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知识与训练完整版ppt全套教程(中职).ppt
《书法基础知识与训练完整版ppt全套教程(中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基础知识与训练完整版ppt全套教程(中职).ppt(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书法基础知识与训练编著齐丽山主审王龙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节商周书法漫谈怎样区别甲骨文与金文? 历史沿革 书法是与文字同时产生的。中国的文字,有一个很长的孕育发展过程。它草创于4 000年前,可上溯至6 000年前左右。在这一时期里,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画纹(图11),是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图11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甲骨文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证明,至少在3 700年以前,汉字的书写就有了艺术性。甲骨文(图12)出土的地址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在商代称为“殷”。周朝帝王将其统
2、治放在敬天保民之上,设立礼乐制度。青铜器随之增多,冶炼技术有了进步,铸造艺术得到发展,于是金文(图13)蔚为大观。 图12 图13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古人称铜器为金器,金文即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钟和鼎是两个大类,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代表作品颂鼎(图14)、颂敦、颂壶、利簋(图15)、毛公鼎(图16)、散氏盘(图17)。 图14 图15图16 图17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字体特征由于甲骨文是用尖硬的工具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因此笔画瘦挺,有锋芒,先横后竖的笔画转角处以方折为主,总体充满了苍古、俊朗之美。甲骨文的字体大小以实物形体繁简为
3、准,形体繁杂的字体就大,形体简单的字体就小。铜器铭文是刻范铸就的,字的笔画比甲骨文粗壮,曲笔、直笔变化较多,这些都丰富了甲骨文的表现形态。不过,周初的金文,除了笔画比甲骨文饱满些外,字体方面还留有不少甲骨文的形态,字形有大有小,行款也不很严格。金文带给我们的是敦厚之美。 甲骨文字与钟鼎文字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二节秦汉书法漫谈秦始皇在文字方面的贡献是什么?历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并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定小篆为正字,淘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从而改变了战国时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李斯的仓颉篇(图18)是当时的小篆范本。有
4、了小篆,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图19)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被对应地统称为大篆。 图18 图19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在秦统治全国之初,还有一种刻铸在诏版和权量上的文字,结字形式与小篆相通,只是字的大小不一,一般认为就是秦隶。由于秦代的隶人从事劳役的人或职位低微的吏役,为书写的便利和迅速,普遍使用这种书体,所以称它为隶书。汉朝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426年间,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新文字阶段的开始。汉初的典章制度基本上沿用秦制,文字也使用篆书和隶书,但篆书只用于官方文献、符玺、幡信及碑额的装饰,应用更多的则是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书体。到了
5、西汉晚期,隶书逐渐摆脱篆体独立形成,盛行于世。到东汉桓、灵时期,隶书发展到了顶峰阶段。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至汉代,由秦隶、八分简化而成的草书出现了,但那是字字不连续、笔笔分清的草书,一种民间乐于使用的书体。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将这种书体整理后作了急就篇(图110),这就是章草的雏形。 图110汉代的典型书体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经过简省、草化而生成的。汉隶取横势,字呈扁形。汉隶结构上下紧密、左右舒展,一笔之中有粗有细,明显的特点是长横画往往用逆锋起笔写成“蚕头”状,收笔顿挫后,借用章草笔法挑出,形成“燕尾”。由于字形较扁,比篆书看上去要平稳。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
