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情绪智力——基于构念和功能的分析-李一茗.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被高估的情绪智力——基于构念和功能的分析-李一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高估的情绪智力——基于构念和功能的分析-李一茗.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6年第4期(总第256期) 31被高估的情绪智力基于构念和功能的分析李一茗1,邹 泓1,黎 坚2,危胜男1(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摘要 近年来,情绪智力颇受大众关注,并被认为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成功要素。但是,这一论断是否准确客观,仍然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根据情绪智力的理论和研究,情绪智力可分为能力型情绪智力和混合型情绪智力,两种情绪智力在概念界定和测量方法上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功能的准确评估。根据两种情绪智力在个体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工作和教育成果等领域的现有
2、研究结果,不管是能力型情绪智力,还是混合型情绪智力,的确与个体生活中的很多积极结果显著相关,但现有研究尚不能证明情绪智力对于这些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情绪智力的作用并未超越智力。所以,对于情绪智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应客观认识情绪智力的有限影响力,区分理论基础不同的两种情绪智力,在情绪智力有独特作用的领域尽可能发挥其功能,此外,应将情绪智力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关键词 情绪智力;能力模型;混合模型;功能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0209(2016)040031-12引言所谓情绪智力,顾名思义,是与情绪有关的一种智力。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
3、家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力: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1995)。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有20,其余的80取决于其他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绪智力。该书的出版在人们探索情绪智力的历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它同时激发了普通大众和专家学者对于情绪智力的关注和热情。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有关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Stough,Saklofske,&Parker,2009);在实践领域,也涌现m大量有关情绪智力的培训服务项目,尤其是在商业组织中,据估计几乎75的世界500强公司都使用过情绪智力培训产品(Bradberry&Greaves,2009)。情绪智力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
4、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人们对其功能的信任和期待。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情绪智力的确与现实生活中很多美好的结果有关,比如和谐的社会关系,优异的学习成绩,傲人的工作绩效,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等(Mayer,Roberts,&Barsade,2008)。但是,对于这些用以标志成功的指标,情绪智力到底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它是否真的能比智商更有效地预测成功,人们对其功能的评估是否客观公正,仍然是值得怀疑和探究的问题。本文整理和总结了现有关于情绪智力及其功能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力图客观地分析情绪智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智力的应用建议。一、什么是情绪智力?对于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
5、两个理论流派。一个是Mayer等人(2008)提出的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情绪智力。他们将情绪智力视为一种传收稿日期20160101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儿童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与促进”(14JJDl90003)。通讯作者邹泓,Email:hongzbnueducn万方数据3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总第256期)统的智力,认为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行复杂信息加T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绪信息指导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具体而言,情绪智力可分解为四种重要的情绪能力,即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另外有学者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个包括人格特点、情
6、绪、动机以及自我感知到的能力等因素在内的组合结构(BarOn,1997;Goleman,1 995;PetridesFurnham,2000),它影响到个体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挑战的能力,人们将之称为混合型的情绪智力。从概念上看,能力型情绪智力的界定似乎更符合“情绪智力”这一命名,而混合型情绪智力因为包含了人格、情绪、能力等多种因素,削弱了情绪智力这一概念的独立性和合理性,因而在学术界受到较多诟病。尽管如此,情绪智力到底是能力还是特质,研究者们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探索以及两大理论流派之间的讨论仍在继续。二、情绪智力的测量在现有研究中,对于情绪智力的测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用任务
7、测验测量能力型情绪智力;用自陈问卷测量混合型情绪智力;用白陈问卷测量能力型情绪智力(JosephNewman,2010;OBoyle,H umphrey,Pollack,Hawver,Story,2011)。MSCEIT(Mayer,Saiovey,Caruso,&Sitarenios,2003)是开发最早、认可度最高的任务测验,有代表性的自陈问卷不仅包括测量混合型情绪智力的EQI(Wood,Parker,&Keefer,2009)、TEIQue(Petrides,2009)等,还包括以能力型情绪智力为基础的wI。EIS(Wong,Iaw,&Wong,2004)等。元分析的结果表明,用任务测验
