪 年代开始,国内外关于民主选举问题的研究有不少。在国内,主要有研究选举经验模式、选举的法律程序安排、宗族势力对选举的影响、选举的非法竞争行为如贿选和暗箱操作等等。从这些研究的主题来看,都是试图提出以改善和优化选举为出发点来推动村民自治发展的。特别是在国外,这个时期海外学者也更为着重以改善民主选举来推动乡村治理。柯丹青认为,选举能产生更好的干部,它赋予村民选择干部的权利,依赖这种权利,干部能更合理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民主的选举能提升政治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赋权普通村民掌握干部的政治命运。瑏瑠谭青山
8、认为,中国在村级开展民主是正确的,村民能够了解候选人,并知道公共决策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最直接的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第期瑏瑠贺雪峰: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社会学研究, 年第期。王金红:村民自治与广东农村治理模式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若干经济发达村庄治理模式发展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观察, 年第期。蒋达勇、王金红:反向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绩效的影响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开放时代, 年第期。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肖唐镖、孔卫拿:中国农村民主治理状况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年全国村社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年第期。参
9、见景跃进:海选是怎样产生的,开放时代, 年第期;辛秋水:“组合竞选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李秋高:团队竞选制:基层民主实践中新的选举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参见王禹: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唐鸣:村委会选举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唐鸣等: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所取得的进步,社会主义研究, 年第期。参见肖唐镖:从正式治理者到非正式治理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东岳论丛, 年第期;肖唐镖:村民选举“宗族势力干扰论”可以休矣,人民论坛, 年总第 期。参见赵爱明、史仕新: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因
10、素探析,经济体制改革, 年第期;时晓红、娄兆锋:村级民主选举障碍性因素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 ,“ ”, , , 响,每轮选举在正确的自由选举技术中为教育村民提供了机会。同时他也认为,农村选举制度的改革仍然是农村政治发展的重中之重,由村民行使选举权只是基层漫长民主转型的开端。甚至有学者在讨论村民自治的未来时,认为应当继续以选举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并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学者则研究民主选举对基层民主政治的意义与作用。李连江认为,民主选举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并吸纳更多村民参与村庄治理,更可以抑制村干部和地方政府掠夺性腐败行为。可以说,他们都
11、对推动民主选举以实现乡村的民主治理寄予了重托与厚望。然而,有些学者也开始对民主选举驱动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了反思。胡宗泽认为,以往对村民自治绩效的研究都是失败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在所有关于村民自治绩效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去关注村民是如何看待和评价村民自治的。他发现,除那些受过教育或能够影响选举结果的村民认为民主有用外,大多数村民将民主选举视为无用的、无意义的。欧博文和韩荣斌认为,村民自治在权力的获取和运用方面存在缺陷,就是注重了权力的获取,忽略了权力的运用,只将民主选举的评价作为主要内容。村民自治仅仅在选举质量上有一定进步,但在民主素质上,绝大多数乡村和农民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民主选举并不能确保
12、乡村的民主治理。甚至在后来,谭青山也认为村民自治并未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选举质量的提升也并未带来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总的来讲,对于民主选举暴露出来的这些缺陷与不足,这些学者予以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制度化参与。 年以后,有些研究者由于认识到单纯优化民主选举并不足以有效地推进村民自治,开始深入进行农民参与制度化的探索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现状、特征、原因、路径等。例如,董江爱提出,村庄的民主治理要从制度化的参与来提高治理绩效,以促进村庄发展。因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主要参与村委会选举,而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参与明显不足,致使村落公共权力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
13、程中扭曲变形。季丽新等调查了 个省区的 个村庄发现,中国农村民主治理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的起点,农村民主治理总体水平较低,表现为部分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政治参与理性欠缺,农民政治参与处于动员型参与为主的状态。因此,中国农村发展要更关注公平,培养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农民政治判断能力和政治理性等。三是缩小民主规模。以缩小民主规模来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是从 年以后开始兴起的研究热点,其主要体现在“自治重心下移”、“微自治”等研究上。例如,胡平江对清远市佛冈县的村民自治实践进行了研究,其将原有的“乡镇村(行政村)村民小组”调整为“乡镇片区村(村民小组)”模式,自治重
