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与《项脊轩志》(共6页).docx
《归有光与《项脊轩志》(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有光与《项脊轩志》(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归有光与项脊轩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于贞贞 摘 要:归有光是中国散文史上重要的一位大家,其散文项脊轩志深得大家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两方面来分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便更好的了解和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关键字:归有光、项脊轩志、怀念、平淡正文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自幼聪颖绝人,8、9岁时便无童子之好,20岁时便“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及濂洛关闽之说”,归有光.墓志铭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80.先生吴纯甫读了他的文章,“以为当世士无及此者”,由此,名声大起。但是随后一连八届二十四
2、年春闱之试,届届名落孙山,此后,有关归的传记及其文章,多以“八上春官不第”引为憾事。1565年,归有光第九次春闱以三甲赐进士出身,授湖州长兴县令,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不为当时的上级官员所接受,所以始终郁郁不得志,于明升暗贬中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归有光一生都郁郁不得志,然而他的一生却饱读诗书,著书立说,也须正是仕途上的无所发挥,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非凡地位,使他成为了明代散文史上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之一。归有光生前身后,人们都充分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生前,安亭江畔求学者络绎不绝;身后,文章泽被后世。包括姚鼐在内的“桐城派”都将其尊为鼻祖,在姚鼐编撰的古文辞类篆中,归有光
3、的文章成了元明两代古文家的唯一代表。姜丽华.绚烂之极乃归平淡略论归有光怀人散文的艺术魅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6,(01):65.归有光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尤其为人们所传诵的是他的怀人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家谱记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称赞的便是项脊轩志。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主要是通过一些及其平常的家庭琐事来表达自己对已经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从中抒写自己的志向。项脊轩志通篇都充满了强烈的深深怀念之情,怀念年少的轩中苦读,怀念当年和睦温馨的五世同堂,怀念母亲的慈爱,怀念祖母对其寄予的深切希望,怀念举案齐眉,鼓励支持他的亡妻。文章的开头介绍了项脊轩的内外概貌,以及前后变化
4、。“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漏,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9.”,表明项脊轩是一个又小、又旧、破烂不堪的小阁子,归有光将它修葺装点只是为了从中读书。接着写他在轩中读书的情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9.这十六字将归有光认真好学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归有光在轩中读书并不是寡然无趣的,他将“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月夜,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融入了他的读书之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5、与情趣,也表达了作者甘于清贫,愿意与书为伴,以书为乐。“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章接着写了归有光的家世变迁。文章也由轻松愉悦转向了伤感的回忆。生活在一个日益衰落的大家庭里,家族的分崩离析定会是必然的趋势。而归有光是一个家族观念很强的人,他的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载,其祖父的高祖曾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尊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饿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归有光.归氏世谱后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37-638.但是,五世同堂这种形象并没有因为这种遗训而延续下来,“归氏至
6、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父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礼仪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招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餕,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归有光.家谱记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36.随着归有光的成长,家族的分崩离析日益加剧,待到作者创作此时,作者已经目睹了十几年来的家族变化,“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7、一。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30.从篱笆到墙壁,途中几经变化,百年老屋被瓜分,鸡、狗东奔西跑,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整个家庭呈现出了杂乱无序之感,家庭成员之间日益生疏。作者没有就家族的变化发表言论,只是用客观的笔墨将其描绘出来,但是字里行间却透出了悲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没落,家人生疏的无奈与伤心,同时又传达出了作者对以前和睦大家庭的怀念之情。如果说,家族的分崩离析还只是让归有光体会到了失望与无奈的话,那么至亲过早的离世则使作者体会到了人之为人的残酷
8、。归有光于轩中读书之时,生母早已辞世。他对母亲的记忆只停留在了儿时,写此文时,他是通过曾经是他家“乳二世”的老妪口中来了解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的。归有光在先妣事略中写道:“孺人殊颦蹙顾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归有光.先妣事略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94.归有光的母亲勤劳温厚,虽然“为多子苦”,但是对儿女却百般怜爱。他与老妪共同怀念母亲时,“妪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必,余泣,妪亦泣。”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却包含着人间至情,显示出母亲的无限慈爱,那情景读罢犹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脊轩志 有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