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证据法学最前ppt完整版课件整套电子讲义教学教程(最新).ppt
《简明证据法学最前ppt完整版课件整套电子讲义教学教程(最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证据法学最前ppt完整版课件整套电子讲义教学教程(最新).ppt(2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明证据法学(第五版)第一章证据法在何处找法是适用法律的基本功,寻找证据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个致力于案件事实认定的专门法律部门,证据法在两大法系不同国家有着明显不同的模式。我国的证据法模式接近于大陆法系,是以一定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用于调整证据运用活动的规范体系,它可以划分为法律、法律解释、部门规章、国际条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层面。在个案中选择合适可用的证据法条款,既要结合案情,也要立足于现有的证据法体系。引言引言一、认定案件事实离不开证据法 认定案件事实时,除了严格适用程序法以外,自觉接受证据法的规制更是必不可少的。 证据法是一条连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效纽带,它一方面保证程序法的运行不
2、偏离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另一方面又确保依据实体法作出的裁决不背离正当性。概言之,实体法、程序法与证据法可谓现代法治国家的三大法律支柱,三者须臾不可分离,相互之间也不可替代。 证据通常是十分有限的,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主观性和误差。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依靠证据判断事实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人们研究运用证据的内在规律变得必要;如何保证依靠证据判断事实的活动符合法治精神中公正、人权、效率和秩序等价值取向,这又使得人们研究运用证据的外在规则变得必要。这样一来,一个不同于实体法、程序法的法律部门证据法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和必要。二、证据法的基本模式(一)英美法系的证据法模式(一)英美法系的
3、证据法模式 英美法系的证据法模式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就现状而言,几乎英美法系的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成文证据法与判例证据法,且以成文证据法为主,因为证据成文法本身是证据判例法原则和规则的法典化。 英美法系的诉讼制度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对抗,相应地其证据法也实行当事人主义的模式。这主要表现为: 1、多数证据规则不具有强制性。 2、很多证据规则尤其是可采性规则完全须通过律师及时主张才得以适用。 3、当事人及其律师是证据与证明活动的主导。二、证据法的基本模式(二)大陆法系的证据法模式(二)大陆法系的证据法模式 大陆法系的证据法模式以法、德、俄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高度的成文法典化是其共同特点。 同职权主义诉
4、讼模式相适应,欧洲大陆国家的证据法也带有明显的职权主义色彩。这主要表现为: 1、这些国家的证据规则具有当然的强制性。 2、这些国家的法官享有自由参与证明的职权和职责。二、证据法的基本模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大法系证据法模式的差异客观存在,并不意味着每一法系内部的证据法模式是当然一致的,也不意味着两大法系之间没有共性。 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法律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以及受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欧洲人权公约等国际条约的影响,两大法系的证据法还呈现出日益融合靠拢之势,特别是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借助科学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方面,两大法系的走向是一致的。三、证据法的不同含义(一)英美法系的证据法概念(一
5、)英美法系的证据法概念 在英美法系中,证据法指的是除去实体法、程序法中所规定的证据条款之外的法律规范,有时甚至被限定为这些国家的成文证据法典。由于这些成文证据法典的调整范围往往主要针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与证明责任问题,而很少牵涉其他方面,所以英美法系的证据法基本上等同于证据规则,属于一种狭义上的证据之“法”。(二)大陆法系的证据法概念(二)大陆法系的证据法概念 大陆法系国家对证据法的理解相对自由,通常将其实体法、程序法、判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证据与证明的规定统称为证据法,是一种广义的证据法观念。三、证据法的不同含义(三)我国的证据法概念(三)我国的证据法概念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国家一级的专门
6、证据法典,更接近于大陆法系的模式,从立法或司法层面来看普遍认同广义观,即通过一定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用于调整证据运用活动的规范体系。 它主要针对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实体性证据问题,而通常不包括取证、举证、质证与认证中的程序性证据问题,以便能够同实体法、程序法有效地区分开来;它不是指某一部成文证据法典,而是指不同层次法律规范所涉及的相关条款。四、证据法的渊源 由于证据法的核心领域十分庞杂,梳理其法律渊源便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没有单行的证据法,相应地,证据法的渊源是一个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体系依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如下若干个层面:(一)法律层面(一)法律层面(二)法律解释
7、层面(二)法律解释层面(三)部门规章层面(三)部门规章层面(四)国际条约层面(四)国际条约层面(五)其他规范性文件层面(五)其他规范性文件层面:除了前述规范以外,我国的证据法渊源还包括各省级人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规范文件,也包括地方各级司法机关颁布的地方性证据规则。 我国现行的证据法律规范虽然已经构成一个框架体系,但仍然相当不完善:不仅缺乏必要的核心条款,而且普遍效力等级不高、可操作性仍不太强。五、证据法的选择适用 在证据法领域“找法”的具体做法有很多,但基本思路无外乎两条: 1、结合具体案情,确定需要解决的证据法问题,以此为联结点; 2、结合现有证据法体系,确定可适用的法律条款,必要时正确化
8、解法律条款间的冲突。第二章什么是证据证据是人们熟悉的概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法律事务中,人们都经常使用这一语词。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下,我们似乎都知道什么是证据,但是在严谨的法律语境中界定证据的内涵与外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证据都必须是真实的吗?在诉讼活动中使用的证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确定诉讼证据的资格条件,以确定什么样的材料可以获准进入该种诉讼的大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才能解答的问题。引言引言一、古代人如何查明案件事实(一)神明裁判(一)神明裁判 人类最初在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或处理案件的时候,一般由氏族或部落的酋长或长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良知来评断当事人和知情人的陈述并认定案
