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镇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关注(2003-2013)——基于cgss的调查-张乐.pdf
《当代城镇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关注(2003-2013)——基于cgss的调查-张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城镇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关注(2003-2013)——基于cgss的调查-张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蕊一丽罂卷5hi Zhe“g D1ao Yan=:誊I,差查二o I当代城镇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关注(2320 1 3)基于CGSS的调查口张 乐摘要:通过对历时性的调查数据比较发现,近10年来城镇青年在个人观和社会观上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一些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它反映出青年群体不断成熟的社会心态和日趋理性的个人与社会观念;同时这些变化也折射出当代青年不断累积的生存焦虑与社会忧虑。10年来,一部分青年对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社会信任缺乏,甚至出现了单纯追求财富身份或者干脆放弃努力的“屏丝心态”,这些问题虽然不占主流,但有蔓延的倾向,需要有关部门和青年工作者关注,采取有
2、效措施引导青年走向更加积极成熟的发展之路。关键词:城镇青年;自我认同;社会关注;社会变迁引 言番娶酶峙秘黪裁豁蓄蓄盆蓝鋈蓄盆譬蔷蓄蓄蔷蕾盆蓄蔷鲨盔銮蓄蓄箝每毒毫鞲,4培曩矗青年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总是充满朝气和热情,对于社会的变迁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感受性。因此,通过历时性的调查数据来分析当代青年群体的基本认同与社会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系统地描述和展现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与价值风貌,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整体的社会心态演变与主流价值观念变迁。以往的研究对青年自我认同的探究较多,指出当代青年存在着如自我迷失、自我实现迷茫、自我角色边缘化、自我价值无意义感以及不健康的亚文化流行等自我
3、认同的多重危机,表现出自我认同的模糊性、双重性、去位者化和趋浅表化等特征,而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感、网络空间对“自我”的撕裂以及多元价值的渗透导致了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混乱,需要从社会引导和青年自我调适的角度重塑青年健康的自我2儿4儿5【。上述研究无疑对中虽塑研究=Q!丝9竖迫岁万方数据了解青年群体的自我状况与社会心态具有指导意义,但他们很少系统分析青年的社会关注层面,研究结论大多建立在截面数据或者规范分析的基础上,缺乏历时性的数据支持,很难把握青年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所发生的内在变化。因此,有必要采用最新的全国性调查资料开展研究,从青年的自我观和社会观两个层面人手,展现当代青年尤其是近lO
4、年来城镇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关注的变化趋势。本文使用的是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公开数据。2003年的城镇样本量为5894个,采用分层的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2013年采用多阶分层抽样方法,在城镇共获得样本5083个。本次研究选取了两次调查中的青年子样本,年龄限定在1835岁,样本构成见表1。表1:样本构成2003年 2013年样本量 1623 1267(男)458 (男)516性别(女)542 (女)48。4初中及以下291 初中及以下116中等文化356 中等文化257文化程度大专大学34 大专大学298研究生130 研究生4,5中共党员105 中共党员127政治面貌非党员895 非党
5、员873一、近10年来城镇青年的基本认同与评价1自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表2显示,超过半数的青年认为自己社会经济地位与同龄人相比水平相当,而认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于同龄人的比例则在24一35,两相对比可知,青年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相对剥夺感并不明显。与2003年相比,2013年的数据发现,认为自身地位与同龄人持平的比例上升了126个百分点,认为自身地位不如同龄人的比例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这表明lO年间青年群体的自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心态日趋成熟,社会相对剥夺感减轻的趋势较为明显。另外,10年问,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青年群体回答“不好说”的比例都在下降,这也反映出青年群体对于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
6、认识不再那么模糊,越来越清晰的地位感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因素在增强。鎏鋈嬖恐丽表2:青年的社会经济地位认同()与同龄人相 匕。 与三年前相比。个人的社会经河 :地位 人的社会经济地位2003年 2013年 2003年 2013年较高 26 58 上升了 330 41O差不多 506 63-2 差不多 409 474较低 354 242 下降了 198 68不好说 114 68 不好说 62 47纵向看,认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之三年前有上升的比例,从2003年的三成多增加到2013年的四成多,而认为社会地位下降的比例则从2003年接近20降至2013年的68,变化幅度高达13个百分点。这说
7、明青年群体10年间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稳步发展步调一致。另外,青年的社会经济地位“停滞感”的增加也不容忽视。表2显示,2003年的时候四成的青年认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三年前相比没有变化,这个数字到了2叭3年则上升到接近五成,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认为自己的状况没有变好也没有更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虽然有利于青年群体的地位积累,但也反映出青年群体分享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成果的能力和机会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让更多的青年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将是有关部门制定青年政策的立足点。2社会亲近感评价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与这个社会休戚与共的
