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两班共有学生117人。首先,以“自强成才”为初一新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理想、目标,使新学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
2、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二、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一章 有理数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
3、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
4、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
5、,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
6、已知角(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
7、据中的作用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进度安排略。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
8、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
9、写法指导、记法指导。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七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了解七(3)班有57人,七(6)班有53人。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
10、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三、学期工作目标: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
11、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四、具体措施: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
12、、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一章 有理数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
13、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
14、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
15、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
16、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了解什么是方程,
17、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1、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2、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学会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
18、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19、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1、
20、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1+2=3 ( ) (4)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
21、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练习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2) (3) (4) (5)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2、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结合练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
23、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五、布置作业A、 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1、
24、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2、 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3、 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解:(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4、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
25、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26、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三、定
27、义方程,建立模型。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1+2=3 ( ) (2) 1+2x=4 ( ) (3) x+y=2 ( ) (1) x+13 ( ) (2) x21=0 (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
28、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结合练
29、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
30、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2、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五、布置作业。A、必做 82页,第1、2、3、题;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C、课堂评价。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2、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3、这节课我的困惑是:(1) 设跑
31、x周。 列方程400x=3000(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2.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目标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计算(a+b)(a-b
32、)a2-b2=(a+b)(a-b)成立吗?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二、讲授新课1.讨论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993-99能被100整除.因为993-99=99992-99=99(992-1)=999800=9998100其中有一个因数为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还能被99,98,980,990,9702等整除.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2.议一议你能尝试把a3-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观察a3-a与993-99这
33、两个代数式.3.做一做(1)计算下列各式:(m+4)(m-4)=_;(y-3)2=_;3x(x-1)=_;m(a+b+c)=_;a(a+1)(a-1)=_.(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3x2-3x=( )( );m2-16=( )( );ma+mb+mc=( )( );y2-6y+9=( )2.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在(2)中由多项式推出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
34、式分解因式4.想一想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如:(1)m(a+b+c)=ma+mb+mc (2)ma+mb+mc=m(a+b+c)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
35、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即ma+mb+mc m(a+b+c).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5.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1)4a(a+2b)=4a2+8ab;(2)6ax-3ax2=3ax(2-x);(3)a2-4=(a+2)(a-2);(4)x2-3x+2=x(x-3)+2.(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
36、;(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4)是因式分解.三、课堂练习 连一连(略)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一、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
37、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二、教材分析: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
38、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
39、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
40、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这部分的主
41、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
42、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43、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
44、”、“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
45、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