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共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德育: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2、德性: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3、新性善论: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存在,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正式由于先天道德禀赋的存在,道德教育才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 4、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5、德育过程: 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也有人从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 6、德育方法:教师和
2、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7、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 8、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9、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10、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11、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2、情
3、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13、品德测评:测评者设置一定的情境和标准,并观察被测评者在该情境中的反应,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14、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 态.15、澄清反应:“澄清反应”亦称“澄清式问答”、“澄清式回应”,教师通过与学生就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对话,帮助学生澄清其思想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商品性 、生产性、 民主性 、 科学性、 发展性、革命性 2、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
4、有四种:德育原理 、德育论、 德育学 、德育科学、德育学科群。 3、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选择 、珍视、 行动。4、新性善论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德育主题性发挥的前提之一。 5、关于道德发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很多。概括地讲,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大流派: 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 、 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7、德育目的的公德功能主要表现为: 引导性功能、 规范性功能 8、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 : 计划性与正面性性 、 复杂性与多端性 、 引导性与整合性 10、方法
5、论意义上的的德育方法包括:启发法、塑造法、雕琢法、树人法、系统或综合法 11、当代西方德育界形成的主要方法模式有:(1) 认知发展方法模式 (2) 社会学习方法模式 (3) 价值澄清方法模式 (4) 社会行动方法模式 12、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应分为 德育师资的培育 和 ( 德育主体的自修 ) 两个部分来研究。 13、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 导向功能 、 调控功能 和 评价功能 14、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 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 家庭美德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6、爱国主义教育 、 民主与法制教育 和 信仰道德教育 15、德育过程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计划性与正面性、复杂性与多端性、引导性与整合性 16、具体的德育方法有: 思维训练法、 情感陶冶法 、 理想激励法 、 行为训练法 、修养指导法 。 17、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思想的影响 、 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 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 。 18、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文明习惯 、 基本道德 、公民道德 和 信仰道德 19、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维度构成,即 道德素养 、 专业素养 、 教育素养 20、理想激励法师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
7、( 道德理想 ) 和 ( 道德信念 ) 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21、大众传媒之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有: 中介性、大众性、程序性。22、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23、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 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一、 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1)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2)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3)德育过程观。(4)偶发因素。二、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3)家庭美德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爱国主义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信仰道德教育。三、活动课程与道德教育的关系:(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原理 复习资料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