8、成员,他们自然而然的亲近社会,与社会主流价值保持一致、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普遍的社会信任,最近的经验研究也表明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稳健的亲社会行为1。表3:青年与社会的亲近感评价均值得分2003年 2013年个人基本观点与社会的 339(O76) 348(073)一致程度个人和亲人、朋友间联系 361(O77) 362(078)的紧密程度个人对现在社会上的 234(O66) 269(082)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注:括号内为标准差本次调查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询问了青年的评史垦壹笙堡窒=Q!Q!迢万方数据I面k吾蔫孽型器 Shi Zh2ns Diao Yan=。啊I,价,三个维度都是5级量表,从l5赋分
9、,分值低代表程度轻,分值高代表程度高,然后计算青年在这三个亲社会感知上面的均值得分。整体上看,青年群体的价值观点与社会的一致程度以及个人拥有的亲密社会关系程度的均值得分较高,而青年群体的系统性社会信任处于中等水平。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青年群体的整体社会亲近感有增无减,他们认为自己与社会主流价值保持一致的程度在增加,个体的社会亲密支持网络的紧密程度在增强,对社会上的陌生人也愈发信任了。青年群体亲社会感受的变化恰是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缩影,只有社会主流价值的积极健康导向越明显,才会有更多的青年愿意与社会观点保持一致,也只有初级社会群体更加的团结,才能营造出更加紧密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青年群体成长
10、,也唯有整个社会运行都建立在法治轨道上,才能有更多的系统性的对陌生人的信任衍生出来。这些在当代青年群体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更是相关部门未来引领青年不断发展完善的大方向。3何谓普通人的生活一个具备正确人生观的青年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和平发展的大时代,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很多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认为自己现在过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无论是2003年的数据还是2013年的数据都没有太多偏差,接近八成的青年被访者选择了该项。另外,10年问,认为自己的生活超过了普通人的青年人的比例也有24个百分点的上升,同时认为自己现在过得不如普通人的比例则有4
11、1个百分点的下降,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年生活品质得到了整体性提高。表4:青年自己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2003年 2013年超过普通人的生活 25 49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769 797不如普通入 145 104说不清 61 5O怎么才算一个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特质都有哪些?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青年群体具体的人生价值观标准。本次研究发现,10年问青年群体关于普通人的生活特征的认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入的职业特征。2003年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青年人觉得体力劳动者就是普通人,10年过去了,仅有14的青年人觉得体力劳动者算是普通人。与之相对应,更多的青年人觉得所谓普通人在职业选择上起
12、码是“一般办事员”甚至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这些职业毫无疑问不再是有体力就可以胜任的,它们要求青年应该具备更高的学历、知识和技能。青年群体在普通人的职业定位上较好诠释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观变化:一种追求更为体面和富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通过底层、基础性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普通人的收入特征。单纯从数字上看,2003年与2013年的青年都有65的人认为普通人的收入应该是社会的中等水平,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如果继续比较其他选项,我们可以发现,10年前仅有15的青年认为普通人的收入应该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10年后这个比例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同时认为普通人应该是中下等收入
13、的青年比例10年间则下降了47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普通人生活的收入标准上青年群体的期待在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中等或者偏下的收入,这在越来越少的人表示收入多少无所谓的比例下降上也有所反映。可见,青年群体认为过普通人的日子,不能仅仅是中低收入就可以满足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收入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表5:青年认同的普通人的基本特征()2003年 2013年单位领导或者老板 26 50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39 267普通人的职业一般办事员 483 538体力劳动者 252 144上等水平 16 22中上等水平 15O 218普通人的收入 中等水平 651 654中下等水平 10_20 5
14、5无所谓 81 51初中以上 122 56高中以上 355 255大专以上 308 345普通人的学历本科教育以上 105 212研究生以上 11 17无所谓 105 114一史国i!至!童二!Q!Q!迫岁万方数据逮鎏型憋两续表 表6:青年认为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排序()2003年 2013年很受人尊敬 94 94较受人尊敬 373 458普通人的社会声望 大家看得起就行 423 343别人瞧得起、 11O 105瞧不起都无所谓普通人的社会声望特征。表5显示,10年间青年认可的普通人的社会声望在逐步提高。在2003年过普通人的生活,青年人认为“大家看得起就行”,而到了2013年的时候,“大家看
