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讲稿(二)(共74页).doc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共7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讲稿(二)(共74页).doc(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概 论 一、定义和种类定义皮肤病: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性传播疾病: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疾病,旧称性病。种类1.病毒性皮肤病:热疮、蛇串疮、疣等。2.细菌性(含真菌性)皮肤病:脓疱疮、癣、麻风等。3.虫毒性皮肤病:疥疮、虫咬皮炎、毒虫咬伤等。4.过敏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湿疮、药毒、瘾疹等。5.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痤疮、面游风、酒糟鼻等。6.病因复杂难治的皮肤病 :白疕、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红斑性狼疮等 。7.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 、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二
2、、病因病机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 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外感六淫 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邪正消长,阴阳失调, 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紊乱 肌肤生理功能失调 发生皮肤病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以上病因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引起,常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致,注意审因辨证,还应结合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全面揭示皮肤病病因病机。三、辩证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一)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1.自觉症状:凡病人能自觉反应给医务人员的,如瘙痒,疼痛,灼热,麻木,蚁走感。(1
3、)辨瘙痒风邪:主要因素,如荨麻疹。湿邪:痒多见于下肢,伴糜烂、溃疡、脂水淋漓,如湿疹。热邪:皮损色红、灼热、痛痒相间,得热更甚,如药毒。血虚:皮肤干燥脱屑,日久肥厚,如皮肤瘙痒症。虫淫:瘙痒剧烈,如虫行皮里肉外,如疥疮。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2)辨疼痛由于邪客经络,阻塞不通,气血壅滞而成。寒邪:皮色苍白或暗紫,得热则缓,遇冷加重,如冻疮。热邪:皮色焮红、灼热,得冷则轻,热甚加重,如丹毒。血瘀:固定不移,多结节或肿块,初起隐痛、胀痛、灼热、色红,继而转青或肿胀,如结节性红斑。(3)辨麻木气血虚弱:气虚则木,血虚则麻,皮肤麻木感觉障碍,如蛇串疮后期。邪气阻滞,气血不
4、通:皮肤麻木不仁,如麻风。(4)辨灼热热毒或火毒所致,多见于急性皮肤病。、他觉症状:凡皮肤上客观存在的病变能看到,摸到,检查到的,有诊断意义。(1)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在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囊肿、肿瘤。l 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色素改变,既不高突,也不凹下,一般小于2cm,超过2cm者称为斑片。l 红斑:常见于丹毒、药毒,多由热邪引起。l 紫斑:即瘀点、瘀斑,常见于紫癜,多由血热迫血外溢或脾虚摄血无能,血溢络外。l 白斑:即色素脱失斑,常见于白癜风,多由气血失和或气滞引起。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l 黑斑:常见
5、于黄褐斑、雀斑,多由肝郁血瘀、脾虚气血不足、肾虚所致。(2)丘疹:为局限性隆起皮面的丘形小粒,直径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等。 l 斑块:相互融合,扁平隆起,片状损害。l 斑丘疹: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皮损。l 丘疱疹:丘疹上有水疱或脓疱者。(3)水疱:为限局性空腔含液体的高起性损害。l 水疱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为大疱。l 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l 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蛇串疮、虫咬皮炎等。(4)脓疱:为局限性皮肤隆起,内含脓液。l 可以是原发疹,也可以是水疱演变而来。多由热毒或火毒炽盛所致。l 常见于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等。(5)结
6、节:为一可触及的圆或椭圆形的局限性损害,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常见于结节性痒疹等。l 与丘疹的不同点病变范围深而大。l 多由气滞、痰凝、气血凝滞所致。(6)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隆起,表皮无受累。存在时间短暂,可在数小时消失,伴剧痒。l 红色者为风热,l 白色者为风寒或血虚,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l 色紫暗为血瘀。2.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不当及机械性损害(搔抓)而引起。包括:鳞屑、糜烂、痂皮、抓痕、皲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 (1)鳞屑:是脱落的表皮细胞,可有多种形状,可呈糠秕状、云母状、蛎壳状、大片状。多由余热未清或血虚风燥所致。(2)糜
