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提要(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提要(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主要是熟记以下几个知识点:1.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网络;网络互联阶段;2.三大网络:电信业务网;广播业务网;计算机网;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资源子网提供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终端,它们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和宿节点。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形,混合型,网型。在书上P12中要能从图中了解拓扑结构。星型易于故障的诊断,易于网络升级;总线型连接的PC不能多,故障难判断;环形成本很贵,传输机制复杂;树形易于故障诊断易于网络升级;网型成本高
2、,协议复杂,但可靠性高;混合型诊断容易,易于扩展,安装方便,需要智能的集中器。5.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IETF;第二章主要是熟记几个只是点:1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语义;语法;定时;2.OSI/RM的结构: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7层,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L;传输层TL;会话层SL;表示层PL;应用层AL;在书上P21上的图要熟记OSI的参考模型。3.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是在OSI中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在发送方是从上层依次传到下层再通过物理介质传到接收方,数据在接收方是从最下层依次传到最上层。在发送方的每一层中都会加上这一层的
3、控制信息,也就是报头;在接收方的每一层中都需要逐层剥去发送方的控制信息,这个过程比较像信件传递过程中要加信封,加邮袋,邮车等层层封装,再层层去掉封装的过程。4.TCP/IP参考模型:TCP/IP模型有4层,应用层AL;传输层TL;互联层IL;主机网络层HNL;在TCP/IP模型中,对OSI表示层,会话层没有对应的协议。在书上P26图中注意网络接口传递网络帧,互联层传递IP数据报,传输层传递数据报或段,应用层是消息或流。5.TCP/IP协议的特点:开放协议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之有唯一的地址在网中;6.
4、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组成TCP/IP协议簇。TCP提供传输层服务,IP提供网络层服务。7.OSI模型和协议缺点:自身的缺陷,分的太细,比较复杂,难以实现,它的出现较TCP比较晚,OSI是从理论出发的,TCP是从实际出发的。第三章主要是熟记和熟练的计算。2.物理层的电路特性:规定了这组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特性,一般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的识别,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说明,以及与互联电缆相关的规则等。3.DTE与DCE接口的电气连接方式:根据书上P31的图记忆非平衡方式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较大串扰,一根导线收发
5、两个方向的信号。分立元件技术设计的非平衡接口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平衡接口,串扰信号最小,两根导线构成各自完全独立的信号回路,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平衡接口,非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较小串扰,每个方向独立的信号线4.接口信号线按功能划分: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信号线;5.RS232CEIA颁布的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码,C表示推荐标准已被修改过的次数。提供了一个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介质,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机械特性规定使用25芯的标准连接器,实际中可能使用9芯的连接器。使用高达15伏具有较强的抗干
6、扰能力。如果两设备用RS232C直接连最大距离是15米,通信速率是20Kbps功能特性定义了25芯连接器中的20根信号线,2根地线,4根数据线,11根控制线,3根定时信号线,5根备用或未定义。工作过程是在各根控制信号线有序的”ON”(逻辑“0”)和“OFF”(逻辑“1”)状态的配合下进行的。在DTE和DCE连接的情况下,只有当CD和CC均为”ON”状态时才具备操作的基本条件。6.EIA RS449及RS422与RS423接口标准RS449RS422RS423克服RS232C的缺点,采用37芯和9芯是RS449的子标准;是平衡方式标准,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采用双线平衡传输,抗干扰能力增强。传
7、输距离为10m时,速率是10Mbps;距离增长至1000m, 速率是100Mbps是RS449的子标准;是非平衡方式标准,(单端发送器)非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传输距离为10m时,速率是100Mbps;距离增长至100m, 速率是10Kbps;是RS232C向RS449标准过渡中的台阶。7.100系列和200系列100系列作为DTE与不带自动呼叫设备的DCE之间的接口;传输速率为200bps9600bps,采用25芯;传输速率为48K bps,采用34芯;当传输速率为200bps9600bps时,采用V.28建议;当传输速率为48K bps时,控制信号使用V.28建议,数据线与定时线采用V.