9、件事实,难免出现一些错判。一些受到错误判决影响的社会成员便不顾酋长或长老的权威,对裁判的结论提出质疑甚至挑战。然而,司法裁判是需要权威的,没有权威的司法是没有生命力的。既然人的权威不足以维持司法裁判的权威,司法者就只能求助于神的权威,于是,各种各样的“神明裁判”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神明裁判”,即让当事人在神灵面前做某种行为或接受某种考验,然后根据行为或考验的结果或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征象来判定案件事实。“神明裁判”是一种“非证据裁判”方式,换言之,司法裁判的依据不是证据,而是神的示意。一、古代人如何查明案件事实(二)证据裁判(二)证据裁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神明裁判”逐
10、渐退出了司法证明的历史舞台。公元11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建立比较稳定的政府。这些政府自然而然地寻求能够保护其利益的各种手段,包括司法手段。统治阶级开始对那些结果难以预料的非理性的“神明裁判”方法感到不满,要求司法人员在审判中行使更大的决定权。 当“神明裁判”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人类断案的方式逐渐由“非证据裁判”转向“证据裁判”,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司法裁判必须以证据为根据。二、如何理解“证据”一词的基本含义 从汉语的字词结构来理解,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根据”一词是中性的,它可真可假,也可以同时包含真与假的内容。诚然,在法律上界定证据的概念,可以使用更为具体、更为明确的语言,但是不应偏
11、离这一用语本身所具有的基本含义。三、证据都是真实的吗 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证据一词作出的明确解释,可以将其简化为“证据即事实”。这一定义与前文谈到的证据语词的基本含义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把“根据”改成了“事实”。这一改变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即要强调证据的真实性。 但是,一旦改变了原来词语的属性,用具有真假价值取向的“事实”代替本来没有真假价值取向的“根据”,就会背离该语词的原意并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和矛盾。例如,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42条在列举了物证、书证等7种证据之后,又明确指出:“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
12、根据。”但如果证据都是“真实的”事实,那还有什么必要去“查证属实”呢?此可见,把证据界定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难以自圆其说。四、如何理解证据的真实性问题(一)从司法实践来看,(一)从司法实践来看,“不属实者非证据不属实者非证据”的观点无法成立的观点无法成立 当事人提交司法机关的证据和司法机关自己收集的证据都是有真有假的,因此才需要认真地审查评断。而即使司法机关审查判断之后用作定案根据的证据中也会有真有假,否则就不会有冤假错案了。这样一来,证据何在?(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不属实者非证据不属实者非证据”的观点也难以立足的观点也难以立足 人们对每个具体案件和具
13、体证据的认识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属实”,而只是在不同程度上的“属实”。司法和执法活动中面临的证据错综复杂,而且对证据的收集和使用要受时间、空间等多方条件的限制,因此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对证据的认识便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五、如何给法律事务中的证据下定义 所谓法律事务中的证据,就是指证明案件事实或者与法律事务有关之事实存在与否的根据。至于这些“根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那就是有关法律中列举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勘验检查笔录、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需要说明的是,证据和定案根据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定案根据都是证据;但是证据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定
14、案根据。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根据这条规定的精神,我们可以把证据的概念界定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六、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所谓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就是证据进入诉讼活动的“门槛”,包括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和证据的合法性。(一)证据的关联性(一)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二)证据的客观性(二)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即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三)证据的合法性(三)证据的合法性 诉讼是一种法律适用活动,因此在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符合法律的有关要求。
15、第三章证据有哪些法定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1款、行政诉讼法第33条第1款也有类似的规定。这是三大诉讼法对于证据形式问题的法定规制,因此称之为证据的法定形式。学界一般认为,进入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只有符合三大诉讼法规定的形式,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引言引言一、证据的法定形式概述(一)证据法定形式的概念(一)证据法定形式的概念 证据的法定形式是立法者根据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所作
16、的法律划分,也称为“证据在法律上的划分”。学界有时也用“证据的种类”这一概念,来指称证据的法定形式。 证据的种类是通过立法规定来划分的,因而具备法律规范的特征,如具有法的效力(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的表现形式才能作为定案根据)、法的稳定性(非经立法不能随意变动证据的法定形式)和划分标准与角度的单一性。一、证据的法定形式概述(二)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特征(二)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特征 我国证据法定形式主要有以下特征:证据种类数量较多;证据种类规定具体、细致;证据种类由专门的法条列举。(三)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由来(三)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由来 我国有关证据形式的规定主要继受苏联的证据制度。其中,苏联的“诉讼形
17、式许可规则”对我国有关证据种类的立法影响甚大。“诉讼形式许可规则”是指所有的材料必须具有法定诉讼形式,才能进入诉讼程序作为证据使用。一、证据的法定形式概述(四)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作用(四)我国证据法定形式的作用 我国证据的法定形式之作用,除了前述的法定必要性以外,在证据法上还表现为:要明确特定形式证据的提出方法、质证规则和审查判断要领。 不同种类的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据生成方法,则决定着不同种类的证据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证据的不同提出方法,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质证规则。证据的不同质证规则,决定了对它们具有不同的审查判断重点。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一)物证(一)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存在的固有
