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知能提升 限时式检测 梯级式提升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酶的概念、本质及作用机理1,32.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4,5,8(中),10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6,7(中)4.综合考查9,11(中),12(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14山东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B)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由活细胞产生,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C.人
2、体内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都是相同的D.酶的浓度影响酶的活性,其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解析: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结构;人体内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都有可能不相同;酶的浓度不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会影响反应速率,催化前后酶的数量不变。2.(2013福州八中模拟)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是(C)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要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
3、两角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的目的是避免植物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 度;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就是对自变量进行控制;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是为了便于识别滤液细线的位置,分离时色素带比较直。3.(2014郑州质量预测)下面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4、,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解析:本题以酶的作用机理、酶的作用及作用特点为载体,考查曲线图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E2是酶促反应中的活化能,E3是正常反应中的活化能,两者的差距为酶降低的反应的活化能;A、C曲线为酶催化作用下反应的曲线,B、D曲线为无酶催化的反应的曲线。4.(2013漳州期末)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曲线作为实验对照B.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C.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上移D.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解析:曲
5、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曲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说明该组为实验组,曲线为对照组;化合物X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只是降低了反应速率;若底物溶液pH升高,则酶活性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故曲线的顶点不一定上移;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没有使酶完全丧失活性。5.(2014江西赣州月考)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C)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解析:该图表示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剩余量越少,代表反应
6、越快,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 ,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该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35 37 33 30 ,所以A、B、D三项均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是8。6.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D)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解析:增大pH,酶的活性降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要下降,A错误;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
7、曲线将下降,B错误;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c曲线表示,C错误;曲线AB段自变量是反应物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D正确。7.(2013福建福州期末)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酶浓度0%1%2%4%5%相对反应速率02550100200实验二(酶浓度为2%)乳糖浓度0%5%10%20%3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
8、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实验一中如果增加酶的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会继续提高;实验一中如果增加乳糖浓度,会使反应速率迅速升高。由实验二知乳糖浓度超过20%,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因此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实验二若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活性,则相对反应速率降低。8.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 水浴中保温5 min,乙试管中变蓝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
9、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35 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解析:应先在35 水浴中保温5 min,再滴入1滴碘液检测,否则,甲试管中也会出现蓝色,A项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35 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恒温条件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C项错误;底物和酶均只有一种,不能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项错误。9.(2014黄山第三次月考)如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支试管,然后将两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 表示)中保温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
10、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装置ABCDEF水浴温度T/ 102030405060凝乳时间/ min不凝固7.04.01.54.0不凝固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 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热到40 会发生乳汁凝固C.可先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 不会发生乳汁凝固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的活性因素及实验分析,本实验是想验证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所以酶和乳汁分别水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加热是确保实验是在设
11、计的温度下进行。该实验只能说明在本实验设置的几个温度条件下,40 时所需时间最短,凝乳酶的最适温度在40 左右,不能肯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10.(15分)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市售新鲜淀粉酶,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等(提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操作及顺序实验组对照组 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加3%淀粉液2 mL+加3%蔗糖液2 mL+A+加蒸馏水2 mL+反应适宜温度下(60 )保温10分钟左右加斐林试剂2 mL+反应50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长泰县 第二 中学 2014 高考 生物 复习 降低 化学反应 活化能 课时 训练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210415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