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件第十章 控制教学课件.ppt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十章 控制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课件第十章 控制教学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控控 制制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控制的涵义,理解控制系统与控制的要领;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l引例l哈勃望远镜的研制l 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准备,耗资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后终于在1990年4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却发现望远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945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坦,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l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事先进行更好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一埃默公司,
2、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学模板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的一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13mm的误差导致镜片研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其他许多美国家航天局的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时间上的压力,而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际上。镜片的粗磨在1978年就开始了,直到1981年才抛光完毕,此后,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完工后望远镜又在地上待了两年。l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中负责哈勃项目的官员,对望远镜制造中的细节根本不关心。事后航天管理局中一个6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的负责人说,“至少有三次
3、明显的证据说明问题的存在,但这三次机会都失去了。”l无论计划制定的多么完善和周密,在执行过程如果没有实施有效的控制,仍然会产生问题,因此,对有效的管理,必须依赖良好的控制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控制概述控制概述l一、控制的概念一、控制的概念l法约尔曾经说过:“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与已定计划相符合,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及已定原则相符合。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避免重犯。对物、对人、对行动都或以进行控制。”1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与计划、组织、领导职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成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
4、领导提供了指挥和激励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纠正目标偏差的措施。 l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控制的概念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控制是为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控制是通过监视和纠正偏差来实现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控制活动提供了回到计划的关键联系(见图10-1)。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控制,他们就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否正对着目标和计划前进,也不知道未来该采取什么行动。为保证组织活动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因为管理者对已经完成的工作与计划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之前,并不知道工作是否进行的正常。l1 (法)亨
5、利法约尔劳动者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周安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19页。l图10-1计划控制链l二、控制的必要性二、控制的必要性l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和完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因此组织缺少有效控制就可能会产生错乱,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l1、环境的变化。组织环境的动态化和复杂化必然要求组织对最初制定的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l2、管理权力的分散。任何组织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层次。组织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组织达到一定的规模,管理
6、者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助手代理部分管理事务。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委托的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因此,每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直接检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利用。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的滥用或活动不符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l3、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组织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组织活动的控制仍然必要。这是由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7、。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时空进行工作,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理解计划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实际工作的结果也可能在质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组织活动的运行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员工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l三、控制的作用三、控制的作用l1.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保障。控制的实质是对实际活动的反馈信息做出反应。反馈告诉人们实际工作偏离了计划和组织目标,或告诉人们计划不符合实际,组织目标应该加以修改。通过对管理全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
8、组织中的问题。并采取纠偏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工作中的损失为执行和完成计划起着必要的保障作用。l2.控制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控制通过“纠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可以防止类似问题或偏差的再现;控制可以增强组织活动的有效性,使复杂的组织活动协调一致地运作;控制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l3.控制有助于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查找问题或偏差存在的原因,可以发现环境变化的原因及趋势,以有效减轻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l四、管理控制系统四、管理控制系统l(一)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从控制论角度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部分、被控制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信息传输通道构成,见图102
