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 安 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六月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目录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一、调整目的1二、调整任务1三、调整依据3四、调整原则5五、规划范围7六、规划期限7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8第一节 区域概况8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10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13第四节 调整完善面临的新形势20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22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2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22第三节 规划调整指标24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7第一节 农用地27第二节 建设用地28第三节 其他土地30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
2、化32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32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33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38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39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39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40第三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40第四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41第五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1第六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42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4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44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44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45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46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点任务47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47第二节 节约集约用地48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51第九章 街道主要用地调控53第一节 街道土地利用方向53第二节 主要用地调控指标方案54第三节 区级
3、预留指标使用54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6第一节 交通项目56第二节 水利项目56第三节 环保项目56第四节 电力项目56第五节 文物保护及旅游项目56第六节 其他项目57第十一章 规划调整实施保障措施58第一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配套制度58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58第三节 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规划目标落实59第四节 提高规划管理科技水平59第五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60第十二章 附 则61附表附表1 未央区规划目标指标表62附表2 未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3附表3 未央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调整表64附表4 未央区分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65附表5 未央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6
4、6附表6 未央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7附表7 未央区各街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72附表8 未央区各街道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73附表9 未央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74附表10 未央区建设用地管制区面积表75IV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第一章 总 则一、调整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促进土地规划理念转变,保障本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5、工作方案(陕国土资发201513号)总体要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安排,以2014年为基准年,对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做出调整完善。通过本次调整完善工作,合理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指标,确保耕地面积稳定,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适当调整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保障中、省、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实现“调结构、优格局、促发展”的总体目标。二、调整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
6、续变更到2014年的土地数据为基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评估过程中,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等成果,及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二)调整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合理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调整,一是在数量上要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二是在质量上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确保把优质耕地和经过土地整治的其他耕地优先保护起来。对建设用地的调整,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省、市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优
7、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划剩余空间情况,统筹安排开发区、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比例结构,通过倒逼存量挖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三)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确需调整的,必须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一是加强与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
8、活、生态用地空间,避让优质耕地,最大限度保护河流、湖泊等生态用地。二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以布局优化为主,促进全区发展。三是严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四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文物遗址保护需要,结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土地整治、产权置换,促进农民进城。五是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保障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尤其是要优先安排和保障社会民生、文物遗址保护,以及国家、省上支持发展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用地等。(四)推进“三线”划定和“多规合一”结合规划调整完善,统一部署,根据调整后的规划主要指标和用地布局,优先
9、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结合“三线”划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推进“多规合一”。三、调整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年8月2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2014年7月29日;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8年12月27日。(二)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2008年1月3日;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2014年9月1日;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
10、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2017年5月8日;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2014年10月28日;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2014年10月18日;6、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2014年2月13日;7、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2016年8月4日;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2016年6月30日;9、陕西省节约集
11、约用地实施细则(试行)(陕国土资发201456号),2014年11月24日;10、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陕国土资发201513号);1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4号),2016年8月8日;12、关于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安排使用管理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6号),2016年8月12日。(三)技术标准1、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1024-2010),2010年6月27日;2、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21-2009),2009年
12、11月18日;3、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21-2010),2010年9月10日;4、陕西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试行),2016年6月。(四)相关规划及其他成果1、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2、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3、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未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未央区城市周边基本农田举证划定成果即全域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四、调整原则(一)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以本轮规划为基础,在规划总体格局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
13、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规划指标,局部调整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土地用途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二)坚持应保尽保,量质并重按照布局基本稳定,保护优先,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坚持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优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三)坚持节约集约,优化结构在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前提下,结合用地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四)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
14、和生态保护红线,引导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和优化。(五)坚持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涉及规划目标、规划布局重大调整和“三线”划定的,及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会同开展工作。加强上下级规划衔接协调,主动做好与未央区“十三五”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开发区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五、规划范围未央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张家堡、辛家庙、徐家湾、草滩、三桥、六村堡、汉城、谭家、大明宫、未央宫、建章路和未央湖等12个街道,59个社区,20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64.41平方公里。未央区中心
15、城区属西安市中心城区一部分,范围包括张家堡街道、三桥街道(部分)、辛家庙街道、徐家湾街道、大明宫街道、谭家街道、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部分)、未央宫街道、汉城街道建章路街道(部分)、未央湖街道,范围面积218.48平方公里。六、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期限:2006 -2020年;规划调整基准年:2014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61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未央区位于西安市区北部,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847081090221、北纬341450342622。西越漆渠河与长安区和
16、咸阳市秦都区相连,北临渭河与高陵区和咸阳市渭城区隔河相望,东至灞河与灞桥区分界,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长安区、雁塔区、莲湖区和新城区接壤。区政府驻地张家堡街道,全区土地总面积264.41平方公里,占西安市土地面积的2.62。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本区地形地貌为渭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类型单一。由北向南依次分为渭河漫滩和一、二、三级阶地,二、三级阶地东高西低,河漫滩与一级阶地转为西高东低,海拔在364412米之间。(二)气候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1.4千卡/ 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026.8小时,年平均气温13.