8、35建议;200系列完成DTE与自动呼叫设备的接口;采用25芯标准连接器;电气特性则采用V.28建议8. X.21和X.21bis建议 X.21一个用户计算机的DTE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口标准;点到点;完全自动的过程操作;OSI参考模型建议采用X.21作为物理层规约的标准;减少信号线的数目;允许接口在比EIA RS232C更长的距离上进行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X.21bis为了从旧的网络技术转到新的X.21接口技术更容易些,提出的X.21bis9. 三种类型的服务:租用电路服务(在两个终端之间的连续连接,是专用的);直接呼叫服务像热线电话,可以再任何时候直接连接指定的目标;设备地
9、址呼叫服务像拨号电话,每次连接需要用户呼叫指定目标。10.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材料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小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由内芯,绝缘层,屏蔽层和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由能传导光波的超细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构成。多条光纤组成一束,就构成光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距离模拟信号是56公里;数字信号是23公里;基带电缆是几公里;宽带是几十公里;适合于几个建筑物之间通过点对点的链路连接局域网络范围比较大种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基带同轴电缆用于数字信号;宽带同轴电缆用于模拟和数字
10、信号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11. 传输介质的选择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传输介质光纤价格便宜,低通信容量的局域网贵一些,容量相当大的局域网主要应用于移动的需要频带宽,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衰减小,误码率低12. 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近距离通信,数据线可以同时发送数据,不需要一位位的传送;串行通信方式远距离通信,按位一个个的发送,速度比较快,简单。串行通信方式又分为:单工,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半双工,根据时刻的变化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全双工,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13. 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
11、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将不同波长的光束组合到一条共享的光纤上。14. 异步传输:一次只传输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用一位起始位引导,一位停止位结束。方式简单同步传输:面向字符方案:加SYN,帧尾是另一个惟一的控制字符;面向位的方案:把数据块作为位流,帧头和帧尾都使用模式,发送方在所发送的数据中每当出现五个1之后就插入一个附加的0,接收方检测到五个1的序列时,就检查后续的一位数据,若该位是0,接收方就删除掉这个附加的0;.15. 数据编码技术基带:指表示二进制比特序列的矩形脉冲信号所占的固有频带,称为基本频带。
12、基带传输:就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近距离的局域网都采用基带传输。在基带传输中要解决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表示以及收发两端之间的信号同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单极性脉冲双极性脉冲单极性归零脉冲双极性归零脉冲交替双极性归零脉冲无电压表示“0”,恒定正电压表示“1”;“1”码是正电流,“0”码是否电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当发“0”码时,仍完全不发送送电流;其中“1”码发正的窄脉冲,“0”码发负的窄脉冲;“1”码和“0”码交替发出;16. 位同步和群同步 位同步: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13、外同步法即在发送数据前,发送端先向接收段发出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按照这一时钟脉冲频率和时序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保持同步;自同步法指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群同步:传输的信息被分为若干“群”,所谓的“群”一般是以字符为单位,在每个字符的前面冠以起始位,结束处加上终止位,从而组成一个字符序列。在数据通信中习惯于把群同步称为“异步传输”。在群同步中只需保持每个字符的起始点同步,在群内则按约定的频率进行位的接收。17.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我们常用脉码调制PCM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脉码调制是以采样定理为基础。信号数字化的转换过程可包含采样
14、,量化和编码三步骤。数字信号的优点:1抗干扰性2保密性。18. 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数据传输期间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直到数据传输结束。中间有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报文交换:为了适应数据发送随机性和突发性,报文交换采用报文为数据传输单位。在两个站之间不需要建立专用通路,并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每个站点收到完整的报文后再路由找下一个站点发送出去。分组交换: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虚电路: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这条逻辑通路不是专用线路,两个点间可以有多个逻辑通路,数据通过这样的一条逻辑通路传输。数据报:将完整的数据分成
15、多组也就是数据报,在数据传输中没有虚电路的建立,但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数据报一个一个的发送可能每个数据报走的路径都不一样。19. 高速交换随着速率的增长,引入光交换传输技术,通过光电转换,实现高速交换。有以下几种光交换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光交换机;无交换式光路由器;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第四章主要是理解性记忆。1.数据链路层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使之对网络层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基本功能是向网络层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帧是数据链路层
