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滕祥河.pdf
《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滕祥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滕祥河.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5卷第9期 技 术 经 济 V0135,No92016年 9月 Technology Economics Sep,2016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 滕祥河1,文传浩1,张雅文1,王钰莹2(1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2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摘要: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川渝地区(重庆和四川)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并建立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川渝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正向作用于城镇化,重庆产业结构的边际影响效应相对稳定,四川产业结构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渐增强;川渝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正向影响城镇化,其中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低于第二产业;川渝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正相关,而金融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在作用方向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关键词:川渝地区;城镇化;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16)09一0092一07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后,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出台,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分布格局初步形成,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建设已然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发展思路之一。同时,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产业结构也发
3、生了重大变革。然而,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城镇化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服务型经济带动城镇化建设更是处于低水平阶段。未来川渝地区是连接和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协同发展的关键板块。川渝地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交汇区域,也是对接国际出海大通道的重要门户和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重点区域,还是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两省市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不同,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产业发展趋势不同,所响应的城镇化特征也不同。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西部欠发达地
4、区的城镇化、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如何支撑城镇发展,是值得关注的焦点。1 文献综述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城乡结构进入快速转变阶段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带来了城乡结构的变迁。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正在不同程度地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谋划发展的一种趋势和重要选择。国外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广泛,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城镇化演进机理来看,国外学者提出城镇化因工业化而生,是工业化的产物的观点心。但是,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别,因此,当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并超过工业化的应有水平后,工业化不再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取而代之的是第三产业3。不过,这种
5、情况一般发生在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4,而城镇化能否取得成功与其适应产业结构变迁能力的大小紧密相关5。实际上,早在20世界60年代,学者们就认识到不同产业对城收稿日期:2016一05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一经济一社会发展变化研究(11ZDl6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流域管理体制创新研究”(12BGLl2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软科学重点项目“乌江流域典型水电库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研究”(KJl20728)作者简介:滕祥河(1990 ),男,山东临沂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
6、域经济学;文传浩(1972一),男,重庆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与环境经济等;张雅文(1992一),女,湖南怀化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王钰莹(1994一),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本文为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yjscxx2016一06005)。92万方数据滕祥河等: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镇化具有不同的影响6,工业和服务业比农业更能节约利用土地,更有利于城镇化发挥集聚效应7。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业总产值与城镇化之间
7、存在负相关关系8,而工业化、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9。11|。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集聚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们认为产业集聚效应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引。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市场经济与政府行政力量干预并行的背景下进行的,学者们的研究更多面化。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动力,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n引。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推进城镇化的动力呈多元化特点。事实上,区域的产业结构具备基本能够展现城镇化多元动力的属性特征,因此众多研究者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分析城镇化建设。有学者从农业传统功能、
8、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对城镇化影响1 4。16;有学者认为城镇化是工业的重要内涵、直接外延和最佳切人点,工业只有在城镇集聚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1 71;有学者认为工业化并不一定正向作用于城镇化,“工业三废”的不正当处理会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协调发展1阳;有学者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间关系的区域差异,认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是推动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是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1 9|。上述文献对于理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路,但是仍有改进空间。第一,从研究对象看,现有研究较少关注
9、典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在川渝等长江上游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问题更加复杂和突出。关注并研究典型区域的发展,更切合问题导向型研究。第二,从研究范围看,现有文献很少考察具体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效应,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的影响效应。实际上,行业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属性,其在实际影响途径和作用程度等方面也有所差异,在研究时需要加以区分。第三,从研究方法看,以往文献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1east square,OLS)法刻画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整体平均效应,较少关注特点分位点上的边际影响效应和变化趋势。而分位数回归
10、利用解释变量在(o,1)区间中不同分位点上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能够更加细致地刻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所得的估计系数为在特点分位点上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效应。2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在理论上,农业人口空间转移进城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实际上,新进城的外来群体与原有城镇居民在个体体质、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且他们与原有城镇居民群体在职业诉求、思维观点和生活习惯等也有明显分化。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完善产业结构的迫切要求。这是因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不仅要增加就业以保障新群体的收入来源稳定,而且要
11、通过适时调整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以跨越异质群体间的鸿沟。不仅如此,要走出产城不融合的窘境,需要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迁移为前提,而产业发展无论是对就业结构的调整还是对城镇空间的开拓抑或城镇功能的完善都极为重要。按照这一逻辑,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提升城镇化水平。首先,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测度产业间的协调程度,衡量结果也可以反映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即投入产出的耦合关系2 0。产业结构合理化实质上是要求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表现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第一,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效应是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效益增加的结果,资源要素倾向于从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较低的部门或产业流向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较高