17、3,年均无霜期为208天,年平均降水量580毫米左右。(三)土壤土壤以土娄 土、黄土性土、潮土三大类为主。(四)水文未央区是西安市拥有水系最多、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区,“八水绕长安”盛景中的渭河、灞河、浐河等河流穿境而过,还包括氵皂河、漆渠河、太平河等,“九湖映古城”美景中的汉城湖、未央湖水韵盎然,水面面积过万亩。三、经济社会条件(一)人口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82.28万人,城镇人口76.79万人,城镇化率93.33%。户籍总人口58.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59万人,占总人口的75.96%。(二)经济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20亿元,财政总收入135.13亿元,社会消费零
18、售总额411.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64元。(三)交通未央区是西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必经之路,距离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8公里,并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西安铁路北客站。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的六条节点在本区境内,西接西宝高速,北接西铜高速,东临西阎高速、西潼高速,市际、省际公路交通便捷。机场高速一号、二号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2号线穿境而过,同时有北三环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交通便捷。(四)文物区内古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先后有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区内
19、文物古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堪称全国县(区)之最。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遗址47处。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汉长安城“三宫一城”等遗址驰名中外。(五)开发区境内有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浐灞生态区。其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未央区北部渭河以南沿岸至郑西铁路之间区域和辖区中部汉长安城遗址以东区域,主要涉及六村堡街道、建章路街道、汉城街道、张家堡街道、大明宫街道、徐家湾街道和未央宫街道,范围面积5885.0公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位于未央区西部福银高速以西区域,涉及三桥街道和建章路街道,范围面积5055.6公顷;浐灞生态区位于未央区东部,主要涉及未央
20、湖街道、徐家湾街道、谭家街道和辛家庙街道,范围面积3120.0公顷。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14年,农用地6720.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42%;建设用地18274.7公顷,占69.11%;其他土地1445.3公顷,占5.47%。(一)农用地耕地4226.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2.88%;园地900.1公顷,占13.39%;林地614.6公顷,占9.15%;其他农用地979.9公顷,占14.58%。(二)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15927.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7.16%,其中城镇用地12296.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7.20%,农村居民点3516.0公顷
21、,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2.08%,采矿用地115.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0.72%。交通水利用地2134.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68%,其中铁路用地183.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58%,公路用地1668.4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78.15%,管道运输用地4.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20%,水库水面40.5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90%,水工建筑用地238.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1.17%。其他建设用地212.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6%。全部为特殊用地。(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全部为水域,面积1445.3公顷。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土地
22、利用率高未央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014年,全区除河流滩涂外的全部土地已被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率为94.53%。(二)城市用地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占比大本区地处西安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城市特征,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69.11%,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51%,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77.20%,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99.01%。(三)文物古迹众多,遗址保护区面积大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都,建城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曾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都城建在未央的就有12个,
23、秦、汉、隋、唐封建王朝在此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址(迹),主要有驰名中外的秦阿房宫、汉长安城、汉未央宫和唐大明宫遗址。遗址保护区面积达4655.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61%。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耕地保护难度加大随着大西安建设的推进,未央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本区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将不可避免。规划调整完善期,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各项建设项目落地,还将占用大量的耕地,耕地保护难度将会加大。(二)城乡结合部用地散乱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施,本区城市发展用地增加,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程度和价值日益增长,村一级的土地又缺乏统一规划,不按土地用途分区
24、进行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局部用地布局散乱。(三)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规划频繁修改本轮规划实施9年间,因预期不足,部分区域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等共调整修改规划3次,涉及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五水厂、西安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第一发射塔、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项目。在规划实施期间频繁调整规划,一方面,影响用地单位的建设进度,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给未央区的产业布局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一)总量指标1、耕地保有量本轮规划到2020年,未央区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400.0公顷;到2014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4226.