6、简史 运笔的平直化、顿挫化和结构的简便化,是篆书向隶书演变的道路。西汉简牍(图111)可以证明,秦、汉书法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代表作品 图111 开通褒斜刻石(图112),反映了当时的趋向:笔画简直,外形扁方,远离篆书。石门颂(图113),运笔具秦篆意,但奔放不拘,少有僵硬的直笔。结构形宽而气紧,笔画照应,劲挺有姿。乙瑛碑(图114),笔画较方,但笔势灵动,使转变化丰富,结构活跃而平正,能不受界格束缚且保持横直成行。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曹全碑(图115),笔画取圆,笔势柔美,结构精巧,神态妩媚。 张迁碑(图116),笔画坚实,笔画间距紧凑而不局促,结构方正且充实,规矩质朴
7、,已带有魏时楷书的意味。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图116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字体特征小篆是由表形文字演进到纯表意文字的关键性字体,书写时更偏重于笔画的简省和笔势的方圆、曲直变化。小篆充满了装饰性,笔画圆润、匀称,结构对称,艺术性明显。这种字体的独特美是其他字体不能替代的。西汉时的隶书处于演进的过程,结构方面,则变秦篆的纵势为横势。这不仅是东汉隶书成型的基础,还是后代正楷、行书的借鉴所在。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用笔方折、圆转并用,极具飘逸之美。 篆书与隶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三节魏晋书法漫谈 楷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历史沿革
8、三国时魏国的隶书,方笔直势居多,如果横笔不作蚕头燕尾状、捺脚取方折并缩短长度,就与楷书十分相近了。从一些魏国的简牍书迹看,字的尺寸较小,书写求便捷,尽管还有隶书笔意,但楷书的形态已经初具。钟繇是一位书风古朴的书法家,从他的作品宣示表(图117)中我们能感觉到一些早期楷书的气息。因此,我们也把钟繇看成成熟楷书的鼻祖。 图117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西晋、十六国时期,碑刻中有了字形方正、不特别强调蚕头燕尾的书体,由于它们留有隶书的影子,因此有人称之为“隶楷”。例如鹤立鸡群的天发神谶碑(图118),风骨奇伟,运笔斩钉截铁,起笔粗而方,收笔有燕尾状;纵势笔画犹如匕首,锋棱有威;结构上紧
9、,字形较长,存 图118有篆书之意。篆、隶、草、正四体,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已经齐备。从当时的简牍、文书和写经作品来看,篆书、隶书、草书的技巧相互参用,不但为楷书的成型打下了基础,还预示了楷书必然有众多的流派产生。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代表作品王羲之是东晋、十六国时代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书家。现在能够看到的他的楷书有乐毅论、黄庭经等刻本;行书有兰亭序诸摹本、刻本,及唐怀仁集字圣教序(图121)刻本;其他还有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图122)等行草作品。 图121 图122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也是一位杰出书家,书风较王羲之更有逸气,但骨力不足。
10、作品有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刻本(图123);其行草墨迹中秋帖、鸭头丸帖(图124)最为人称道。 “二王”以后,不同体、不同派的书法作品竞相媲美。有代表性的是东晋十六国后期的爨宝子碑(图125),朴厚古茂、奇姿百态,笔似刀切,点如三角,体势紧结,隶意尚存。 图123 图124 图125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看,两晋十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此间,又有两种书体出现,即楷书和行书的发展、完善,并逐渐盛行,长久地影响了后世。 南北朝时期, 由于社会动荡,佛教广为传播,造像的数量以绝对优势压倒碑刻。北朝的书风粗犷豪放,即使是精美的墓志铭,也笔笔扎实,很有气派。南朝时禁
11、止立碑,墓志铭盛行,流传至今的碑刻、造像记、墓志铭蔚为大观。人们习惯称以“方、密”为主要特征的六朝书法为“魏碑”。 魏碑是楷体书,尽管有些作品从运笔到结构隶书的气味还很浓,但魏碑中横笔上挑的写法,比隶书要收敛,外形一般也较方。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南北朝时期的刻石作品中,爨龙颜碑(图126)与前期的爨宝子碑同类,人称前者为“大爨”,后者为“小爨”,合称“二爨”。张猛龙碑运笔以方笔直势为主,横笔斜势较大、右面偏高,点画灵活多变,捺脚较长,已不同于隶形;同一偏旁部首有多种写法,借让巧妙,整体结构精致而气魄很大。 石门铭(图127)运笔以圆笔为倾向,结构宽博、开敞,笔势飞动,字形不规
12、整,但左右顾盼,章法天成。 图126 图127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字体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简便、快捷的草篆、草隶在民间悄然流行,通过不断的演进发展,逐渐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等诸多分支。 章草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一个简化或变化的偏旁应用在几个或更多的合体字上,使之易写易认。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加快了行笔,增多了圆转笔画,一个字当中的笔画连绵不断,字与字之间多有牵丝相连。 狂草比今草在书写上更加简便、快捷,极具驰骋不羁、一气呵成之势,常被称为“一笔书”。 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以至草书的形成,你能发现书法发展的大体轨迹吗?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
