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知识点(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材料力学知识点(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知识点(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章弯曲变形知识要点1、 弯曲变形的概念 1)、挠曲线 弯曲变形后梁的轴线变为挠曲线。平面弯曲时,挠曲线为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 2)、平面弯曲时的变形 在小变形情况下,梁的任意二横截面绕各自的中性轴作相对转动,杆件的轴线变为平面曲线,其变形程度以挠曲线的曲率来度量。 1 纯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 (由上式看出,若弯曲刚度EI为常数则曲率为常数,即挠曲线为圆弧线)2 横力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 3)、平面弯曲时的位移 1挠度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上的线位移,以表示。2转角横截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位移,以表示。 挠度和转角的正负号由所选坐标系的正方向来确定。
2、沿y轴正方向的挠度为正。转角的正负号判定规则为,将x轴绕原点旋转90而与y轴重合,若转角与它的转向相同,则为正,反之为负。 4)、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5)、受弯曲构件的刚度条件 ,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由 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确定。对于梁上有突变载荷(集中力、集中力偶、间断性分布力)的情况,梁的弯矩M(x)不是光滑连续函数,应用上式时,应分段积分,每分一段就多出现两个积分常数。因此除了用边界条件外,还要用连续性条件确定所有的积分常数。 边界条件:支座对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的约束条件。 连续条件:挠曲线的光滑连续条件。 悬臂梁 边界条件:固定端挠度为0,转角为0连续条件
3、:在载荷分界处(控制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 简支梁 边界条件:固定绞支座或滑动绞支座处挠度为0 连续条件:在载荷分界处(控制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 连接铰链处,左右两端挠度相等,转角不等3、 叠加原理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1)、叠加原理 各载荷同时作用下梁任一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等于各个载荷单独作用时同一截面挠度和转角的代数和。 2)、叠加原理的限制 叠加原理要求梁某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与该截面的弯矩成线性关系,因此要求:1 弯矩M和曲率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材料是线弹性材料2 曲率与挠度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梁变形为小变形4、 弯曲时的超静定问题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 约束反力数
4、目多于可应用的独立的静力平衡方程数的梁称为超静定梁,它的未知力不能用静力平衡方程完全确定,必须由变形相容条件和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然后联立静力平衡方程与补充方程,求解所有的未知数。 2)、求解简单超静定梁的变形比较法 1多与约束超静定梁中多于维持其静力平衡所必须的约束2基本系统超静定梁解除多余约束后的静定系统3 解题步骤:a、 选择多余约束,确定基本系统,并以相应于多余约束的反力作为基本系统的未知外力b、 比较基本系统与超静定梁在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应用叠加原理列出变形相容方程c、 应用弯曲变形表写出力变形间的物理关系,代入变形相容方程得到补充方程,由补充方程求解相应于多余约束的未
5、知反力。d、 由静力平衡方程求解其余的约束反力。第五章弯曲应力1、 梁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1)、中性层与中性轴 1中性层弯曲变形时,梁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他们不受拉应力或压应力,该纤维层称为梁的中性层。 2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即横截面上正应力为0的各点的连线) 3中性轴的位置在弹性范围内、平面弯曲的梁上,其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且与载荷作用面垂直。 2)、梁轴线的曲率与弯矩间的关系 由此可得,在纯弯曲等直梁上,各点处的曲率相等,故轴线应该是一条圆弧线,且长度不变(轴线即各横截面形心的连线,均处于中性轴上) 3)、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分布规律任一点正应力的大小
6、与该点至中性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 2计算公式: , 对于纯弯曲梁,上式为精确解,对于横力弯曲,上式为近似解(细长梁也即轴向长度L与纵向长度h的比值大于等于5时,误差约为2%) 4)、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强度计算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 注意:找准危险截面 。最大弯矩处或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处也即最小截面处,另外注意台阶轴的截面突变处需要校核2截面设计 , 已知最大弯矩值和许用正应力值,求得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再由WZ计算出最小截面尺寸3许用载荷计算 ,已知截面形状和许用正应力计算出最大弯矩,再由最大弯矩计算出许用载荷2、 梁的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一般机械设
7、计中不考虑切应力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1分布规律切应力方向与剪切力方向平行,其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今年分不,沿高度成抛物线变化。 2计算公式 2)、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 1分布规律铅垂方向的切应力的分布规律与矩形截面相同。 2计算公式: 腹板部分: 注意:a、翼缘部分,铅垂方向的切应力很小,主要为水平方向切应力 b、铅垂方向的切应力主要由腹板承受(为95%97%),且腹板上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相差不大。故工字型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近似为: 3)、圆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 1、切应力分布假设截面上同高度各点的切应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其铅垂分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
8、。 2、最大切应力公式: 4)、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3、 受弯杆件强度问题的说明1)、对于细长杆而言,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主要的,剪力产生的切应力是次要的。故只需要考虑正应力强度即可。但当构件较粗短,剪力较大而弯矩较小时,或在薄壁截面梁中,应核算切应力强度。 2)、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处,该处切应力为0(单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剪力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上,该处正应力为0(平面应力状态)。对于其他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的点,计算强度时应该计算出该点的主应力并应用强度理论进行核算。(与第七章结合)弯曲应力知识要点1、 梁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1)、中性层与中性轴 1中性
9、层弯曲变形时,梁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他们不受拉应力或压应力,该纤维层称为梁的中性层。 2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即横截面上正应力为0的各点的连线) 3中性轴的位置在弹性范围内、平面弯曲的梁上,其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且与载荷作用面垂直。 2)、梁轴线的曲率与弯矩间的关系 由此可得,在纯弯曲等直梁上,各点处的曲率相等,故轴线应该是一条圆弧线,且长度不变(轴线即各横截面形心的连线,均处于中性轴上) 3)、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分布规律任一点正应力的大小与该点至中性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 2计算公式:对于纯弯曲梁,上式为精确解,对于横力弯曲
10、,上式为近似解(细长梁也即轴向长度L与纵向长度h的比值大于等于5时,误差约为2%) 4)、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强度计算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 注意:找准危险截面 。最大弯矩处或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处也即最小截面处,另外注意台阶轴的截面突变处需要校核2截面设计 , 已知最大弯矩值和许用正应力值,求得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再由WZ计算出最小截面尺寸3许用载荷计算 ,已知截面形状和许用正应力计算出最大弯矩,再由最大弯矩计算出许用载荷2、 梁的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一般机械设计中不考虑切应力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1分布规律切应力方向与剪切力方向平行,其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今年分不,沿高度成
11、抛物线变化。 2计算公式 2)、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 1分布规律铅垂方向的切应力的分布规律与矩形截面相同。 2计算公式: 腹板部分: 注意:a、翼缘部分,铅垂方向的切应力很小,主要为水平方向切应力 b、铅垂方向的切应力主要由腹板承受(为95%97%),且腹板上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相差不大。故工字型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近似为 3)、圆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 1、切应力分布假设截面上同高度各点的切应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其铅垂分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 2、最大切应力公式: 4)、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3、 受弯杆件强度问题的说明1)、对于细长杆而言,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主要的,剪
12、力产生的切应力是次要的。故只需要考虑正应力强度即可。但当构件较粗短,剪力较大而弯矩较小时,或在薄壁截面梁中,应核算切应力强度。 2)、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处,该处切应力为0(单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剪力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上,该处正应力为0(平面应力状态)。对于其他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的点,计算强度时应该计算出该点的主应力并应用强度理论进行核算。(与第七章结合)第二章知识要点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杆件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2、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1)、求内力方法:截面法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知识点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