25、1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超出2826.1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本轮规划市级未给未央区安排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建设用地总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423.9公顷以内;到2014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8274.7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2149.2公顷。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549.7公顷以内;到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5927.7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1622.0公顷。5、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7549.7公顷以内;到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规
26、模为12411.7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5138.0公顷。(二)增量指标1、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135.2公顷以内;到2014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已使用4381.0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2754.2公顷。2、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6135.0公顷以内;到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已使用4361.0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1774.0公顷。3、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703.4公顷以内;到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耕
27、地规模已使用3678.0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1025.4公顷。(三)效率指标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07平方米以内。到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50平方米。与规划目标相比,超出43平方米,节约集约用地有待提高。二、规划布局实施情况(一)开发区规划布局实施到2014年,全区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381.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集中在六村堡街道、汉城街道、草滩街道、徐家湾街道、谭家街道和辛家庙街道。未央区范围内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安浐灞生态区。按开发区统计,截至2014年底,沣东新城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903.4公顷;
28、经开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757.0公顷;浐灞生态区范围内已使用1035.6公顷;未央本部已使用1685.0公顷。(二)重点项目布局实施2006-2014年,全区建设用地增加量为4021.7公顷,其中位于允许建设区范围内3258.0公顷,占总增加量的81.01%,剩余增加量中385.8公顷为西铜高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第四污水处理厂、大西铁路、地铁二号线、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未央段、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占总增加量的6.59%,其他为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增加。规划的实施,落实了大明宫建材家居商贸物流基地、西部建材城、西安市城市改造项目、大明宫太液池及周边改造项目、
29、纬二十六街经济适用房项目、金秋老年公寓项目、北客站储备地、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以及红光村、韩家湾、三家庄、红旗村、草二村、王家堡村等城改项目用地需求,并保障了西铜高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大西铁路、郑西铁路、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地铁二号线、大兴东路、第四污水处理厂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三)规划布局调整为保障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五水厂、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第一发射塔、西安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项目等项目在区内顺利落地,对涉及到的西安市市级、未央区区级及相关街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规划实施期间,先后共修改规划3次,调整面积10
30、7.6公顷。二、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一)社会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区紧抓城市发展重心北移和行政中心北迁的历史机遇,坚持“板块联动、融合发展”理念,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未央;北客站、未央路、北三环、大明宫“四大商圈”建设加速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2.30%提高到55.50%;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中村”整治,完成整村拆除34个,拆迁面积111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66条市政道路近2000亩土地、70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征地拆迁任务,秦汉大道(未央段)、东北三环立交等45条道路边线通车,市政道路建设数量占全市50%以上,全区高水平新型城市化
31、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3:1缩小到2.0:1;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5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实现回迁安置居民7.2万人。(二)经济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区域土地产出率水平逐步提高。全区GDP由2005年的119.3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75.20亿元,建设用地地均GDP由2005年的0.84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2014年的3.73亿元/平方公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5年的103.0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15.51亿元。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0.99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2014
32、年的5.05亿元/平方公里;地均工业产值由2005年的0.69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014年的4.11亿元/平方公里。土地利用强度进一步增大,土地产出增长趋势明显,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连续入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三)生态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区按规划组织实施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八水润西安规划,先后建设了汉城湖、未央湖、太液池、阿房湖和西安湖等湖池水景区及浐灞生态湿地公园;渭河、灞河、浐河、太平河、漕运明渠和幸福渠整治基本完成。区水务和河道管理部门结合渭河岸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适度开展休闲观光、有限开发利用河道资源,为区域群众建设城北的水文化休憩公园。沿渭河和浐灞
33、河河堤外侧种植了宽约200米左右的生态防护林带,总长度达到30多公里,在未央区的北面和东面形成绿色隔离带和保护带。以海绵城市、森林城市等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渭河南岸及浐河、灞河独特水韵魅力,塑造以水脉、林地、绿化为重点的绿色生态网络基底,初步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型城区,在西安大都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三、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规划指标不足“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处于“追赶超越”发展与结构优化的重要阶段。按照“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定位,在继承原有发展格局基础上,按照推进产业发展转型、提升环境品质、服务人民生活的原则,全力构筑“
34、一核、六带、十大板块”的空间构架体系。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经济发展走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抢抓丝绸之路跨国联合成功申遗机遇,深入挖掘汉唐历史文化特色,加强遗址保护和利用,推进遗址保护展示。规划后期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相关专项规划和土地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上不一致由于各行业规划编制的基期和规划期限不统一,本轮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发展空间不可避免地与各行业用地需求出现偏差;特殊区域用地管制缺乏弹性;列入规划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尤
