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ppt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ppt(1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组编组编主编主编 吴秀华吴秀华 邹秋滢邹秋滢郭郭 南南 吴吴 铠铠主审主审 孟孟 华华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目目 录录第第1章绪章绪 论论第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第3章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章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第第4章根轨迹法章根轨迹法第第5章频域分析法章频域分析法第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章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第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分析章离散控制系统分析第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第第1章绪论章绪论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
2、各类自动控制系统共同规律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各类自动控制系统共同规律的一门技术科学。主要讲述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分的一门技术科学。主要讲述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析、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等内容。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使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使被控制的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去工作的过程。被控制的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去工作的过程。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按照某些规律结为一个整体的元部件的组合,它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按照某些规律结为一个
3、整体的元部件的组合,它们按照输入信号或输入指令的要求调节相应的物理量的连续变化,们按照输入信号或输入指令的要求调节相应的物理量的连续变化,使之达到预期的固定数值,或按照预期的规律进行变化。使之达到预期的固定数值,或按照预期的规律进行变化。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图图1-1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电位器产生初始输入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电位器产生初始输入电压信号电压信号 ,通过控制器的处理产生控制直流电机电枢回路的控,通过控
4、制器的处理产生控制直流电机电枢回路的控制电压制电压 ,并将加在电机电枢回路上,使直流电动机旋转,产,并将加在电机电枢回路上,使直流电动机旋转,产生一定的转速或角速度,从而带动负载运转。生一定的转速或角速度,从而带动负载运转。gududun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相关概念说明相关概念说明1. 被控对象被控对象2. 被控量被控量3. 控制器控制器4. 控制量控制量5. 参考输入量参考输入量6. 偏差信号偏差信号7. 反馈反馈8. 测量元件测量元件9. 比较元件比较元件10. 定值元件定值元件11. 执行元件执行元件12. 扰动信号扰动信号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
5、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 按照系统的结构分类按照系统的结构分类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按照参考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分类按照参考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分类恒值控制系统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
6、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 按照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分类按照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分类线性控制系统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2211)(,)(yxfyxf)()()(212121xbfxafbyaybxaxfba,设系统有如下输入、输出的关系式设系统有如下输入、输出的关系式若满足若满足 ( ( 为常数)为常数)的关系,称为满足齐次叠加原理。的关系,称为满足齐次叠加原理。非线性函数是指函数的系数与变量有关,或含有变量及其导数非线性函数是指函数的系数与变量有关,或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的函数。如的高次幂或乘积项的函数。如)()()()()()(222txtytydttdytxd
7、ttdy就是非线性函数。就是非线性函数。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 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定常控制系统定常控制系统时变控制系统时变控制系统5. 按照系统传输信号的不同分类按照系统传输信号的不同分类连续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6. 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分类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分类单入单出控制系统单入单出控制系统多入多出控制系统多入多出控制系统图图1-10 1-10 自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示意图自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示意图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
8、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4.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 稳定性稳定性2. 准确性准确性3. 快速性快速性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4.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 稳定性稳定性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4.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2. 准确性准确性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4.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
9、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3. 快速性快速性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1.4.2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步骤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步骤1. 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目标2. 确定控制系统结构确定控制系统结构3.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这几控制装置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这几控制装置4. 实验室或现场调试实验室或现场调试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经典控制理论阶段20世纪世纪30年代至年代至50年
10、代年代内奎斯特:关于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内奎斯特:关于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伯德:伯德图伯德:伯德图伊文思:根轨迹法伊文思:根轨迹法研究的对象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中的单入单出控制系统,研究的对象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中的单入单出控制系统,采用的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研究的方法有采用的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研究的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率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率分析法。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 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现代控制理论阶段20世纪世纪60年代至年代至70
11、年代年代现代控制理论中主要的理论成果有庞特里亚金现代控制理论中主要的理论成果有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R.Bellman)的动态规划原理,卡尔曼的动态规划原理,卡尔曼(R.E.Kalman)的可控性和可的可控性和可观性以及最优滤波原理等。观性以及最优滤波原理等。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3. 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阶段20世纪世纪70年代至年代至90年代年代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主要方智能控制理论