7、烂:为局限性表皮缺损,由于水疱,脓疱或浸渍后表皮脱落或丘疹、小结节表皮破损后露出的潮湿面。愈后不留瘢痕。多由湿毒或脾虚湿盛、寒湿所致。(3)痂皮:由皮肤渗液,血液或脓液干涸后形成。有浆痂(湿热)、脓痂(热毒结聚)、血痂(血热)。(4)抓痕:搔抓所引起的线状损害,表面血痂,伴瘙痒。多由风盛或风热所致。抓后血痂为内热,白线为风盛或内燥。(5)皲裂:皮肤出现线状裂隙,可累及表皮也可累及真皮,伴疼痛。多由风寒外侵或血虚风燥所致。(6)色素沉着:多数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后,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l 原发皮损:肝火,肾虚引起黄褐斑、黑变病。l 继发皮损:慢性皮肤病后期局部气血失和所致。(7)苔藓样变:皮肤
8、浸润肥厚,皮纹加深加宽、皮革状局限性边界清楚的损害。常由于反复搔抓、摩擦引起。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多由血虚风燥或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所致。(8)瘢痕:为缺少正常皮肤组织所具有的纹理,表面光滑发亮。 l 增生性:隆起表面,暗红色,多由特异体质者气血失和、气血凝滞引起,如瘢痕疙瘩。l 萎缩性:表面薄透光滑,多由肝肾亏虚引起,如红斑狼疮。(9)皮肤萎缩:为整个皮肤变薄,表面光滑略低陷,干燥易皱。多有气血不足所致。总之,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与脏腑、气血、经络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反映在皮肤出现皮肤损害,而皮肤上局部病变的刺激,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反映。 (二)
9、辩皮肤病的性质1.急性:实证皮损:红、热、丘疹、疱疹、脓疱、糜烂、渗液原发性损害病因:风、湿、热、虫、毒内脏:肺脾心2.慢性:多虚证皮损: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皲裂、鳞屑继发性损害病因:血瘀或营血不足,肝肾不足,冲任不调内脏:肝肾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四、内治法应“治外必本诸内 ”,以整体观为原则,整体与局部并重,外病内治,辩证施治,标本兼治。内治大致包括以下十四种:l 祛风散寒:代表方剂麻黄汤、 桂枝汤、荆防败毒散。l 祛风清热:代表方剂银翘散、桑菊饮、消风散。 l 清热利湿: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三妙丸。 l 凉血解毒: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 、犀角地黄汤
10、 、清瘟败毒饮。l 清暑利湿:代表方剂清暑汤、青蒿薏仁汤。l 杀虫驱虫:代表方剂乌梅丸、当归饮子、养血润肤饮。l 化痰软坚:代表方剂二陈汤、香贝养营汤。l 活血化瘀: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 、大黄蛰虫丸。 l 养血润燥:代表方剂四物汤、当归饮子、养血润肤饮。 l 滋阴补肾: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二至丸。l 平肝潜镇: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紫兰方。l 健脾化湿: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平胃散、除湿胃苓汤、健脾除湿汤。l 温补肾阳:代表方剂右归丸、二仙汤。l 温经通络:代表方剂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五、外治法(一)外用药剂型 1.溶
11、剂制剂:将单味药或复方药物加水煎成一定浓度,滤去药渣所得的溶液。 作用:收敛、消肿、止痒、杀虫、清洁,清热解毒等。临床应用:湿敷:多用于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常用药马齿苋、苦参、黄柏、野菊花、蒲公英等。熏洗:多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常用苍肤洗剂、蛇床子洗剂等。 2.粉剂(散剂)制剂:即将单味药或复方中药经炮制后研成极细粉末而成。 作用:吸收水分、干燥、清凉、止痒收敛等。临床应用: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常用药:祛湿散、青黛散、六一散等。注意事项:1.不用毛发部位。2.忌用深在性或渗出多的皮肤病。3.洗剂(混悬剂、悬垂剂)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粉剂混合而成,用时需振荡摇匀,亦称混合振荡剂。 作用:
12、干燥、清凉、止痒、保护、吸收等。临床应用:同洗剂。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常用药: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青黛散洗剂等。注意事项:1.不用毛发部位。2.忌用湿润、糜烂的皮损。4.浸泡剂 制剂:以生药用白酒或50%乙醇或食醋浸泡510日,滤其渣而成。作用:杀虫止痒、散瘀消肿、活血通络等。临床应用: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脱发、癣病、脱色性皮肤病等。常用药:百部酊、土槿皮酊、补骨脂酊等。注意事项:糜烂面禁用;颜面、会阴薄嫩处等慎用。5.软膏制剂:用粉剂和固体油类混合制成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状的剂型。 作用:保护、润泽、软化、去痂等。临床应用:用于慢性皮炎及急性皮炎结痂期等。 常
13、用药:黄连膏、青黛膏、清凉膏等。注意事项:糜烂、渗出及分泌较多的皮肤病慎用。6.油剂制剂:用粉剂与植物油调和成糊状的外用制剂,或以药物浸在植物油中煎后滤去药渣而成。 作用:清凉、清洁、解毒、止痒、收敛、保护等。临床应用:少量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敷间歇期保护之,及去除鳞屑,软化痂皮等。常用药:青黛油、二妙散油、甘草油等。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二)外用药使用原则1.皮肤病外用药剂型选择: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急性:仅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宜用溶剂、洗剂、粉剂等;大量渗液或红肿,应用溶剂湿敷。亚急性:渗液糜烂少,有鳞屑和结痂宜用油剂。慢性:浸润肥厚,角化过度宜用软膏。2.
