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卢梓枫 87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所谓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
2、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 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近几年来,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2。美国最多,占74%;中国不到1%。转基因植物按种植面积多少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分别占77%和 22%。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000hm2,其中美国、 加拿大、阿根廷三国占99%,此外中国、印度等国也
3、有一定量的种植。2002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870hm2,主要生产国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主要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2.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从查阅文献与资料的结果来看,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对转基因食品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应针对技术产品而不是技术本身进行管理,它遵循的是“实质等同原则”。 积极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自由贸易。他们对转基因食品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
4、在他们看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能够促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美国不仅支持转基因技术,凭借优势获得高额利润,而且通过严格的安全性管理赢得公众的支持。对转基因食品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以欧盟等国家为代表的认为转基因食品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只要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活动都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接受管理,它遵循的是“风险预防原则”,采取谨慎和保守的政策。尽管目前所有权威机构的评估均未发现已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具有危害,但欧盟仍坚持认为科学是存在局限的,此外,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更是坚定了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谨慎预防态度。欧盟是目前全球转基因食品
5、安全管理最为严格的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标记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也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与美国相比,欧盟的法律体系更为完善,层次更为清晰、调整范围更为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也更加清晰,有较强的操作性。对转基因食品持观望态度以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它们在国内积极开展研发工作,而商业化进程缓慢,观望世 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态度的变化。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对待转基因食品上坚持“积极、谨慎”的基本态度。近几年,我国已在烟草、蔬菜、棉花、鱼类和畜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于我国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管理存在的立法上的滞后性、安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可操作性差、适用范围不确定性
6、等问题,我国已经颁布了大量的办法,法规,可以说转基因食品已和我们息息相关。3.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比较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很多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但很多科学家并不认为转基因食品一定是安全的,他们认为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
7、,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转基因食品的优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有:改善食品营养成分含量、改善粮油食品的品质和加工特性、 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果蔬产品的耐存储性和保鲜期、改善发酵食品的品质风味、改良动物性食品的品质、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
8、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现在,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证明转基因作物安全无害,因为某些副作用可能要在15至 20 年之后才显现出来。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主要有以下五大隐患: 一、毒性问题 :2002年英国研究称,食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汉堡后,在排出的粪便中仍然含有转基因DNA成分,表明抗除草剂基因可存在于肠道细菌内并没有被完全消化。一旦这种具有某种抗性的转基因移至人体细胞,则可能在其指导下合成毒性蛋白。 二、过敏性反应问题 :转基因食品中潜在的过敏原问题。食物过敏被定义为一种对食物中存在的抗原分子的不良介导反应。食物过敏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
9、。过敏反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各种层出不暇的过敏原让人们防不胜防。消除这些潜在的过敏原,对于减少过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过敏原一旦进入食物,就将成为危害或隐患。 三、抗药性问题:在转基因过程中, GMO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如今,在转基因作物中有几种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试验,这种基因只要有单一突变就可产生氨基丁卡那霉素抗性,而氨基丁卡那霉素被认为是人类医药中的“保留”或“急救”抗生素,是国际医药界储备的应急“救危”药物,而现在却为GMO捷足先登,并滥用于多种GMO作为标记基因,广泛在环境中释放,在各种动物机体内产生抗性。氨基丁卡那霉素还未被世界医药界启用,而仅作为储备急救之用
10、,而GMO的滥用抗生素使得其抗性广为传布,这是无法接受的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对人类的疾病是灾难性的,很可能今后一旦患病将无药可用。 四、有益成分问题 :英国伦理与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称,与一般天然大豆相比,在两种耐除锈剂或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分别减少了12%和14%。GMO中插入外源性目的基因改变了生物自身原有的复杂生物化学路径,改变了原有的新陈代谢,其生化作用的结果很难预料,还可能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导致变异。 五、免疫力问题:1998年8月,英国科学家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引起免疫系统破坏。该消息的发布使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生物热潮蒙上阴影,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
11、题引人关注。4.个人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及对策的看法我个人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谨慎与观望的态度,认为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及发展转基因食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就像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样, 利用得好可以造福于人类, 一旦失控或误用也可能贻害无穷。 转基因技术还要继续发展, 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也还会层出不穷。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不能因为其具有潜在的危害而因噎废食,放弃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同样,在发展的同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如果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富足、文明、健康的生活, 那么这种 “异化的发展”本身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属性和本来意义。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是否
12、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 转基因农业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人们目前还很难定论 。 但是, 有一点可以确定, 如果在一种不合理发展观和不合理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发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 那么, 它不仅不能造福于人类, 甚至还给人类带来灾难。 换言之, 如果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实施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不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产生实质性的积极作用, 那么,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本身不是一种进步, 它也不可能增进人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 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要不仅仅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肉类蔬果产量为目的, 更要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物
13、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要求相一致。5结语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研究和应用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 科技应该“以人为本”, 面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人类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要加强对其科学研究和监测。 同时我们应该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商业化实行准入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管理, 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防止为了经济利益、政绩利益而出现技术异化现象, 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参考文献:李波 ,张宗学 ,梁克旭. 基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A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 2 , 7274;侯大军,李洪军.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A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2000 ;平静.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研究,A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9, 109113;吴国盛. 反思科学 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葛国耀, 宋子良.透视转基因食品 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 ,101103.百度百科. 转基因食品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