8、测量的能力型情绪智力和用自陈问卷测量的混合型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并不高(Joseph&Newman,2010,van Rooy,Viswesvaran,&Pluta,2005),用自陈问卷测量的能力型情绪智力与用任务测验测量的情绪智力相关很低(12),而用自陈问卷测量的能力型情绪智力与混合型情绪智力之间相关较高(59)(Joseph&Newman,2010)。这一结果意味着一种可能性,即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m的情绪智力并不是同一个心理结构,用自陈问卷测量出的混合型和能力型情绪智力之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由于理论基础的差异,也可能只是方法效应导致的高相关。就测量内容而言,能力型情绪智力和混合型情
9、绪智力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评估能力型情绪智力的任务测验,测量的是个体的最佳表现,与认知能力的相关较高;而评估混合型情绪智力的自陈问卷,测量的是个体的典型表现,结果与人格特点的相关较高(van Rooy,Viswesvaran,&Pluta,2005)。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型情绪智力中62的变异都可以用尽责性、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能力型情绪智力、认知能力、一般化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评定的T作表现来解释,这些因素都是已经得到认可的心理结构,本身就与成功相关(Joseph,Jin,Newman,0Boyle,201 5)。由这样的一些因素组成的“情绪智力”,被用以预测成功,很容易得出“情商比智商
10、更重要”的结论。任务测验和自陈问卷测量的能力型情绪智力也非同一结构。自陈问卷测量的能力型情绪智力与认知能力的相关为零(Joseph&Newman,2010),这表明白陈问卷对能力的测量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以能力模型为基础的情绪智力自陈问卷可能更多地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情绪智力的感知和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者比较了能力型情绪智力的任务测验与自陈量表的结果,发现自我报告的情绪智力水平要高于任务测验的结果(Goldenberg,Matheson,&Mantler,2006)。哪种方法测量的心理结构更接近于情绪智力呢?就理论基础相同的自陈问卷和任务测验来说,自陈问卷的结果会受
11、到社会称许性和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如Schutt,Malouff,&Bhullar,2009);而任务测验在很大程度上评估的是个体对情绪智力知识的认知(C6t4,DeCelles,McCarthy,Van Keef,&Hideg,2011),对在实际情境中的执行能力的测量效果有限。综上所述,现有情绪智力的研究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同,所以实际测量到的心理结构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别可能会导致在情绪智力功能评估中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因而,在分析和评价情绪智力的功能时,应该考虑到研究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三、情绪智力的功能在实证研究中的验证情绪智力功能的发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评估自己的情绪,利
12、用情绪促进当前活动,以及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获得良好的万方数据李一茗 邹泓 黎坚 危胜男 被高估的情绪智力 33情绪状态,进而促进积极的个人结果的发生。另一方面,个体通过准确地评估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有目的地调节他人的情绪,可以实现帮助他人或者操纵他人的目的,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状况。总的来说,不管是能力型情绪智力,还是混合型情绪智力,都是通过对自己和他人情绪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实现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总结情绪智力在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工作和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结果,力图客观地分析情绪智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一)情绪智力和健康情绪智力体现的是个体加工和管
13、理情绪信息的能力,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期待,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比较成功地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从理论上说,这似乎应该是情绪智力最直接的功能。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不管是混合型情绪智力,还是能力型情绪智力,的确都与人们的情绪体验(Burrus,Holtzman,Minsky,MacCann,&Roberts,2012;Gallagher&VellaBrodrick,2008;Nelis et a1,2011)、生活满意度(Extremera,&FernandezBerrocal,2005;&Law,Wong,&Song,2004;Pe
14、trides,ParezGonzalez,&Furnham,2007)、心理疾病(Ciarrochi,Deane,&Anderson,2002;Hansen,Lloyd,&Stough,2009;Nelis et a1,2011)等心理健康的指标有关。例如,Schutte等人(2002)使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了个体的能力型情绪智力,发现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在面对消极情境时,更可能保持积极情绪,而在积极情境中,更可能会提高积极情绪。对于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来说,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对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并无影响,但对于情绪智力水平较低的人来说,他人的支持越多,积极情绪越多(Gallagher&Vel
15、laBrodrick,2008)。这意味着情绪智力与积极体验之间的关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他人,而是源自于个体自己的调节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研究证明了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Burrus et a1,2012),或者说选择和使用适宜应对策略的能力(Mikolajczak,Nelis,Hansenne,&Quoidbach,2008),与个体的情绪体验紧密相关(Burrus et a1,2012)。情绪调节能力还和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关。Cat6等人(2010)使用实验方法测量了个体情绪调节的实际执行能力,发现实际调节情绪的能力越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越强。精神疾病是衡量