16、的传送单位。2.帧同步功能由于不能依靠计时来区分帧,所以不能采用依靠时间间隔关系来确定一帧的起始与终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违法编码法字节计数法用一些特定的字符来定界一帧的起始与终止。以特定的比特模式()来标志一帧的起始。在物理层采用特定的比特编码方法时采用。以一个特殊字符表征一帧的起始并以一个专门字段来标明帧内的字节数。接收方可以通过对该特殊字符的识别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并从专门字段中获知该帧中随后跟随的数据字节数,从而确定出帧的终止。3.差错控制功能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一般来说
17、,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噪声引起的,有两大类:信道固有的持续存在的随机噪声;由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造成的冲击噪声。差错控制首要任务是如何进行差错检测:1.差错控制编码;2.差错效验;差错控制编码:1自动请求重发ARQ,接收端检测出有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前向纠错FEC,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现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因此,差错控制编码又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是指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冗余码的计算方法是,先将信息码后面补0,补0的个数是生成多项式最高次幂减1;将补零之后的信息码除以G(X),
18、注意除法过程中所用的减法是模2减法,即没有借位的减法,也就是异或运算。当被除数逐位除完时,得到比除数少一位的余数。此余数即为冗余位,将其添加在信息位后便构成CRC码字。例如,假设信息码字为,生成多项式G(X)=X5+X4+X+1,计算CRC码字。G(X) = G(X)=X5+X4+X+1,也就是,因为最高次是5,所以,在信息码字后补5个0 ( X5*k(x) ) ,变为00。用00除以,余数为11010,即为所求的冗余位。4.流量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并不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许多高层协议中也提供流量控制功能,只不过流量控制的对象不同而已。由于发送方发送能力大于接收方能力的现象,若此时不对发送方的
19、发送速率做适当的限制,前面来不及接收的帧将被后面不断发送来的帧“淹没”,从而造成帧的丢失而出错。流量控制实际是对发送方数据流量的控制,使其发送方速率不致超过接收方所能承受的能力。停止等待方案:发送方发出一帧,然后等待应答信号到达后再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收到一帧后送回一个应答信号,表示愿意接收下一帧,如果接收方不送回应答,则发送方必须一直等待。滑动窗口机制: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序号的上下界不一定要一样,甚至大小也可以不同。不同的滑动窗口协议窗口大小一般不同。发送方
20、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5.基本数据链路协议停等协议: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帧。顺序接收管道协议:在发送方设置一个较大的缓冲存储空间,用以存放若干待确认的信息帧。当发送方收到对某信息帧的确认帧后,便可从重发表中将该信息帧删除。这里提到一个GObackN: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或者当发送方发送了n帧后,若发现该n帧的前一帧在计时器超时区间内仍未被确认的信息,则该帧被判定为出错或丢失,此时发送方就不得不重新发送该出错帧
21、及其后n帧。可采用基于窗口机制的流量控制方法来限制发送方来限制发送方已被确认的帧数目。滑动窗口协议: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选择重传协议:GObackN是一种浪费,这里出现一种更高的策略是当接收方发现某帧出错后,其后继续送来的正确的帧虽然不能立即递交给接收方的高层,但接收方仍可收下来,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同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可与原来已存于缓冲区中的其余帧一并按正确的顺序递交高层。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 1时,就是停止等待
22、协议。 当发送窗口大于1,接收窗口等于1时,就是回退N步协议。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均大于1时,就是选择重发协议6.链路控制规程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称链路通信规程,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输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字符内的比特实现同步,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即字符之间是异步的)。异步协议中由于每个传输字符都要添加诸如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冗余位,故信道利用率很低,一般用于数据速率较低的场合。同步协议:以许多字符或许多比特组织成的数据块帧尾传输单位,在帧的起始处同步,使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同步协议又可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及
23、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三种。7.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任何链路层均可由链路建立,数据传输和链路拆除三部分组成,除了正常的数据块和报文外还需要一些控制字符。在课本中表41中有详细的说明。主要记住ACK,SYN等。IBM公司的二进制同步通信BSC协议将在链路上传输的信息分为数据报文和监控报文两类。课本中给出了四种格式,注意BSC协议中所有发送的数据均跟在至少两个SYN字符之后,以接收方能实现字符同步。8.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 数据、面向比特的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