9、。控制部分也被叫做控制者或控制主体,被控制部分,即被控制的客体。因此,一个控制系统至少是由作用者(即控制者)与被作用者(即被控制客体)以及作用的传递者(即控制媒介)这三个因素构成。l控制活动就是控制者对被控制的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在一个控制系统内,不仅控制者作用于被控制客体,而且被控制客体也可以反作用于控制者。前一种作用是控制作用,后一种作用则是反馈作用。控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使用反馈原则而达到目的,控制的目的就是引导被控制客体达到某种预期的状态,而控制的内容则是把被控制客体引入符合这一控制目的的状态的过程。控制系统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的、控制内容等要素组成。l(二)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
10、区别与联系。一般控制是指控制论中所有的控制,它的研究对象是自控系统。管理控制是指管理的控制职能。相同之处在于:控制的前提条件相同,即都需要将是计划转化为控制标准,需要实施活动的相应机构和人员;都是通过反馈来发现存在的偏差,并进行调节和变革;都遵循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三个步骤。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控制的实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过程;管理控制则是把实际情况与计划相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纠正偏差,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应支出,因此,管理控制更复杂一些。一般控制的目的是要求体系运行偏差不超出允许的范围,使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点上;管理控制目的不仅要使组织按计划平衡地正常运
11、转,实现组织目标,还要求使组织活动有所创新,追求更高层次的新的目标。l(三)管理控制的特点(三)管理控制的特点l1.目的性。控制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管理控制通过进行纠正偏差的行动,促使组织目标有效实现。l2.系统性。管理控制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职责。管理工作任务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彼此在工作上的均衡与协调,并完成计划任务。因此,管理控制需要了解掌握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工作情况,需要组织各部门、各层次和每个人的共同参与。l3.动态性。组织不是静态的,其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应具有动态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
12、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l(四)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四)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l在管理控制中,通常根据实施控制活动的时间进程把控制分成三种类型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l(一)预先控制。预先控制就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或科学分析,对各种偏差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例如,对市民进行交通规则和违章驾驶后果的教育,就是一种试图预先控制驾驶行为的努力。预先控制主要是搞好资源配置,包括人员挑选与配置、物质技术设备、材料等保证业务需要及资金的控制等。为了保证一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尚未行动之前,必须挑选合适的人员并做好物质准备,这就属于预先控制。l(二)同步控制。同步控制是指偏差刚一发
13、生或将要发生时,能立即测定出来,并能迅速查明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即时控制的出发点是,在偏差刚一发生时就进行调整,这要比等到结果产生之后再进行纠正造成的损失要小,而且也容易纠正。即时控制需要有实时信息。实时信息就是事件一发生就出现的信息。例如,当你使用计算机文字软件时,如果出现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就会出现一个提示警告。l(三)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偏差和错误发生之后,再去查明原因,并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因此反馈控制也被称为事后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的管理思路。例如在质量跟踪和质量调查过程中,新闻媒体曝光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和药品名单,相关企业在十分被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制定整改
14、措施,挽回名誉和经济损失,这就是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往往比较被动,造成的损失较大,而且失去的经济利益已经无法挽回。但它可以防止同样的错误的发生,可心消除偏差对下游活动的影响。反馈控制的中心问题,是分析评价计划执行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即通过财务分析、质量分析及职工绩效考核来测定与分析产生的偏差,目的在于改进下一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及运作过程。l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对管理者来说都有价值。如果所有的控制都可以预先测知,当然最好,但事实是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管理还需要依赖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种类型的控制如果能够结合使用,控制的效果会更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活动,可以三种控制方式同
15、时采用,将偏差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全面质量控制就是一种综合运用三种控制方式的管理方法。l小看板小看板10-1l扁鹊的医术l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l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l魏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l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分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由于一般人以为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由于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
16、,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l魏文王:“你说得好极了。”l【管理启示】反馈控制不如同步控制,同步控制不如预先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l(二)适度控制l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l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l控制常常给被控制者带来不愉快。但是缺乏控制又可能导致组织活动的混乱。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的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能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对组织成员的过多限制,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