16、心理健康状况的又一重要指标。鉴于大部分精神疾病都与情绪失调有关(Gross&Levenson,1997),个体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研究表明,在控制了人格、心情状态等因素后,情绪智力与抑郁、人格障碍等呈负相关的关系(如Petrides,ParezGonzdlez,&Furnham,2007)。在情绪感知、理解和调节某一方面的缺陷,都可能是导致个体出现临床障碍的重要因素,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食失调、药物滥用、赌博成瘾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等,都与情绪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关(Hansen,Lloyd,&Stough,2009)。值得注意的是揲些情绪能力并不总是与积极的结果正
17、相关。Copestake等人(2013)检验了情绪智力和精神病态的关系,结果并没有支持在精神病态特点上分数较高的人情绪智力较低的假设,相反,在排除智力影响后,精神病态的某些方面,例如冲动和反社会行为等,与情绪智力正相关,尤其是对情绪的感知。相似地,Ciarrochi等人(2002)的研究也发现,情绪感知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从而更可能会体会到抑郁、无望和自杀意念。还有一些研究证明了卓越的情绪感知能力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例如,Habel等人(2002)发现,精神病态个体在面部表情再认任务中的表现显著好于健康个体。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对情绪信息有很高的敏感性(Lynch et a1,2
18、006;Herpertz et a1,2001)。Puglia等人(2005)对性犯罪者施测了MSCEIT,结果发现,性犯罪者在情绪感知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性犯罪者。情绪智力还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关。压力和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疾病(Black&Garbutt,2002;Glaser&KiecoltGlaser,2005)。当个体能够有效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就可以降低消极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减少或者缓解疾病。另一方面,高水平的自我洞察和自我调节可以防止个体选择与不良应对有关的冒险行为,例如抽烟,喝酒和赌博,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健康(Keefer,Parker,&Saklofske,200
19、9)。这一理论假设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Mikolajczak等人(2015)的研究表明,在排除了性别、教育、社会支持、饮食习万方数据3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总第256期)惯、身体活动等因素后,情绪智力可以直接地预测健康的结果,此外,它也可以通过积极和消极情绪、社会支持和健康行为,间接与身体健康发生关系。总的来说,从元分析的结果来看,情绪智力与健康的确呈正相关关系,它可以解释有关健康的5到9的变异(Schutte,Malouff,Thorsteinsson,Bhullar,&Rooke,2007),其中,与心理健康的相关高于与身体健康的相关;此外,不出所料的,混合
20、型情绪智力与健康的相关高于能力型情绪智力与健康的相关(Martins,Ramalho,&Morin,2010;Schutte et a1,2007)。(二)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准确地感知、评价和理解人际互动过程中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息,会促进成功而高效的人际互动;如果个体能够拥有更多情绪运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就更有可能在人际互动中把握主动权,实现自己的人际目标。研究表明,情绪智力的确与很多人际关系指标紧密相关。例如,Schutte等人(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报告的能力型情绪智力与移情、社交技能、合作行为等很多因素显著相关。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更快速、更准确
21、地解决社交问题(Reis et a1,2007),更有效而及时地缓解他人的消极情绪(Nozaki,2015)。在与陌生人的互动中,情绪智力较高的人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能力(Brackett,Rivers,Shiffman,Lerner,Salovey,2006);在友谊关系中,更少使用破坏性的冲突解决策略(Brackett,Rivers,Shiffman,Lerner,8L Salovey,2006),人际敏感性和亲社会倾向更高(Lopes,Salovey,Cote,Beers,2005),关系满意度更高(Lopes,Salovey,&Straus,2003),特别是情绪调节能力,与日常互动和关系
22、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Lopes et a1,2004;Lopes,Salovey,Cote,&Beers,2005);在爱情关系中,能力型和混合型情绪智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关系的质量(MalOUff,Schutte,&Thorsteinsson,2014;Zeidner&Kaluda,2008),如果关系双方的情绪智力水平都不高的话,那么他们相互支持会较少,冲突较多,关系满意度不高(Brackett,Warner,&Bosco,2005)。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质量正相关,但并不意味着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在人际互动中一定会做出有利于关系的积极行为,个体的行为选择还会受到情境
23、目标的影响,这一点对于能力型情绪智力来说尤其如此。FernandezBerrocal等人(2014)使用囚徒困境博弈,考察了情绪智力对于人际决策的效应。他们发现,在排除了认知能力和合作倾向的影响之后,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在博弈中的表现要好于情绪智力水平较低的个体,但是,这种优势只是出现在对方总是选择“竞争”的条件下,这时候个体选择“竞争”可以得1分,选择“合作”则零分,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更多地选择“竞争”;不过在对方总是选择“合作”的条件下,尽管竞争仍然比合作带来更多收益,但是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的“竞争”选择与情绪智力较低的个体并无显著差异,他们没有选择从一直合作的对手身上
24、获利。这说明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会根据情境条件和目标灵活应对他人的行为。Tamir等人(2012)用实验展示了情绪智力工具性的一面。他们发现在谈判情境中,需要与他人对抗时,个体会偏好愤怒情绪,选择会引发愤怒的活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相信在这种情境下愤怒情绪能够促进自己的谈判表现。当个体改变了情绪之后的确更有可能会赢得谈判。这一研究表明,个体会使用情绪智力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可能有效地实现目标。对于情绪智力尤其是情绪调节能力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如果有较高的道德认同,那么就可能会成功做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但如果他她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那么在人际互动中可能会表现出较多的对他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估 情绪 智力 基于 功能 分析 李一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