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ppt
《法律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ppt(1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OGO21世纪通用法学系列教材世纪通用法学系列教材LOGO21世纪通用法学系列教材世纪通用法学系列教材LOGO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n第一节 法的概念和本质n第二节 法的价值n第三节 法的创制n第四节 法的实施LOGO第一节 法的概念和本质n法学故事:洞穴奇案n一、法的词源和词意n“法”是指判断平、正、直的一种标准,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n二、法的外部特征n (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n (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n (三)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n (四)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LOGO第一节 法的概念和本质n三、法的本质n
2、(一)法是被奉为法律的国家意志n(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n四、法的概念n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LOGO第二节 法的价值n 法学故事:所罗门的智慧n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特性n (一)价值的一般含义n (二)法的价值的概念n 法的价值,是指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个人、群体、阶级、社会需要的积极意义。n 二、法与自由、秩序、正义的关系n (一)法与自由n (二)法与秩序n (三)法与正义n 延伸阅读:法律信仰的守护者苏格拉底LOGO第三节 法的创制n 经典案例n 一个案件引出一部法规孙
3、志刚案件n一、法的创制的概念n 法的创制,又称法的创立。法的创制,最通常的称为立法。n 1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n 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n 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创制、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n 4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LOGO第三节 法的创制n二、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n 以法律规范得以形成为标准,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两类,即制定法律规范和认可法律规范。n三、法的创制的阶段n (一)准备阶段n (二)确立阶段n 这个阶段通常较为程式化,特别是涉及立法机关的活动,通常要通过宪法或其他法律文件加以规定。LOGO第三节 法的创制n四、我国法的创
4、制的基本原则n (一)实事求是原则n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维护和保障立法科学性的重要原则。n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n (三)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废、改、立相结合n (四)科学的创见性LOGO第四节 法的实施n经典案例:赵作海案件n一、法的实施n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n二、法的执行n (一)法的执行的概念n 法的执行,又称为法律执行或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强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LOGO第四节 法的实施n二、法的执行n (二)法的执行的特点n 1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n 2法的执行具有广
5、泛性n 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n三、法的适用n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n (二)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n 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为正确、合法、及时。LOGO第四节 法的实施n三、法的适用n (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n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n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n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n四、法律监督n (一)法律监督的含义n 法律监督,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LOGO第四节 法的实施n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体系n 1国家法律监督体系n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n 第二,司法机关的监督。n 第三,行政机关的监督。n 2社会法律监督体系n (1)各政党的监督。n (2)社会组
6、织的监督。n (3)社会舆论的监督。n (4)人民群众的监督。n 延伸阅读:反思赵作海案不能止于个案LOGO课后题n 一、选择题n 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n 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n 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n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n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n 二、讨论题LOGO第二章 宪法n第一节 宪法概述n第二节 国家制度n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n第四节 国家机构LOGO第一节 宪法概述n法学故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n一、宪法的概念与历史n二、宪法的特征n (一)在规定的内容上n 宪法的
7、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n (二)在法律效力上n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n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n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LOGO第一节 宪法概述n三、宪法的基本原则n(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n(二)人民主权原则n(三)保障公民权利原则n(四)法治原则n(五)民主集中制原则LOGO第一节 宪法概述n四、宪法的性质n(一)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n 宪法是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制定的,是对阶级斗争的总结。n(二)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n(三)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
8、变化而变化n延伸阅读: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评析LOGO第二节 国家制度n经典案例:唐慧案n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n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n 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n (二)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n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n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LOGO第二节 国家制度n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n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n 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n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n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n (三)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
9、国情LOGO第二节 国家制度n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n (一)我国的政党制度n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n (二)中国不能搞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LOGO第二节 国家制度n四、国家结构形式n (一)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n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n (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 (三)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n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在“一国两制”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LOGO第二节 国家制度n五、经济制度n 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
10、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n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n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n 延伸阅读:唐慧案胜诉的标杆意义LOGO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n经典案例:馒头恶搞无极n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n (一)基本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n 1基本权利的概念n 2基本权利的基本特征n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n 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n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n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n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LOGO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n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1、n (一)政治权利自由n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n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游行、示威、结社(登记)自由。n (二)宗教信仰自由n 1含义n 2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n 3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事务的管理LOGO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n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n (三)人身自由n 1意义n 2人身自由的内容。n (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n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n (五)特定主体的权利LOGO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n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n (一)义务的概念与特征n 1从狭义上讲,义务仅指法律义务n 2法律义务的
12、基本特点n (二)基本义务的概念与特征n 案例评析LOGO第四节 国家机构n 法学故事:总统的紧急状态权力与国会的制约n一、国家机构的概念n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具有强制力的组织。n二、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n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n (二)法治原则,依法办事n (三)责任制原则n (四)精简与效率原则LOGO第四节 国家机构n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n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n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 2全国人大常委会n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n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n (三)国务院n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LO
