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李宝礼.pdf
《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李宝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李宝礼.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宏观经济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期总第 期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 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李宝礼,胡雪萍(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安徽蚌埠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强度最大,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路径不显著;土地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强度最大,且强度方向为负,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最小。 分析结果表明,
2、中小城市城镇化同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弱;土地城镇化对不同区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均较弱。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一、引言与文献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自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落后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路径包括:以工业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3、,并且以城市化为依托,通过城市建设和发展使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向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考虑到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过剩的产能需要通过城市化建设消化,因此选择以城镇化建设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有关城镇化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传导路径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如 ( )、 ( )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使得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同时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加快了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技术创新; ( )认为城市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共享、信息外溢效应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加
4、快,提高了要素集聚的经济性和创新效率,从而促进了城市产业发展; ( )认为城市化有利于加速要素向城市的集聚,提高了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了城市现代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吴福象、沈浩平( )的研究表明城镇化有利于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推动了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蓝庆新、陈超凡( )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强烈的空间冲击,对产业发展层次有显著的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收益性准公共物品 模式应用研究”( )。作者简
5、介:李宝礼( ),男,安徽滁州人,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胡雪萍( ),女,江西铜鼓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期总第 期宏观经济 提升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不利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 )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分工将进入高级阶段,而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底端的现实,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为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郑有国等( )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使其难以依靠城镇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
6、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扩展:第一,已有的研究大多跳过城镇化对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直接研究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存在理论缺陷。林毅夫( )认为一国的最优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提是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因此,探讨城镇化引起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集聚和扩散造成的要素禀赋重构是否有利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是研究城镇化进程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基于此,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城镇化通过影响城市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在实证研究中进一步检验城镇化通过要素禀赋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及强度。第二,从理论上看,城镇化包
7、括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层含义。在现实中,二者对城市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已有的研究侧重于从人口城镇化率来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理论上的片面性,为了全面衡量城镇化对城市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将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现有文献多以时间序列或面板模型来研究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少引入空间计量模型。考虑到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本文在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 技术实证分析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及强度。二、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机制根据林毅夫( )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8、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选择了与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才将具备自生能力,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 发展中国家应当通过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使得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自发地进行产业和技术的升级,而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无视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产生大量不具备自生能力的企业。因此,探究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机理,关键在于理清城镇化对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决定要素禀赋升级的核心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城镇化通过重构城市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机理。(一
9、)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和劳动力是构成城市要素禀赋结构的主要因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和劳动力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 ) ,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样如此。林毅夫指出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应当与要素禀赋结构一致。 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发生扭转,逐利动机将驱使企业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资本的不断积累是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王金营、董正信等( )将城镇化引入生产函数,揭示了城镇化对资本积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城镇化一方
10、面通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报酬、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强了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等途径,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提高了社会资本的供给量和资本积累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土地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城市的产业承载能力,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积累所提供的服务对于城市产业分工和结构升级至关重要(吴福象、沈浩平, )。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简单劳动已不能满足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的要求,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人力资本积累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样重要。聂伟、王小路( )的研究表明农村居民非农人力资本越高,定居城镇的意愿越强,城镇化加速了
11、人力资本在城市空间的集聚。 并且城镇化带来的非农就业岗位的增加和较高的 宏观经济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期总第 期非农就业收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非农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意愿提高(马跃如、黄快生, )。 因此,城镇化通过对城市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数量及质量的影响,改变了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内生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层次和转型升级的潜力。(二)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扩展,就是放松了技术不变的假定,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并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左大培、杨春学, )。 技术进步同样决定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进步更多地依赖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
12、积累有赖于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而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密度提高,人力资本在城市空间内不断集聚,增加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加速了新思想的传播,增强了知识的积累和溢出效应,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众所周知,技术创新除了需要知识积累,也离不开金融体系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将巨额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城市空间扩张的土地城镇之中,引起了土地城镇化的超前发展。土城城镇化的超前发展使得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鬼城”、“空城”现象,大量的城市公共设施处在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陆大道, )。 地方政府为土地城镇化所欠银行的信贷,以及各种城投债、政府担保和信托产品
13、等所构成的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不良因素,严重影响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削弱了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融资支持力度,使得技术创新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人口城镇化引致的缄默知识积累与土地城镇化造成的金融资源过度占用,对城市技术进步乃至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量。(三)土地资源与环境约束资源和环境容量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外在约束条件。王臖( )通过研究发现,产业发展的不同层次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存在差异,通常低端制造业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高;而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和创新等高附加值产业占地面积小,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低。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向大城
14、市集中,造成大城市的土地资源异常稀缺,地价高涨。较高的地价迫使占地面积大、附加值低的低端产业结构外迁,占地面积小、附加值高的科技研究类产业得以在中心城市保留下来。因此,城镇化造成的不同等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度的变化已经成为城市产业结构层次的一个风向标。城镇化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口过快地向城市集中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大城市病已经开始在中国主要中心城市蔓延。同时,城市空间的盲目扩张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镇化建设开始由量的扩张进入质
15、的提高阶段,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将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形成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机制,迫使其放弃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路。同时,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不利于城市对创新要素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因此,城镇化通过城市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三、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一)变量选取 产业结构升级系数( )。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了李逢春( )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各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占 的比重作为基础数据,构建如()式所示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 的值在到之间,数值越接近,表明产业层次越低;越接近,表明产业层次越高。 () 人口城镇化
16、率( )。衡量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通常有两种,一是城市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是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前者反映了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各项社会福利的人口数量,是真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期总第 期宏观经济 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而后者仅仅反映了农村人口就业城镇化的数量。本文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人口城镇化的衡量指标。 土地城镇化率( )。本文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城市市区行政区面积之比作为我国各城市土地城镇化率的衡量指标,该指标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土地城镇化率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正向关。人口城镇化率与土地城镇化率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 城市年末储蓄总额( )。以金融机构年末城乡
17、居民年储蓄存款总额作为度量指标,用以刻画各城市的资本丰富程度。 城市科技人员数量( )。受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无法收集到完整的城市科技研发成果数据,故以城市科技人员数量作为替代变量。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越多,说明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该变量能够较好地刻画城市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水平。 环境约束( )。本文以城市人均污水排放总量与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算术平均作为城市环境约束的衡量指标,该数值越高,说明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越大。 城市对外开放度( )。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与城市的产业发展层次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以城市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本文以 年中国 个城市(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要素 禀赋 城市 产业结构 升级 基于 中国 345 空间 计量 分析 李宝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