14、心下移到自然村,核心是协调行政与自治的矛盾,重塑村民自治的自治体系。瑏瑠赵秀玲认为,在中国基层社会快速转型中,一些与基层社会和民主自治不相适应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最典型的是村居民自治的治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往往很难将具体问题落到实处,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第期瑏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董江爱:参与、制度与治理绩效的关系研究村级治理机制及运作效果的比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季丽新、王培杰:农村民主治理:困境
15、与出路 个省级行政区的 个村庄调查,中国行政管理, 年第期。胡平江:自治重心下移:缘起、过程与启示基于广东省佛冈县的调查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 年第期。难以将村居民自治继续推向深入。为了弥补村居民自治的不足,中国基层民主治理实践开始“微自治”的探索。“微自治”的范式主要有“村民小组”自治、“院落门栋”自治等。从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无论是优化民主选举,还是制度化参与或是缩小民主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都为走出村民自治的困境贡献了思路,并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民主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支持和理论启示。但是,这三个方面的路径选择也有其内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优化民主选举可能导致一味以推进选举为重点,而忽略了民主决策
16、、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后续发展,造成“四个民主”相互脱节,从而引发诸多的选举乱象;制度化参与则着重强调为村民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化支持,以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但是这种做法较为理想化、空泛化,它没有考虑到乡村治理的复杂性,也没有意识到在实践层面上具体操作所存在的难度与阻力;缩小民主规模以推进村民自治,虽已见成效,但还是面对着基层工作人员超载、治理成本过高、行政干预与压缩民主空间等局限性,并不利于民主自治深入推进。总之,上述三种路径对于实现乡村民主治理的目标并不是最佳选择,它们还难以将民主与治理真正连接起来。因此,如何寻找更好的路径在民主与治理之间搭建桥梁,是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时必须要
17、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二)问题的提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寻找除优化选举、制度化参与或缩小民主规模之外的其它有效路径,在民主与治理之间搭建桥梁以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善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广州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村民自治所推行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探索创新,有助于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于是,我们选取下围村发生的故事为案例,尝试对其如何解决民主与治理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从村庄的权力结构来看,下围村是一个派系分立的村庄,在改革开放初它就深陷于派系纷争的困扰。即使推行民主选举也未能化解村民之间的派系冲突,反而愈演愈烈,村庄发展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然而,近年因实行村
18、民代表议事制度使下围村成功“突围”,它有效解决了困扰村庄多年的治理难题,结束了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实现了由“问题村”向“良治村”的转型。下围村的故事由此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性意义的案例,其成功的治理经验已在增城全区及广州市其他地区得到推广与普及,也已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从下围村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实践成效来看,其作为一个经验样本的示范意义就在于它启示我们,村民自治不能只简单地理解并推行为单纯的选举民主,还必须进一步扩充民主,在民主与治理之间搭建桥梁,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机整合起来,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善治”。二、下围村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出路上世纪 年代以来,下围
19、村一直遭受派系纷争的缠扰,经济发展停顿滞后,村中秩序也令人堪忧。在 年实施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化解了村中派系纷争后,村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因此,在这里需要对下围村所发生的故事进行讲述,交代它是如何从困境中找到出路的。(一)下围村的“困境”下围村是石滩镇的一个村落,与富裕的东莞市隔江相望。大多数村民都姓郭,为同一祖上后代。改革开放初因其区位商业条件优越,下围村在 年就成为县政府成立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选择地,村里兴起开发建设的热潮,一时呈现欣欣向荣之象。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规范引导,以征地拆迁、物业出租及工程建设为核心的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不堪,村干部以权谋私,村民因此怨声载道。随后因宅基地分配不
20、均最终爆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导致该村上演一场持续 多年的派系纷争“大戏”,村庄治理出现“对人不对事”的“人斗人”的混乱局面,本来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严重滞后。村中派系主要分两大派别,一派是以亲老支书为首的“既得利益派”,另一派是以郭某为带头大哥的“利益受损派”,也称“反清复明派”。这是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第期赵秀玲: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政治学研究, 年第期。属于宗族派系内部矛盾,利益分配不均是形成派系纷争的祸根。下围村由此跌入派系纷争之深渊,即使在 年实施村委直选,非但没能把派系纷争问题解决好,反而愈演愈烈。由于两派积怨深久,不论哪一派系的人当选,另一派都群起攻之,千方百计地阻挠对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扩充 民主 实现 乡村 基于 广东省 下围村 实施 村民代表 议事 制度 研究 肖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