13、GO第四节 国家机构n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n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n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n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n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n 1自治机关n 2人员任职n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LOGO第四节 国家机构n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n (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n 1人民法院n 2 人民检察院n 延伸阅读:总统的紧急状态权力与国会的制约的参考结论LOGO课后题n 一、选择题n 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n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n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
14、也被剥夺n 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n 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n 二、案例分析LOGO第三章 刑法n第一节 刑法概述n第二节 犯罪n第三节 刑罚LOGO第一节 刑法概述n案例导入:许霆案n一、刑法的概念n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n二、刑法的特征n 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n 2刑法的保障性 n 3强制力的严厉性LOGO第一节 刑法概述n三、刑法的基本原则n (一)罪刑法定原则n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n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n四、刑法的效力范围n(一)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n (1)属地原则。n (2)属人原则。n (3)保护原则。n (4)普遍管辖原则。LOGO第一节 刑法概述n
15、四、刑法的效力范围n(一)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n 1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n 2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n 3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n 4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n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n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n 延伸阅读:新中国刑法发展历程LOGO第二节 犯罪n案例导入n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n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n (2)犯罪是违反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n (3)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n二、犯罪构成要件n (一)犯罪客体n (二)犯罪客观方面LOGO第二节 犯罪n二、犯罪构成要
16、件n (二)犯罪客观方面n 1危害行为n 2危害结果n 3因果关系n (三)犯罪主体n 1自然人犯罪主体n 2单位犯罪主体n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LOGO第二节 犯罪n三、犯罪的种类n 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十大类。n四、犯罪的停止形态n 1犯罪的预备n 2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n 3犯罪中止n五、共同犯罪n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LOGO第二节 犯罪n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n (一)正当防卫n 1正当防卫的概念n 2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n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n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n (3)主观条件防卫意图的存在n (4)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n (5)
17、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LOGO第二节 犯罪n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n (二)紧急避险n 1紧急避险的概念n 2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n (1)起因条件一定危险的存在n (2)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n (3)主观条件避险意图的存在n (4)可行性条件不得已 n (5)对象条件第三者的合法权益n (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LOGO第三节 刑罚n案例导入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一)刑罚的概念n 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的否定评价。n 1强制程度的严厉性n 2适用主体的特定性n
18、3法律程序的专门性LOGO第三节 刑罚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二)主刑n 1管制n (1)管制的概念n (2)管制的特征n (3)管制的期限n (4)管制的执行LOGO第三节 刑罚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二)主刑n 2拘役n (1)拘役的概念n (2)拘役的特征n (3)拘役的期限n (4)拘役的执行LOGO第三节 刑罚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二)主刑n 3有期徒刑n (1)有期徒刑的概念n (2)有期徒刑的特征n (3)有期徒刑的期限n (4)有期徒刑的执行LOGO第三节 刑罚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二)主刑n 4无期徒刑n (1)无期徒刑的概念n (2)无期徒刑的特征n (
19、3)无期徒刑的期限n (4)无期徒刑的执行LOGO第三节 刑罚n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n (二)主刑n 5死刑n (1)死刑的概念n (2)死刑的刑事政策n (3)死刑的适用n (4)死缓制度LOGO第三节 刑罚n二、量刑的概念和一般原则n 1量刑的概念n 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n 2量刑的一般原则n 3量刑情节LOGO第三节 刑罚n三、累犯n (一)累犯的概念n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应当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罪犯。n (二)累犯的条件n (三)累犯的处理LOGO第三节 刑罚n四、自首n (一)自首的概念
20、n (二)一般自首n (三)特殊自首n (四)自首的处理n五、立功n (一)立功的概念n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LOGO第三节 刑罚n五、立功n (二)立功的表现n (1)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n (2)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n (三)立功的处理n 案例评析LOGO课后题n一、选择题n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导致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乙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n 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n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n 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n
21、D乙不构成脱逃罪 n二、案例分析LOGO第四章 民法n第一节 民法概述n第二节 物权法n第三节 债权法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案例导入n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n (一)民法的概念n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n 1实质意义的民法n 2形式意义上的民法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n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n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n 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n二、民法的基本原则n (一)平等原则n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n (二)自愿原则n 自愿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应体现当事人的意志,排除他人强迫、欺诈
22、及其他不当影响和压力。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二、民法的基本原则n (三)公平原则n (四)公序良俗原则n (五)诚实信用原则n (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n (七)等价有偿原则n三、民事主体n 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照我国法律,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以及个别情况下的国家。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三、民事主体n (一)自然人n 1自然人的概念n 2民事权利能力n 3民事行为能力n 4自然人的住所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三、民事主体n (二)法人n 1法人的概念n 法人具有以下特征:n (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n (2)具有民事
23、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n (3)依法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n (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三、民事主体n (二)法人n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n 3法人的分类n (1)企业法人。n (2)机关法人。n (3)事业单位法人。n (4)社会团体法人。LOGO第一节 民法概述n四、民事法律行为n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n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n 1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n (1)行为人n (2)标的n (3)意思表示n 2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要件n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n (2)意思表示真实n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LOGO第一节 民
24、法概述n五、诉讼时效n 1普通诉讼时效。n 2特别诉讼时效。n 3最长诉讼时效。n 案例评析LOGO第二节 物权法n法学故事:破磨坊主状告国王n一、物权的概念n (一)物的概念和分类n 1物的概念n 2物的分类n (1)动产与不动产n (2)定着物与附着物n (3)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n (4)特定物与种类物n (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LOGO第二节 物权法n法学故事:破磨坊主状告国王n一、物权的概念n 物权具有下列法律特征:n 1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n 2物权是财产权。n 3物权的客体是物。n 4物权具有排他性。LOGO第二节 物权法n 二、物权的种类n (一)所有权n 1所有权
25、的内容n 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n 3共有n 4相邻关系n (二)担保物权n 1担保物权的概念n 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所享有的为确保债权实现,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物或者权利之上所设定的,就债务人的债务不履行时优先受偿的他物权。LOGO第二节 物权法n 二、物权的种类n (二)担保物权n 2抵押权n 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其价值功能在于被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性。n 3质权n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n 4留置权n 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具有与其他担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 实务 完整版 课件 全套 教学 ppt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