15、得起就行”已经不足以代表普通人的社会声望水平了,“较受人尊敬”作为普通人声望的标准的比例在增加,该比例有85个百分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认同过普通人的生活就应该是体面的生活、受人尊敬的生活,希望过上具有较好的社会声望的、有尊严的生活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突出的人生发展目标。普通人的学历特征。在一个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时代,过普通人的生活当然需要一定的学历水平作为支撑。10年问,青年群体在普通人的学历特征上的评价也越来越高,2003年的时候青年人认为只要具备高中或者大专学历就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了,而2013年再调查时青年人的回答有所变化,认为具有大专甚至大学以上学历水平的人才可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认
16、为高中学历就可以的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获得更高的学历水平,这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人自发自觉的人生目标。二、青年的社会关注及其对社会矛盾的判断1对主要社会问题的关注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总是会关注社会上各类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cGSs的调查让青年群体对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本次研究的分析结果发现,多数青年热心时事,心忧天下,失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腐败问题都排在靠前的位置。这些问题也确实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战略性攻关问题,青年群体的关注恰恰说明了他们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首要问题 其次问题 再次问题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 社
17、会保障2003年(323) (216) (17O)贫富分化 腐败问题 社会保障2013年(314) (178) (157)10年问,青年群体对于主要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度的排序是有变化的:2003年青年人更关注失业问题,到了2013年则更关注贫富分化问题,而且2003年排在第二位的问题依然是失业问题,可见当时的青年人普遍具有的就业择业焦虑是多么的突出。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与大量职工的下岗分流现象一直延伸到本世纪初期,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的阵痛让很多人尤其是准备或者刚刚进入人才市场的青年人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父辈和自身的就业失业紧
18、迫感让他们把社会关注焦点集中在失业问题上。随着中国党和政府各项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到了2013年,青年群体不再把就业问题看作是当务之急,贫富分化占据了社会关注的首要位置。这一首要位置的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及其后果的真实写照。在GDP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让贫富分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富二代和穷二代的差别越拉越大,让青年群体切身体会到了两个阶层间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代青年对首要社会问题关注点的转变提醒着各级政府工作重心需要转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潮流,有效地回应社会期待。青年群体关注的第二位社会问题从2003年的失业问题转变为2013年的腐败
19、问题,其原因与贫富分化问题差不多,也是在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既得利益集团的各种权力寻租以及权力与资本的“合谋”滋生了相当程度的腐败,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实现,对此广大青年深恶痛绝,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希望党和政府出“重拳”惩治腐败,建章立制依法治国,呼吁从根本上根除腐败的心声。10年间,青年群体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社会关注是社会保障问题。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其实是青年群体对个人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体现,也即是青年人面对公共服务不均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必然产生的生垦童堡堡壅=翌!;Q!曼迢万方数据匾甄窖磐露Shi Zh。ng DiYan=宣。1喀,“生存焦虑”J。近lO年来中国的
20、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青年群体一直关注这个社保问题,说明这个难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社会保障采取的是浅层次低水平的福利保障标准,加之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制约因素,使得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单位差异,而用人单位在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养老和住房保险制度的落实上打折扣现象的普遍性更加深了青年群体对社会保障问题的担忧。这一不变的关注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都要狠抓建设与落实,解除青年发展的后顾之忧。2谁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应然与实然的判断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当前生活的感受、对未来生
21、活和社会的期望以及对应的社会情绪的总和【8 J。谁应该得到更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的正是青年群体的基本社会心态,属于这个群体重要的社会公平观念的范畴。通过考察近10年来青年群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初步衡量其在社会分配正义上的期待。调查数据的比较显示,赞同高学历和能力获得高收入的观点的比例最高,可见青年群体认同能力与收入相匹配的分配正义观。但是,这个认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了变化:从2003年的657的高认可率下降到2013年的395的中等偏下的认可率,降幅达到262个百分点。相应地,10年间,有部分青年人开始增加了对权力与收入、管理与收入、资产与收入之间的分配关系的认可。那种依靠能力尤其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城镇 青年 自我 认同 社会 关注 2003 2013 基于 cgss 调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