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部构造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开展规。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构造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4.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构造和高效生态机能,进展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展物质生产的综合体。5.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部的定量关系。6.系统:由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
2、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开展的有机整体。7.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8.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集合体。9.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10.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1.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开展变化过程。12.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场的演替。13.次生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展的演替。14.群落的交织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15.边缘效应:由于
3、群落交织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织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织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16.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17.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18.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生存环境。19.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20.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一样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
4、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21.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那么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22.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适宜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23.生态位宽度:是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24.竞争排斥:在自然界常常见到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局部灭亡或被取代。25.生态适应性:指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及两
5、者之间相吻合的程度。26.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的现象。27.趋异效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差异,长期承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生存差异。2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围,称之为生态幅。29.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严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3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31.初级生产力:初级
6、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能量。32.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展同化作用。33.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34.生物量金字塔:指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生物的重量关系。35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者所消耗的有机物质量或能量。39.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40.源:指产生和释放物质的库。36.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
7、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展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7.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3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40.草原生态系统:指以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及草食性农业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种与其生育环境条件所构成的,并完成肉、奶、皮等动物性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41.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42.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与直接进展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43.原始协作:2个物种
8、相互作用双方均获利的的相互关系。44.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比例的一个图解模型。45.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4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严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47.食物网:生态系统多条食物链互相交织,互相联结的网络。48.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局部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1.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穿插性、研究
9、统一性、宏观层次性2.系统有哪些根本特征?系统的构造具有有序性:系统无论大小一定有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系统具有整体性。3.生态系统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构造:物种构造、时空构造和营养构造。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组分和根本特性?组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局部组成。特性: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构造和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平衡特征。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根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等生产者,家畜、家禽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和
10、人工环境两大局部。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局部。根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6.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但自然生态系统只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调控性和高产能力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相对简单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生产系统。7.生态型的容?分布广泛的生物,具有形态学或生理学特性的空间差异变异和分化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生态学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8.种
11、群有哪些根本特征?种群的根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构造和性别构造、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成群型分布形成的原因:植物:繁殖特性、微域差异、天然障碍、动物及人的活动影响。动物:局部生境差异、气候的节律变化、配偶及生殖的结果、社会关系。9.出生率的上下受的影响?性成熟时间每次产生后代的次数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10.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2)
1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28.海洋生态系统?特点:浮游植物较多,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与陆地动植物差异:海洋中的动物大多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在水中进展光合作用,但不具备高大的树干和兴旺的根系。10.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原理与技术?特点:中国农
13、业生态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的有机融合坚持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资源深度开发区域性特征明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物质与循环生物群相生相克生物与环境协同开展。技术: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10.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特点、目标?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资源环境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保证食物供应的有效性和平安性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的就业时机和脱贫致富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发。11.种群的空间构造?迁移和扩散常指种群个体因某种原因从某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用
14、于植物和微生物,迁移和扩散是一种普遍生物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种群密度过高使得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这是主要原因种群等级低及领域性弱的的个体常被排挤,它们只好去寻找高级等级个体未占据的,条件较差的栖息地幼体长大后亲代驱逐出去而引起迁移自然扩散也是许多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征。12.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散利用:指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种群中个体或家族对空间分散利用的意义:保证食物的需要和保护幼体保证有营巢和隐蔽所调节种群密度。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意义:改变小气
15、候条件共同取食和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共同防御天敌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1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构造?生物群落的垂直构造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垂直构造: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清楚显,地上局部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个根本层次。1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构造?群落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构造。水平构造: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那么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20.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1)促进土
16、壤形成(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3)提高土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有影响15.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构造?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构造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构造。时间构造:温带地区四季清楚,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16.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外因演替:气候性外因演替、土壤性、生物性、人为演替因演替:群落成员改变群落部环境,而改变了的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群落成员。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演替与外因演替是两个相对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二者同时存在。自然界有许多成熟的群落由于周期干旱、水灾等重性周期性
17、演替现象。每一类型的演替,除了受本类型的主导条件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其他类型的演替条件的影响。17.群落演替类型?原生演替旱生水生演替次生演替森林的采伐演替草原的放牧演替顶级群落18.旱生与水生演替系列?旱生: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水生:自有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1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来源?作用:有机质是各种养分的载体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生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力具有和硅酸盐同样的吸附阳离子的能力,有助于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保蓄水分,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来源:作物的根茬、落叶、落花
18、留给土壤的有机物以秸秆直接还田土壤中各种生物遗体和排泄物人类补加21.群落种类?生态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22.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自动调节。23.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1)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24.简述边缘效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边缘效应,如适当增加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带,以保护和增殖野生动物;充分利用水陆交接处的边缘效应开展滩涂养殖,生产海带
19、、紫菜、各种贝类、鱼、虾等;利用城镇与农村交接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37.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形态?日光能、生物化学能、热能。25.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顶级群落: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特征:它是一个在系统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它的构造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有机物质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27.淡水生物的生态作用?浮游生物形成初级生产力多种鱼类共同对水体环境发生影响天然湖泊中,大量植物有机质沉淀湖底,积极参与湖泊的填平作用。29.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和提高途径?原因:漏光损失光饱和
20、限制呼吸消耗环境条件和生理状况。途径:选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群体物种光截获量降低呼吸消耗优化种植制度30.次级生产力低的原因和措施?原因:动物种类品种差异饲养方式饲养配比饲养技术。措施: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到屡次转化协调饲养量和饲料量的关系,提高转化效率选择和生产优质饲料科学的饲养技术控制家畜的非生产性消耗。3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必然性?由于不可食消费密度低或食物选择性限制利用后来未被同化同化后呼吸消耗掉变为生产量又被减少32.能量传递特征及效率?特征:逐级减少、单向流动。效率:林德曼效率:指某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与前一营养级所持有的能量之比;十分之一定律:指食物链
21、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特征及效率。34.光质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红外光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紫外光对生物和人存在杀伤和致癌作用。3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生态因子层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代替,尤其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生病或死亡。所以,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补偿作用:某一因子的数量缺乏,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因此,存在因子间的补偿作用。36.碳循环的层次和途径?层次:地质大循环:碳以植物有机体形式埋入地下,在复原条件下,形成化石原料,进入地质大循环,在人类开采后再次释放进
22、入大气生物小循环:来源于空气和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在食物链中传递而形成的循环。途径: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细胞水平上的循环大气CO2和植物之间的个体水平上的循环大气-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水平上的循环。26.生物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质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38.食物链和其类型?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严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能量与物质,人类常有目的地将食物链组合到一块,形成了既有活食性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 农业大学 农业 生态学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