18、特征发挥证明作用的物品或者痕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物证等同于实物证据的概念,包括书证、视听资料等一切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狭义的物证则不包括书证和视听资料。我国法定证据形式中的物证特指狭义的物证。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二)书证(二)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文件或者其他物品。广义的书证还包括录音、录像、多媒体图像、计算机资料等以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视听资料。不过,我国明确规定视听资料是与书证并列的证据种类之一。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三)证人证言(三)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证人有
19、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证人包括诉讼当事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人员,狭义的证人仅指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第三人。我国诉讼法所规定的证人,属于狭义的证人范畴。 证人证言有口头、书面、录音录像等形式。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四)当事人陈述(四)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诉讼当事人就他们亲身感知的案件情况,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是一种广义的证人,当事人陈述是一种广义的证人证言。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在刑事诉讼中,尽管诉讼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但鉴于刑事诉讼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看作与被害人陈述并列的证
20、据种类,因此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具有自身的特点。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五)鉴定意见(五)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具有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就案件中的专业问题向司法机关提供的专家意见。但是,鉴定意见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记录或描述,而是鉴定人员在观察、检验、分析等科学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观性认识意见。这与证人证言及下文的笔录类证据有重要的区别。 根据鉴定所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可以把鉴定意见分为同一认定型鉴定意见、种属认定型鉴定意见和性质状态型鉴定意见。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六)视听资料(六)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记录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
21、据。视听资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计算机贮存资料以及以其他高科技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狭义的视听资料只包括录音、录像、电影摄影资料(可统称为音像证据),其共同特征是以声音、活动影像及其组合感性再现案件事实的过程。 与其他的证据种类相比,对于视听资料的内涵和外延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争论。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七)电子数据(七)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电子设备形成的一切证据,或者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例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电子签名、域名等。 狭义的电子证据仅指数字式的证据,即通过信号的离散状态的各
22、种可能组合所赋予各种数值或其他信息的方法来承载信息内容的电子证据;广义的电子证据还包括模拟式电子证据,即通过信息中的具有某些特征的具体数值或量来记载信息内容的电子证据。二、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八)笔录类证据(八)笔录类证据 笔录是指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或法律工作者在办案活动中所作的各种记录。我国法律仅规定若干特定笔录属于法定形式证据之列。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勘验笔录,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这些笔录可称为证据笔录,其他笔录为非证据笔录。三、我国非法定形式的证据 虽然我国在立法上严格规定了证据必须要符合法定形式,但司法实践中,囿于取证手
23、段的不规范以及特定司法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据,可称之为非法定形式的证据。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非法定形式证据有以下六类: 1、情况说明类 2、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检验报告 3、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 4、搜查、提取笔录和扣押清单 5、行政执法中的现场笔录 6、职务犯罪被调查人的自书材料 上述非法定形式证据虽然并非法律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但均对案件审理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司法实践中针对上述非法定形式证据会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变通地处理。第四章证据有哪些分类证据的分类与证据的种类不同,证据的种类是指证据的法定形式,在我国由诉讼法规定,即为本书前一章所述八种证据;而证据的分
24、类并非法律上的规定,而是在学理上按照各种标准对各种证据进行区分,通常采取两分法。证据的分类有助于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证据形态进行专门化、理论化研究,寻找其共同特征和运用规律,为研究司法证明的方法、证据规则和证明力等问题打下基础,也对办案人员收集、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中外证据法理论上几种常见的证据分类: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等。引言引言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客
25、观存在的物体,即以物品或痕迹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实物证据不等于物证,而比物证范围大)。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是以语言表现的,后者是以物质表现的。 2、两者的形成过程不同。前者经过主体感知、判断、记忆、表达等过程,后者经过发现、提取、保存、鉴定等阶段。 3、两者的证明价值不同。前者与案件待证事实的关联较为明显,可以全面、动态、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后者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并不一定明显,通常是局部、静态、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按证据是否来源于案件事实,可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又称“原生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明 证据 法学 ppt 完整版 课件 整套 电子 讲义 教学 教程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