24、L 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有以下三种:正常响应方式是一种非平衡数据链路操作方式;异步响应方式也是一种非平衡数据链路操作方式,与不同的是,下的传输过程由从站启动;异步平衡方式是一种允许任何节点来启动传输的操作方式;的帧格式:在中,数据和控制报文均以帧的标准格式传送。中的帧类似于的字符块,但协议中的数据报文和控制报文是独立传输的,而中的命令应以统一的格式按帧传输。的完整的帧由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帧校验序列字段()等组成.的帧类型:信息帧(帧)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帧。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志。;监控帧(S帧)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
25、称S帧;无编号帧(U帧无编号帧因其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S)和N(R)而得名,简称U帧。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9数据链路层协议SLIP协议: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ILP不支持在连接过程中的动态IP地址分配,通信双方必须事先告诉对方IP地址,这个没有固定IP地址的个人用户上Internet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其次,SILP帧中无协议类型字段,因此他只能支持Ip协议;再有,SLP帧中无校验字段,因此链路层上无法检测出传输差错,必须由上层实体或具有纠错能力的MODEM来解决差错问题。PPP协议:点对点协议;PPP具
26、有处理错误检测、支持多个协议、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允许身份认证等功能;PPP提供了3类功能:成帧;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PPP是面向字符的,HDLC是面向位的;第五章网络层主要是理解性记忆网络层是网络节点中的最高层,所以网络层将体现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之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网络服务。1. 虚电路操作方式在虚电路操作方式中为了进行数据的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节点间的物理信道在逻辑上均可看作由多条逻辑信道组成,这些逻辑信道实际上由节点分配的分组缓冲器来实现。所谓占用某条逻辑信道,实质上是指占用
27、了该段物理信道上节点分配的分组缓冲器。不同的逻辑信道在节点内部通过逻辑信道号加以区分,各条逻辑信道异步分时复用一条物理信道。在各个节点内部必须建立一张虚电路表,用以记录经过该点的各条虚电路所占用的各个逻辑信道号。在课本上图51弄懂就可以2. 数据报操作方式每个分组被称为一个数据报,若干个数据报构成一次要传送的报文或数据块。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中,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整个数据报传送过程中,不需要建立,网络节点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各数据报不能保证按顺序到达目的节点,有些还可能会丢失。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
28、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为它们服务的虚电路。数据报方式操作的网络也可以提供虚电路服务,即通信子网内部节点按数据报方式交换数据,而与端系统相连的网络节点则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是由数据报交换网来提供。端系统的同网络节点中的网络层之间,一致地按照数据报操作方式交换数据。当端系统要发送数据时,网络层给该数据附加上地址、序号等信息,然后作为数据报发送给网络节点;目的端系统收到数据报可能是不按照顺序到达,也有可能出现数据报丢失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1. 虚电路服务将占用存储交换机的存储空间,而数据报服务对每个其完整的目标地址独立选径,如果传送大量短的分组,数
29、据头部分大于数据部分,则会浪费带宽2. 虚电路服务有创建连接时间的开销,对传送小量的短分组,显得很浪费;而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3虚电路服务对连接起来的资源可以预存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结点交换机的容量便已拥有,因此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而数据报服务则很难。3. 路由选择.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要确定向下一节点传送的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网络层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在数据报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路由做出选择;在虚电路方式中,只需在连接建立时确定路由。路由选择包括两个基本操作,即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交换)。两者之间
30、,路径的判定相对复杂。路由选择算法:确定路由选择的策略称为路由选择算法。5个因素要做出考虑:(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5)确定采用静太路由还是动态路由。最优化原则: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那么从J到K的最佳线路就会在同一路由之中。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不需要利用网络信息,而按某种固定规则进行路由选择的算法。静态路由算法很难算得上是算法,只不过是开始路由前由网管建立的表映射。有三种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最短路由算法;扩散
31、法和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最短路由选择算法:建立一个子网图,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台路由器,每条弧线代表一条通信线路,弧上的数字代表该线路的权重。为了在一对给定的路由器之间选择一条路由路径。路由算法只需在图中找到这对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可。扩散法:一个网络节点从某条线路收到一个分组后,再向除该条线路外的所有线路外的所有线路发送收到的分组。最先到达目的节点的一个或若干个分组肯定经过了最短的路径,而且所有可能的路径都被尝试过。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对某一给定的线路,如果已知负载与平均流量,那么可以根据排队论计算出该线路上的平均分组延迟。由所有的线路平均延迟可直接计算出流量的加权平均值,从而得到整个网