13、法发展简史第四节隋唐书法漫谈 唐代的书法名家你能说出几位?历史沿革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了中国。隋朝统治仅28年,但在书法史上却起着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唐楷诸家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名书家,应首推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他能写各体书,尤擅长草书,传有真草千字文。唐朝立国之初,唐太宗李世民惜民力,主教化,善于纳谏,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使唐朝呈现出超越两汉的兴盛气象。书法也随着政治、经济、文学和各类艺术的高度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爱好书法,身体力行学书法,还在教育、取士、官制上把书法列为一个方面,所以唐代书法风气特别盛行。唐代书
14、家在书法发展史上的主要功绩集大成式地完善了楷书,造就了一大批楷书大家。 唐代楷书,继承了两晋、南北朝书法的传统,向工整秀丽、精严端庄发展,笔画自觉地削减隶意,比例匀称,借让巧妙,结构精当,布局规整。成熟的唐楷,风神各异,直到现在还是人们学习的重要范本。代表书家唐初的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可以为代表,均以擅长楷书著称。他们的楷书,总的来说是属于王羲之系统的。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欧阳询楷书的特点是劲拔,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图129)、皇甫诞碑等。虞世南楷书的特点是遒美,作品有孔子庙堂碑(图130)。褚遂良楷书作品的特点是俊逸,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图131)等。薛稷楷书的
15、特点是秀丽,作品有升仙太子碑阴、信行禅师碑等。 图129 图130 图131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中晚唐楷书家,颜真卿、柳公权卓然而立,并称“颜柳”。颜真卿,其书法风格特点是雄伟,总体上给人以壮健宽博的感觉,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图132)、颜家庙碑等。柳公权楷书的风格特点是豪健,总体上给人以精干利落的感觉,作品有玄秘塔碑(图133)、神策军碑等。 唐代楷书家们都能写行书,他们一改工整规矩的结构,使字变得跌宕多姿,却又处处能看出深厚的楷书功底,令人称绝。比如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图134)等。唐代真正以行书闻名于世的是李邕。李邕行书结构峭健,借让出险入神。作品有云麾将军李
16、思训碑(图135)等。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图132 图133 图134 图135 唐代以草书著名的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孙过庭的草书风格规整,点画有侧势,直笔向左下转折而出时往往取兰叶形,结构规律性强,各部分配合完美合度,大小变化不大。书谱(图136)是其代表作。张旭的草书作品有古诗四首(图137)等。其草书笔画凝重,存有隶法,结构奇特多变,体势飞动不拘。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怀素的草书作品有自叙(图138)等。其草书笔画飘逸,似有篆意,运笔连绵旋转,结构奇异多姿,字形大小对比强烈,但又不失法度,布局一气呵成。 图136 图137 图138第一章书法发展
17、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书法到了唐代,不但各种字体已经齐备,而且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典范,使五代以后的书家得以博习众体,或发扬传统,或自出新意。 书法在唐代盛极一时,至五代时期相对“寂寞”。此间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当首推杨凝式。杨凝式的作品主要是行草书,有夏热帖(图139)等。 图139字体特征 楷书是直接从隶书发展而来的,其方块形状、直线笔画、偏旁系统都相通于隶书。楷书讲究的是一板一眼,笔画要在规整中求灵动,在沉稳中求变化,其字体更要匀称、平稳,给人以中和之美。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法偏重楷书时叫行楷,偏重草书时叫行草。行楷比楷书活泼流畅,行草
18、比草书约束规整。无论行楷或行草都要力求行云流水,给人以动的感觉。行书的特点是流便,易于书写,简洁快捷。隶书、楷书的书写要求极为工整、严格,草书又不易辨认,行书流行就成了必然。 行书常以圆转代替方折,以露锋代替藏锋,捺脚往往平拖出锋,这就使行书书写起来更加快捷、简略。行书的美是一种舒缓的流动美。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风格有什么不同?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五节宋元明清书法漫谈 什么是行书、行草书、草书?历史沿革 五代十国经历了50多年的动乱、分裂,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自南宋末开始,中国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兵马战 乱,至公元1271年,元世祖