17、主动性和创造性,会抑制他们的首创精神,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热情的提高,最终会影响组织的效率;控制不足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进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控制还可能使组织中的个人无视组织要求,我行我素,不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甚至利用在组织中的地位谋求个人利益,最终导致组织的涣散和崩溃。l控制程度适当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判断控制程度是否恰当的标准,通常要随活动性质、管理层次以及下属受培训的程度等因素而变化。一般来说,科研机构的控制程度应小于生产劳动组织;企业中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控制要少于现场的生产作业;对受过严格训练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的控制要低于那些缺乏必要训练的新管理者或单纯的执行者。l
18、2.处理好全面的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l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时刻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控制。适度控制要求组织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利用成本分析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组织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并据此在相关环节上设立预警系统或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重点控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l第一,控制的经济性。任何控制都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将控制活动所需费用同控制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当由控制获得的价值大于所需费用时,才实施实施控制。控制费用的经济性是相对的,因为管理的效益是业务活动的重要性、业务规模的大小的不同而不同的。l第二,管理的例外原则。所谓的例外原则,是指管理者应
19、该只注意那些与标准有重大差异的事件。在一个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中,各个部门自行其职,他们权限以外的问题由最高管理者处理。例如,质量控制的标准是3%的不合格品率,但在例外原则下,管理者重视不合格品率真达4%以上的状况。有效控制系统往往集中精力于例外发生的事情,而凡已出现过的事情则皆可按规定的控制程序处理。只有发生实际工作脱离计划的重大偏差时,才应由领导者处理,而一些不重要的问题可由下级应用已经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去解决。l第三,关键因素的控制。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抓住影响整个组织行为或绩效的关键因素。重点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组织、不同的层次、不同性质的工作、不同的对象,控制
20、的内容、目的不同。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在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中选出反映工作本质和需要的关键因素加以控制。关键因素主要有三种类型:l(1)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大的因素。在一些控制因素中,往往有某些特定因素,有非常高的偏差可能性,并对工作影响较大。那么就要把这些因素作为关键因素,来加以重点控制。如在生产中对事故发生概率大的环节,就必须重点控制。l(2)直接决定工作成效的重点因素。当某些因素对于取得工作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时候,就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就成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重点控制。l(3)能使控制最有效又最经济的因素。一些因素对全局举足轻重
21、,而又便于控制,花费较少,那么就把它们作为控制的关键因素,这样会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例如,利润正是反映企业若干经营因素变化情况的一个战略要点,通过对其利润与利润率波动情况的分析,就可以考察各分公司或单位的销售、成本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把握各下属单位经营活动的脉搏,实施有效控制。l(三)客观控制l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必须是符合实际的,否则就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或判断。因此,控制过程中采用的衡量标准、检查、测量的技术和手段必须能正确反映组织活动的真实情况。l(四)弹性控制l组织环境是复杂和多变的。有效的控制必须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即使出现未预见的情况或者计划全盘失误的情况,控制系统也要能发挥作用
22、,维持组织活动,也就是说控制要具有弹性或灵活。弹性控制通常控制标准有关。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组织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l小看板小看板10-2l巨人集团的计划失控l 巨人集团是个靠高科技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1 989年,其创始人史玉柱以4 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汉卡起家,4个月后总资产达到100万元,3年时间总资产超亿元,但在1996年底,巨人却陷人严重的财务危机,巨人倒塌了。其直接原因就是70层巨人大厦的投资失误。1 992年,它以公司资产规模一个亿、流动资金才几百万元的实力,却要建造工程预算十几个亿、需要6年完工的巨人大厦。结果几乎导致整个企业的整体覆没。l资料来源 中国
23、企业管理世界网 第二节第二节 控制过程控制过程l 控制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制定标准衡量绩效,即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采取管理管行动,纠正偏差与不足(见图10-3)。l一、制定标准一、制定标准l标准是衡量工作绩效的尺度。标准是在计划过程中产生的。计划及其相应的各项工作指标是管理人员设计控制工作所要依据的标准。但受到计划明细程度的限制,许多需要控制的工作常常没有具体规定,需要建立具体标准加以控制。l (一)标准的种类(一)标准的种类l 标准的种类很多,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一般情况下,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以保持控制的准确性。受控制系统一般都是较为复杂的和变化的,不能指望所有方面都制定标准,严格
24、控制。所以,需要对那些直接关系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活动或关键性活动订立控制标准。一般按组织的基本活动种类来说,须订立业务标准、政策标准、职能标准、设备结构标准、人事标准及工作标准等。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下列八个领域建立了标准:l(1)获利性(如利润)。l(2)市场地位。l(3)生产率。l(4)产品领导地位。l(5)人员发展。l(6)员工态度。l(7)公共责任。l(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l(二)标准的表示形式(二)标准的表示形式l不同业务领域、不同种类的活动有不同形式的控制标准。就其衡量绩效的指标形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l(1)用实物量表示标准,如每月的生产数量。l(2)用价值量表示
25、标准,这是最常用的标准,包括资金标准、收益标准、成本标准等。(3)用时间表示标准,如各种工时定额、完成任务的限期等。l(4)用定性指标表示标准,如企业的经营方向。控制的对象有的是可以借助一定的量化指标来表示,而有的则只能使用定性标准。l(三)制定标准的方法(三)制定标准的方法l 确定了建立标准的范围后,就应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标准。主要有三种方法:l1.统计分析法l统计法就是根据组织的历史数据资料或与同类组织对比的水平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据以确定衡量预期成效的控制标准。标准所选择的具体统计数字可能是平均数,也可能是高于或低于中点的一个定点。这种方法制定的标准,较好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十章 控制教学课件 管理学 基础 课件 第十 控制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