32、络的平均延迟,这样路由选择问题就归结为如何找出产生网络最小平均延迟的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算法:节点的路由选择要依靠网络当前的状态信息来决定的策略。距离矢量路由: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矢量表,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到 每个目标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在邻居之间相互交换信息,路由器不断地更新它们内部的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有5个部分描述该算法。(1)发现邻居节点(2)测量线路开销(3)创建链路状态分组(4)发布链路状态分组(5)计算新路由。4.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移动主机是指那些离开了原始
33、站点还想连接网络的主机。路由算法的目标是能够做到用移动主机地址给它们发送分组,而不管这些主机在哪里,这些分组都能够被提交给它们。移动主机的出现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为了将一个分组路由到一台移动主机上,网络首先要找得到这台主机,也就是说如何把移动主机连入网络。当一个移动主机加入一个新的域时,它需要进行注册,注册过程为:(1)、外部代理周期性地广播一个分组,通告自己的存在和地址;(2)、移动主机向外部代理请求注册,它提供了自己的主地址、当前的数据链路地址,以及一些安全信息; (3)、外部代理与移动主机的本地代理进行联系,告诉它:你的一个主机在我这里。从外部代理发送给本地代理的消息中包括了外部代
34、理的网络地址,一些安全修信息,以便让本地代理确信该移动主机确实在这个外部代理处;(4)、本地代理对安全信息进行检查,在安全信息中包括了一个时间戳,通过这个时间戳可以证明该消息是刚刚产生的。若检查通过,则本地代理告诉外部代理可以继续进行;(5)、当外部代理得到了来自本地代理在确认后,它在本地表中加入一个表项,并通知移动主机注册成功。5. 广播路由选择在有些时候,主机需要给其他多个主机发送消息。同时给所有的目标发送一个分组,这称为广播。扩散法:让源机器简单地给每一个目标单独发送一个分组,扩散过程产生了太多的分组,从而消耗太多的带宽。多目标路由:每个分组或者包含一组目标,或者包含一个位图,由该位图来
35、指定所期望的目标。当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的时候,路由器检查所有的目标,以确定哪些输出线路是必要的。路由器为每一条需要用到的输出线路生成一份新的副本,在这份副本中只包含那些使用这条线路的目标。第四种广播算法:每个路由器都知道它的哪些线路属于一棵生成树,那么,它就可以将一个进来的广播分组复制到除了该分组到来的那条线路之外的所有生成树线路上。逆向路径转发:当一个广播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的时候,该路由器对它进行检查,看它到来的那条线路是否是通常用来给广播源发送分组的那条线路。如果是的话,那就很有可能该广播分组时沿着最佳路径被转发过来的,因而是到达当前路由器的第一份副本。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路由器将该分组
36、转发到除了到来的那条线路上,然而如果广播分组是从其他任何一条并非首选的到达广播源的线路上到来的话,该分组被当作一个可能重复分组而丢弃。6. 多播路由选择:能够给一些明确定义的组发送消息,这些组的成员数量虽然很多,但是与整个网络的规模相比却很小。给这样一个组发送消息称为多点播送,简称多播。多播传输需要对组进行管理。首先需要有一种方法来创建和销毁组,并且允许进程加入或者离开组。当一个进程加入组的时候,它需要把这个事实告诉它的主机。对于路由器来说,它们的哪些主机属于哪些组诗非常重要的。无论怎样,路由器必须知道它们的哪些主机属于哪些组。7. 拥塞控制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
37、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的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拥塞发生的原因:(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2)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拥塞控制的通用原则:解决方案可以分成两类:开环和闭环。闭环方案中有三个部分1.监视系统;2.将该信息传递到能够采取行动的地方;3.调整系统的运行,以改正问题。拥塞预防策略:数据链路层中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
38、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在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8.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准入控制,2,路由选择,3,资源预留。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警告位,源主机可以监视这种设置了警告位的确认分组的比例,然后相应的地调整它的传输速率。只要警告位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回来,则源主机就不停地减慢它的传输速率2,抑制分组,当源主机收到抑制分组的时候,按照要求,它发送给指定目标的流量必须减少某个一个百分比3,逐跳抑制分组。当网络速度很高或者路由器离源主机的距离很远的时候,给源主机发送抑制分组
39、并不能很好的起作用,因为反应太慢了。9. 负载丢弃任何一种方法都没用的时候才使用负载丢弃。当路由器因为来不及处理分组而被淹没的时候,只要将这些分组丢弃即可。这里介绍了两种策略:葡萄酒策略和牛奶策略;10. 抖动控制分组到达时间的变化量被称为抖动。选择偏离预定时间最远的那个分组。比预定时间提前到达的分组将会减慢下来,而落后于预定时间的分组则会逐渐加速,无论哪一种情形,都可以减缓抖动的程度。11.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 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比如Web应用,或E-mail设置等。但是对关键应用和多媒
40、体应用就十分必要。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 能确保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QoS四个特征: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12.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集成服务:每个连接有专用资源。区分服务:每一类连接有专用资源。标签交换:类似虚电路,查表得到整条线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20. 网络互连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访问其它网络上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网桥技术: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于。1网桥应该有足够的缓冲区并且采取某种控制机制来防止拥塞。2.有寻址功能3.应该有路由功能;通过过滤和转发功能