12、的研究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主要方向,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向,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组编组编主编主编 吴秀华吴秀华 邹秋滢邹秋滢郭郭 南南 吴吴 铠铠主审主审 孟孟 华华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目目 录录第第1章绪章绪 论论第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第3章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章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第第4章根轨迹法章根轨迹法第第5章频域分析法章频域分析法第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章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第第7
13、章离散控制系统分析章离散控制系统分析第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第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分析系统和各个元件的工作原理,找出各物理量分析系统和各个元件的工作原理,找出各物理量(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变量。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循的物理(或化学等或化学等)定律,列写动态关系式,一般为一个微
14、分定律,列写动态关系式,一般为一个微分方程组。方程组。 对已建立的原始方程进行数学处理,忽略次要因素,简对已建立的原始方程进行数学处理,忽略次要因素,简化原始方程,如对原始方程进行线性化等。化原始方程,如对原始方程进行线性化等。消除中间变量,写出关于输出、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数消除中间变量,写出关于输出、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微分方程。学表达式,即微分方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 RLC电学系统电学系统【例【例2-1】 RLC无源网络如图无源网络如图2-1所示,图中所示,图中R、L、C分别为电分别为电阻阻()、电感、电感(H)
15、、电容、电容(F);建立输入电压;建立输入电压 和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 之间之间的微分方程。的微分方程。)(tui)(tuo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 运算放大器电路系统运算放大器电路系统 【例【例2-22-2】 如图如图2-2所示为运算放大器有源网络,(所示为运算放大器有源网络,(a)图为比例型()图为比例型(P型)型)运算放大器网络,(运算放大器网络,(b)图为积分型()图为积分型(I型)运放网络,(型)运放网络,(c)图为微分型)图为微分型(D型)运放网络,(
16、型)运放网络,(d),(),(e),(),(f)分别为比例)分别为比例-积分型(积分型(PI)、比例)、比例-微分型(微分型(PD)、比例)、比例-积分积分-微分型(微分型(PID)运放网络的电路图,试求各自的)运放网络的电路图,试求各自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图图2-2 运算放大器有源网络电路图运算放大器有源网络电路图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
17、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3. 机械旋转系统机械旋转系统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4. 齿轮系统齿轮系统 5. 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系统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系统【例【例2-5】 已知直流电动机定子与转子的电磁关系如图已知直流电动机定子与转子的电磁关系如图2-5所示,机电系统所示,机电系统原理如图原理如图2-6所示。试写出其运动方程。所示。试写出其运动方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
18、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解: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是一复合系统的运动。它由两个子系统构解: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是一复合系统的运动。它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是电网络系统,由电网络得到电能,产生电磁转矩。另一个成,一个是电网络系统,由电网络得到电能,产生电磁转矩。另一个是机械运动系统,输出机械能带动负载转动。在图是机械运动系统,输出机械能带动负载转动。在图2-5的电机结构示的电机结构示意图中,设主磁通意图中,设主磁通 为恒定磁通,也就是说在励磁电压为常数为恒定磁通,也就是说在励磁电压为常数时,产生常数值的励磁电流时,
19、产生常数值的励磁电流 ,从而主磁通也为常数。忽略,从而主磁通也为常数。忽略旋转粘滞系数旋转粘滞系数 ,则可以写出各平衡方程如下。,则可以写出各平衡方程如下。(有关直流电动机的有关直流电动机的详细内容,可以参阅电力拖动有关书籍。详细内容,可以参阅电力拖动有关书籍。)fufIaf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1 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件组成的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例【例2-6】 已知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已知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2-8所示,试写出其运动方程。所示,试写出其运动方
20、程。2.2 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第一类非线性特性在指定工作点附近不存在饱和、继电、死区、滞环第一类非线性特性在指定工作点附近不存在饱和、继电、死区、滞环等现象,我们把这种非线性特性叫做等现象,我们把这种非线性特性叫做“非本质非线性非本质非线性”特性;第二类是非特性;第二类是非线性特性在指定工作点附近存在饱和、继电、死区、滞环等现象,这种非线性特性在指定工作点附近存在饱和、继电、死区、滞环等现象,这种非线性特性叫做线性特性叫做“本质非线性本质非线性”特性。特性。所谓线性化就是在工作点附近的小范围内,把非线性特性用线性特性所谓线性化就是在工作点附近的小范围内,把非线性特性用线性特性
21、来代替的过程。线性化的基本条件是非线性特性必须是非本质的;其次,来代替的过程。线性化的基本条件是非线性特性必须是非本质的;其次,系统各变量对于工作点仅有微小的偏移。这些条件对绝大多数控制系统来系统各变量对于工作点仅有微小的偏移。这些条件对绝大多数控制系统来说是能够满足的,因为实际系统大多工作在小偏差的情况下。说是能够满足的,因为实际系统大多工作在小偏差的情况下。2.2 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2.2 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例【例2-7】 整流晶闸管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整流晶闸管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10所示,其输入量为控所示,其输入量为控制角,输出量为整流电压制角,输
22、出量为整流电压 ,试建立其线性化模型。,试建立其线性化模型。DU2.2 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 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1)本质非线性系统不可以进行线性化正是因为这类非线性系统的不本质非线性系统不可以进行线性化正是因为这类非线性系统的不连续性、不可导性使得其泰勒级数展开式在工作点邻域的切线近似不成立,连续性、不可导性使得其泰勒级数展开式在工作点邻域的切线近似不成立,因此对于本质非线性系统,另外采用第八章所叙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因此对于本质非线性系统,另外采用第八章所叙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2)(2)对于多变量情况
23、,其线性化方法相似。对于多变量情况,其线性化方法相似。 (3)(3)工作点不同时,其线性化系数也是不同的,因此其线性化方程也工作点不同时,其线性化系数也是不同的,因此其线性化方程也是不同的。是不同的。 (4)(4)非线性系统在工作点邻域的线性化方程,应满足其函数关系的变非线性系统在工作点邻域的线性化方程,应满足其函数关系的变化是小范围的,否则,误差将会很大。化是小范围的,否则,误差将会很大。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1 2.3.1 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定义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1 2.3.1 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定义2
24、.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2 2.3.2 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1. 单位脉冲信号单位脉冲信号2. 单位阶跃信号单位阶跃信号3. 单位斜坡信号单位斜坡信号4. 指数信号指数信号5. 正弦、余弦信号正弦、余弦信号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2 2.3.2 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3 2.3.3 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1. 线性定理线性定理2. 延迟定理延迟定理3. 衰减定理衰减定理4. 微分定理微分定理5. 积分定理积分定理6. 初值定理初
25、值定理7. 终值定理终值定理8. 卷积定理卷积定理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3.4 2.3.4 拉普拉斯反变换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函数 变换为复变函数变换为复变函数 ,相应地它的逆运算,相应地它的逆运算可以将复变函数可以将复变函数 变换回原时域函数变换回原时域函数 。拉氏变换的逆运算称为拉。拉氏变换的逆运算称为拉普拉斯反变换,简称拉氏反变换。由复变函数积分理论,拉氏反变换的计普拉斯反变换,简称拉氏反变换。由复变函数积分理论,拉氏反变换的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 tf sF tf2.3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下面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完整版 课件 全套 ppt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