19、忽必烈统一了全国,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 明代,从朱元璋草莽崛起,于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至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思宗朱由检自缢,历时276年。 清朝是由我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明亡。次年(顺治二年)清兵灭南明政权,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代表书家中国书法艺术在宋朝,主要成就是行书的集大成。著名的“宋四家”苏、黄、米、蔡,都是行书大家。苏轼的行书,笔画沉稳,不拘偏锋、中锋,结体平正中转折变化,注重借让,自成新貌。主要作品有黄州寒诗、赤壁赋(图140)等。黄庭坚的行书,结字中宫紧收,特疏与特密处对
20、比巧妙,在豪放中流露韵趣。主要作品有松风阁诗(图141)、华严疏等。米芾的行书,运笔纵横,点画跳跃,姿态万变,出锋之笔颇具强力,顿挫而含蓄,结构倚侧,神采奕奕。主要作品有苕溪帖、蜀素帖(图142)等。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蔡襄的行、楷作品有林禽帖、尺牍和颜真卿自书告身中跋等,笔画丰润柔和,结构整秀,体势文静。宋代在书法史上还有一件大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王著根据搜集到的名迹数千卷,刻成十卷淳化阁帖(图143),其中王羲之书迹占三卷,王献之书迹占两卷。这部大型法帖,为后人学习“二王书”提供了方便。 图140 图141 图142 图143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
21、法发展简史 元代赵孟頫,擅长楷、行,主要作品有胆巴碑(图144)等。赵孟頫影响了许多明代书家,但也有另辟蹊径的。明初书家宋克擅长章草和小楷,传有急就章(图145),柔净秀美。明代书家最负盛名的是明末的董其昌。他擅长行草书(图146),运笔平和,结体能在领悟前人意法的基础上变化发挥,潇洒闲逸。 图144 图145 图146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明清之际的书家,除了“学古出新”和“自我作古”以继承传统外,由于他们往往还是画家,绘画的风尚与所得,使其在书法的运笔、结构、章法乃至用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表现。其中张瑞图、傅山、王铎、朱耷的行草书个性最强。 张瑞图的行草书(图147),运
22、笔爽利,起笔势长而露锋,短画多自由,结构重横势,善用粗笔与排叠的横画,使字幅具有节奏感和整体美。傅山的行草书(图148),运笔柔中见刚,意态天真,结构错落有致,通篇静雅。 王铎的行草书(图149),笔势劲险快捷,讲究方圆曲直、轻重顿挫的变化,结构倚斜借让,豪放不羁,行气通畅,布字疏密奇趣。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朱耷的行草书(图150),笔画精细变化小,笔锋、笔势皆倾向于圆,线条单纯,结构简朴而富于变化,善于夸张一字中某一部分所占的面积,加大笔画间的空间对比,具有古朴、清新、淡泊的意境。 图147 图148 图149 图150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清代中叶以前的书
23、家,还有金农、郑燮、刘墉等。 金农的楷书(图151),运笔有隶意,常在平正中夸张某一部分所占的地位大小,造成奇巧、质实的形貌。郑燮的隶书(图152),参用篆、行、楷的字形,运笔如作画,外形变化奇特,布局生动活泼,疏密有致。刘墉的行书(图153),善于学苏轼,骨力深藏,充满含蓄之美。 图151 图152 图153 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乾隆(图154)及乾隆以后的书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 邓石如的篆书(图155),笔画凝练舒畅,结构稳健,其隶书笔画浓厚,结构茂密端庄。伊秉绶的隶书(图156)劲健沉着,笔势偏方,其行书笔画较瘦,自然颤笔,用平正的横笔与直笔抱合成新
24、形。何绍基的隶书(图157),运笔主圆,洒脱空灵,其行书出自颜真卿,参以隶法,跌宕合度,极其烂漫。 图154 图155 图156 图157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第一章书法发展简史 清末的书家,有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吴昌硕擅长写石鼓文(图158),笔其行书横势开张,字距紧凑,气聚神旺。康有为善作擘窠大字(图159),专用圆笔,运笔浑厚雄放,结构从石门铭来,肆意逞豪,不拘一格。 图158 图159 你若选择行书学习,会选择哪家哪派?为什么?第二章基本笔画学习第二章基本笔画学习第一节点画的写法 点画有方圆之别,这主要是提、顿、挫笔法连续应用的结果。点画讲究的是方中见圆、圆中寓方,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25、不可极端化。笔法分析方点逆锋向上,折笔向右形成方头,转笔向右下行,稍驻作顿,回锋向左上方收笔。圆点顺锋向右下行笔,至收笔处稍顿,转锋向上方收笔。运笔过程中以转锋为主。长点由点向右下延伸而成。起、收笔法都同“圆点”,只是中部行笔向右下延伸后再收笔。第二章基本笔画学习第二章基本笔画学习 左右点是“左向点”和“右向点”的组合写法,都是顺锋起笔。“左点”转锋向右上收笔,“右点”转锋向左下收笔。两点要求左顾右盼,相互呼应。常见问题 牛头点呈多尖状,不合圆度,有失含蓄。滴露丢失了点画圆中寓方的特点,同时又缺少侧势,变成了滴水状,力感尽失。 牛头 滴露例字练习 应用所学笔法临摹下列范字,注意观察笔画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法 基础知识 训练 完整版 ppt 全套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