41、实现。当网桥收到一个MAC帧时,它检查该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如果目的站点和源站点属于同一网络,则不进行转发,从而起到过滤作用并能正确地对网络进行隔离;:透明网桥以混杂方式工作,它接收与之连接的所有LAN传送的每一帧。当一帧到达时,网桥必须决定将其丢弃还是转发。如果要转发,则必须决定发往哪个LAN。这需要通过查询网桥中一张大型散列表里的目的地址而作出决定。该表可列出每个可能的目的地,以及它属于哪一条输出线路(LAN)。在插入网桥之初,所有的散列表均为空。透明网桥采用的算法是逆向学习法。源路由选择网桥:假定每个帧的发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LAN上,当发送一个帧到另外的LAN时,原机器将目的地
42、址的高位设置成1作为标记。另外它还在帧头加进此帧应走的实际路径。21. 网络互连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即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通常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RIP使用单一路由(跳数)来衡量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从源到目的的路径中每一跳被赋以一个跳数值,此值通常为1。当路由器收到包含新的或改变的目的网络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就把其值加1然后存入路由表,发送者的IP地址就作为下一跳地址。RIP通过对从源到目的的最大跳数加以限制来防止路由环,最大值为15。如果路由器收到了含有新的或改变的表项的路由更新信息,且把值加1后成为无穷大(即16),就认为该目的网络不可到达。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
43、F是个链接状态路由协议。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通过维护它自己的本地链路状态信息,并通过扩散的方法把更新了的本地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路由器。路由器根据这个链路状态库计算出到每个目的地的最短路径。OSPF支持3种类型的连接和网络:点到点;广播网络;非广播方式的网络;在正常情况下,每个路由器要定期扩散链路状态更新信息,为了保证运行这个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所有路由器都能收到这个消息,路由器之间应建立一个逻辑连接,并沿这个逻辑连接传递链路状态信息。路由器收到一个消息时,如果该消息时重复的,则丢弃它,否则除了到来连接外,在它的所有连接上传播该消息的一个拷贝。22. 因特网的互联层协议
44、IP协议:主要用于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提供了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机制。TCP/IP分别采用了IP数据报和IP地址作为物理数据帧与物理地址的统一描述形式。IP数据报头以书上的图为主。MTU最大传输单元。为了最大程度的了利用物理网络的能力,IP模块以所在的物理网络网络的MTU的网络之间传输时,就可能出现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操作。IP数据报分段的重组都只在目的主机进行。IP对输入数据报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使主机对数据报的处理;另一种是网关对数据报的处理。ARP协议与RARP协议:ARP,即,实现通过得知其物理地址。RARP,通过协议发出广播请求,征求自己的IP地址
45、。ICMP协议: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IGMP协议: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GMP)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 IP 主机向任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成员情况。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IPV6:IPv6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
46、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及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第六章传输层1.传输层基本概念:传输层是两台经过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传输层是OSI中最重要, 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一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交换数据的机制.传输层对等高三层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对网络层提供可靠的目的地站点信息。大家主要把书上图61和图62弄
47、懂。传输层地址是主机的某个进程使用的端口的地址。2.传输层协议的要素传输层是通过建立连接的两个传输实体之间所采用的传输协议来实现的。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区别是,传输层需要寻址,建立连接的过程复杂以及对数据缓冲区与流量控制的方法。寻址:首先按照IP地址找到目标主机,再根据主机端口号确定该进程的端口号。建立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ASK包(ask=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释放连接:有对称释放和非对称释放两种方式。传输层在OSI中的地位和作用:传输层是整个协议层次结构的核心,是惟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传输层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并通过传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面的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一个进行的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的单一物理连接上实现该连接的复用,在单一连接上提供端到端的序号与流量控制
限制150内