35、其是线性工程,因设计方案优化导致实际用地与规划安排用地产生偏移。1、文物遗址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矛盾2012年,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把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面积规划为5702.0公顷;且文物部门规划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有相应的文物展示和复原等建设用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确定为禁止建设区,对文物保护相关项目的报批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渭河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部分区域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渭河综合整治、浐灞河综合整治、漆渠河、太平河及汉城湖综合整治等水利项目陆续实施,项目所要建设的河堤、河堤路以及湿地的位置和范围都与本
36、轮规划存在差异。(三)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欠缺规划实施过程中,重行政管理手段,轻经济激励机制,导致规划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耕地保护缺少激励机制,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缺乏相关利益引导机制,土地经营者和用地单位对耕地的保护和再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第四节 调整完善面临的新形势一、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三大战略”等重要部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为积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理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念也进行调整转变,即:指标管理型规划向空间管制型规划转变、增
37、量调节型向总量管控型规划转变、专业部门型向全局全域型规划转变。提出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划定,以及融合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多规合一”等新的规划方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三五”规划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方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重要时期,更是未央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重要时期。本区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浐灞生态区发展战略等的深入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
38、强大的拉动作用。西安市委市政府驻地北迁未央、铁路北客站落址未央并投入运营等,使未央在西安市的行政、经济中心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定。保障 “十三五”期间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做好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统筹管控能力,将成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规划调整提出新要求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第一节 经
39、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西安市未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一、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亿元,年均增长8.5%;区级财政收入达到54.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7.5%;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0%;中心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0%。二、城区品质和文化魅力实现新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大都市综合立
40、体交通体系基本构建。环境更加优美,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靓丽宜居。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更加彰显,历史文化传承和开发保护有机融合。三、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大气、水污染排放总量得到严格控制;绿色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稳步实施,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万元GDP能耗下降累计达到16%;城区河道水质总体达到V类水功能标准;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
41、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5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111.0公顷。二、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保护基础性生态屏障用地,重视区内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提升渭河、浐河、灞河(未央段)综合治理成果,加强氵皂河、太平河等河道,河堤整治和景观打造,营造清洁、优美的城市水域环境,彰显未央水韵魅力。加快渭河灞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大遗址保护区景观带修复、公园绿化以及重点道路、重点区域增绿补绿建设步伐。构建以公园
42、和度假村等为主的绿色景观点,以园林示范单位、居住区和道路林网为基础的绿地网络。到2020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40%。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加快推进节地型城中村改造,实现全域城区化。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049.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以内。第三节 规划调整指标一、
43、总量指标(一)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53.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11.0公顷。(三)园地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1564.0公顷。(四)林地到2020年,林地面积为446.0公顷。(五)建设用地总规模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049.0公顷以内。(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67.0公顷以内。(七)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6513.0公顷以内。(八)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482.0公顷以内。二、增量
44、指标(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455.0公顷以内,其中包括2006-2014年已使用4381.0公顷,2015-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2074.0公顷(其中减量规划新增67.9公顷)。(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到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6435.0公顷以内,其中包括2006-2014年已使用4361.0公顷,2015-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2074.0公顷。(三)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到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894.0公顷以内,其中包括2006-2014年已使用3678.0公顷,2015-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45、指标1216.0公顷。(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到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为4894.0公顷,其中包括2006-2014年已补充3678.0公顷,2015-2020年还需补充1216.0公顷。三、效率指标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07平方米。未央区土地利用主要指标见附表1。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 农用地2014年农用地面积为672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5.42%。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调整为442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6.75%。调整后面积净减少2291.6公顷,比例降低8.67个百分点。一、耕地2014年耕地面积为4226.1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62.88%。到2020年面积调整为1453.0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32.81%。调整后面积净减少2773.1公顷,比例降低30.07个百分点。规划调整期间,耕地减少2965.4公顷,包括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258.9公顷,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湿减少耕地1706.5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及建设用地复垦增加耕地192.3公顷。二、园地2014年园地面积为900.1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13.39%。到2020年面积调整为1564.0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