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内控测评效果的做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增强内控测评效果的做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内控测评效果的做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增强内控测评效果的做法刘 刚 在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审计中,为了通过内部控制测试,达到降低审计成本、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之目的,既要严格操作程序和测评标准,又要讲求测试技法。通过实践总结了包括测试前、测试和评价阶段可采用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测试范围和重点的选择。主要是在测试初始,决策是否用内部控制测试,以及用的范围和方向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测试前和实质性测试前两个环节。选择正确,事半功倍。选择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重点可依据以下3点:(1)根据审计任务、目标以及时限;(2)根据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核算形式以及外部监督状况;(3)企业资本组合及行业特点。如当前企业大多数实行公司制,不仅有母公司,
2、还有子公司、孙子公司。对实行严格的三级核算制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测试需要深入到子公司、分厂甚至车间等基层经营单位,掌握内部控制点的全面情况;对实行统分结合核算形式的公司制企业,应在与审计目的密切相关的公司分别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对实行集中统管式财务管理的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测试则以主体公司为主。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和重点可依据以下4点:(1)将内部控制测试评价为失去控制和控制薄弱的业务系统或业务环节,即健全性测评为“不健全”、“基本健全”和符合性测试未被评为“可信赖”的业务列入实质性测试范围。如对某集团公司应收预付业务内部控制测试,健全性测评87.5%为“基本健全”,缺陷是无定期寄发对帐单制度
3、;符合性测评100%;作为实质性测试的检查重点,发现潜亏4000余万元。(2)将特定时间内未得到良好控制的业务系统或业务环节列入实质性测试范围。如抽样检查发现,一大型企业集团存在企业主管资金审批的财务负责人公伤期间,企业一种主要原料采购量比以前大增、次数变频的现象,即应列为实质性测试重点。(3)固有风险较大的业务。如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帐单核对、存货和固定资产抽查盘点。对某公司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试,健全性测评100%为“健全”;符合性测评82.35%,缺陷是未执行稽核控制;实质性测试发现该单位银行存款未达帐项2000余万元。(4)注意分析企业及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流行的经营思潮、经营手段对
4、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结合企业改组改制、大型技改项目、对外投资等重大经营活动,将易发部位或业务流程列为实质性测试范围和重点,克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会计系统在企业管理总体和层次上的局限性。如目前合并报表编制、长期投资等业务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即可定为实质性测试重点。 二、测试工具的准备。问卷式调查表是内部控制测试的基本工具,而关键控制点则是问卷式调查表的关键内容之一。准备测试工具,使其适用、灵敏。一是根据企业有关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办法、规定,将问卷式调查表各控制点测试内容细化、充实,使控制点测试标准贴近企业实际情况。如根据企业对采购资金按照数额大小划分审批权限的规定,将存货内部控制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增强 内控 测评 效果 做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