14、注意事项(1)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首先控制感染,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2)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较温和药物,尤其儿童、女性,颜面、外阴部慎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3)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后根据病情再提高浓度。(4)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处理。(5)外用软膏时需要注意:外涂软膏第二次涂药前,用棉花蘸植物油或石蜡油揩去上一次药膏,不可用汽油、肥皂或热水擦洗。六、其他疗法1.体针疗法2.梅花针疗法3.穴位注射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案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外科章 节第十四章 第二-四节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李忻红授课题目蛇串疮;疣;癣
15、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蛇串疮、疣诊断及治疗、各类癣的诊断与治疗;熟悉蛇串疮的病因病机、蛇串疮与热疮鉴别及疣外治法;了解疣鉴别。教学内容提要掌握内容:蛇串疮概念、临床表现及辩证治疗;疣诊断和治疗;各类癣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容:蛇串疮的病因病机;疣的鉴别。癣的病因、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内容:了解疣命名及发病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蛇串疮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蛇串疮的辩证治疗;难点:疣鉴别。教学设计与组织详细阐述蛇串疮、疣临床表现及治疗,各类癣的诊断与治疗;简单讲解蛇串疮与热疮鉴别及疣外治法;扼要介绍蛇串疮、疣病因病机及疣的鉴别;配合实例照片讲解每个疾病临床特点。教学实施情况小结填表教师签字
16、教研室主任签字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二节 蛇串疮一、概述: 1.定义:是一种起红斑、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名称: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2.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局部刺痛及淋巴结肿大,愈后较少复发。 二、病因病机 1.中医:n 肝气郁结,心肝火旺,蕴积肌肤而发;n 肺脾湿热内蕴,兼感湿热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循经而发;n 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 2.现代医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临床上表现水痘或隐性感染,而后病毒潜伏于脑N节或脊髓后
17、根N节的N元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诱因:局部外伤,N系统病,急慢性感染,砷中毒及其它抵抗力减弱的因素(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肾病、SLE ) 三、临床表现 1.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2.前驱症状:轻度全身症状,轻度发热,疲倦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皮肤灼热疼痛感。 3.皮疹: 片状红斑集簇性丘疱疹、水疱(液清、壁紧张发亮) 脓疱、重者血疱、坏死破裂、糜烂结痂遗留色素沉着。 4.部位:好发于腰胁、胸部、头面部等,沿神经走行带状排列,单侧分布。 5.自觉症状:刺痛,老年人可以留后遗神经痛。 6.病程: 自限性,2-4周
18、。极少复发。n 特殊型:无疹性、泛发性、多发性。n 严重:眼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骶部带状疱疹等。四、鉴别诊断1.热疮: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眼部、面颊、外阴等),针头至绿豆大水疱,常为一群,一周左右自愈,易复发。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起。2.早期发病无皮疹的需与其他疼痛性疾病相鉴别。五、辩证治疗1.内治: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口渴,烦燥易怒,便干溲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微数。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水疱较多,疼痛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
19、:中医外科学略轻,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缓或滑。治则: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肤色暗红。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1)初起水疱:二味拔毒散水调。(2)水疱破、糜烂:祛湿散植物油调油剂。(3)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刺,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4)针刺: 穴位:内关、阳陵泉、足三里,每次30分,日一次,疼痛持续者加支沟。 年 月 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三节 疣一、概述1.定义: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表皮良性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科学 讲稿 7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