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共7页).doc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
2、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
3、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
4、碱性。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七、教学准备: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塞等。八、教学过程:引入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合成氨方
5、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 第四节 氨、硫酸、硝酸 氨气的性质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 2
6、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思考与交流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写出氨气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板书 讲解 氨分子构型呈三角锥形,氮
7、原子位于锥顶,3个氢原子位于锥底,NH 键之间成一定角度,键角是107。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实验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分析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学生回答 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讲解 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氨气的性质 氨气 性质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