12、的部门或产业。同时,在资源要素不断聚集的过程中,产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表现在地域空间上的规模和集聚,致使城镇不断进行地域扩张。第二,产业关联效应实际上主要表现在投入一产出关系上。一方面是产业直接关联效应。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大量的住宅、交通、水、煤气和邮电等产品和服务,尤其会增加对住房和交通的需求,而基础需求的扩张首先会作用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与需求直接相关的产业。另一方面是产业间接关联效应。城镇化建设首先增加了对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需求,其次通过这两个行业间接带动了食品、能源、化工以及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产业调整带来的产业间协调程度的加深
13、,能够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促进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正向关系(H1)。其次,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至少在93万方数据技术经济 第35卷 第9期两个方面促进了城镇化建设。一是通过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流人人群。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导致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等要素逐渐流向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人均收入水平,从而吸引想获取医疗卫生、旅游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服务的人群流向城市。二是拓展了城市发展新区。原有城区缺少充足的科技智力资源、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以及良好的创
14、业环境等,不具备支撑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基础,此时往往在城市周边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从而带动了城市周边的配套服务,扩大原有城市规模。考虑到川渝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与全国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异,且用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总值占比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在计量分析时无法区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差异,且难以体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同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第二产业仍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第三产业也逐渐随着经济发展凸显后发优势,因此有必要分别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角度考察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
15、影响存在差异;相比第二产业的影响效应,第三产业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作用潜力(H2)。最后,行业是产业的基础,产业内部行业的变迁引起产业结构整体的变迁,但仅产业结构整体变迁的角度开展研究,易忽略具体行业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要制定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针对性政策,需要将研究视角进一步延伸到各产业的内部行业。第一,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随着第二产业中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性逐渐增强,第二产业的就业空间逐渐缩小。而第三产业可以吸纳工业部门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失业人员,使得这些失业人员不必流回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咨询业、信息业和保险业等技术
16、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的改善,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增强了城镇化扩展的内生动力,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进而增强了城市吸引力,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由于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它们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也存在差异(H3)。943变量选择、模型设定和数据描述31变量选取1)城镇化率。本文选择被普遍使用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衡量城镇化率,即玎f=N,N100。其中:c为城镇化率;N。为城镇常住人口数;N为常住总人口数。选择该指标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采用综合指标存在一些问题,如指标选择受主观性影响大、计
17、算复杂、难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赋值;二是城镇化的核心要素是人,用人口城镇化率衡量城镇化率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且更符合本文研究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实际情况。2)产业结构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反映了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程度,本文用泰尔指数(TL)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 V V,、,数业引,即TL=芝:(等)ln(笋)。其中,y和y。 jj Li,L分别表示总产值和行业i的产值,L和L;分别表示总就业人数和行业i的就业人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根据前文对作用机理的分析,本文在实证研究
18、时,分别用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作为度量产量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3)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产值占比。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更是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众多,各行业的属性存在较大差异。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考虑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属性、产值比重和发展前景等,本文选取第三产业中的3个主要行业进行研究,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考虑到时间序列经济数据的稳
19、定性,并避免回归产生异方差问题,本文对以上变量数据取对数处理。32模型设置本文设定如下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以及H1和H2:ln吖f。=岛+角ln以。+屉ln旷户。+屉ln扩户i+“:。 (1)式(1)中:i表示地区;甜厂f表示城镇化率;理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5r户和r户分别表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残差项。万方数据滕祥河等:中国川渝地区城镇化的驱动因子本文建立如下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第三产业内部3个行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及H3:lnci=佛+卢1l嘶j+屉lni+热l巧rt+材,。 (2)式(2)中:i表示地区,表示时间;wf表示城镇化率;豇、
20、歹r和删分别表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是残差项;岛是常数项系数,岛、和屉为边际影响系数。33数据说明在城镇化率方面,20052014年川渝地区四省市的城镇化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5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2010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和中经网数据库。在产业结构方面,各省市的三次产业产值、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数据来自2006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四川统计年鉴。4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41三次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回归分析考虑到目前川渝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较低分位点上的城镇
21、化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而较高分位点上的城镇化在短期内较难实现,本文设置5个分位点分别进行分位数回归以度量各变量在不同分位点上的边际影响效应,并进行OLS回归以度量各变量在整体上的平均影响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分位数回归结果和OLS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分位数回归结果和oLS回归结果三次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地区 系数 Quant30 Quant40 Quant50 Quant60 Quant70 oLS一102298 一104399 一104399 一10342l 一lO3486 一99669岛(一77287) (一104913) (一104587
22、) (一107757) (一109145) (一113166)一O2209。 一02453 一O2453 一02358 一O2363 一O2706向 (一29121) (一43466) (一43246) (一43329)(一44035) (一54908)23325 23449 23449 23176 23235 23103重庆 &(171288) (248094) (247328) (255287) (258994) (264091)15686 16372 16372 16316 16277 15688肺(74549) (105345) (104992) (109204) (110383) (
23、1L 1939)R1 O9862 O9083 09092 O9097 09069 O8976R2 O9832 O8886 O8897 O8903 O8870 O8757一5。3097 一5。1564 一49808。 一59926 一67714 一67949廓(一35428) (一25829) (一25855) (一30854) (38966) (一36218)一O3055 一O2418 一02778 一O2063 一O1447 一O1377向 (一1_9501) (一13181) (一15661) (一10696) (一O8094) (一O7087)16789 16648 16786 17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地区 城镇 驱动 因子 基于 产业结构 变迁 视角 滕祥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